• 白久在庐、霍,元公近游嵩山,故交深情,出处无间,嵒信频及,许为主人,欣然适会本意。当冀长往不返,欲便举家就之,兼书共游,因有此赠。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
    沉怀丹丘志,冲赏归寂寞。
    朅来游闽荒,扪涉穷禹凿。
    夤缘泛潮海,偃蹇陟庐霍。
    凭雷蹑天窗,弄景憩霞阁。
    且欣登眺美,颇惬隐沦诺。
    三山旷幽期,四岳聊所托。
    故人契嵩颍,高义炳丹雘。
    灭迹遗纷嚣,终言本峰壑。
    自矜林湍好,不羡朝市乐。
    偶与真意并,顿觉世情薄。
    尔能折芳桂,吾亦采兰若。
    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
    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
    参考资料:
  • 译文
    我原本住在四川紫云山,家父与我都一直喜欢道家精神。
    常常想归隐山林,喜欢空灵沉寂的环境。
    离开故乡来到闽越一带寻找大禹等的仙迹。
    攀登高山,泛舟沧海,又来到庐山霍山修炼。
    借助雷声打开人的天耳,远听千里之外;居高阁玩赏霞光云影。
    很喜欢登高一览美景,也喜爱这种隐居生活。
    在三山四岳中度过美好的时光。
    老朋友元丹丘素来住在嵩山与颍水,高尚的道行连皇家都知道。
    不与尘世来往,断绝俗风骚扰,自言山林中人。
    珍惜山林美趣,不羡慕俗世的欢乐。
    突然与真意相偶合,发现天机,便感觉世间的一切都索然无味。
    你喜欢采撷桂枝的高洁,我也喜欢收纳兰草之清馨。
    我的爱人喜欢求仙,我女儿也好道。
    我们志同道合,相互帮助,一起修炼,一起升天。

    注释
    ⑴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南康二府界内。霍山,在今江南庐州界内。嵩山,在今河南登封、洛阳、巩、密四县界内。
    ⑵紫云山:在绵州彰明县西南四十里,峰峦环秀,古木樛翠,地里书谓常有紫云结其上,故名。其北为天仓,为龙洞;其东为风洞,为仙人青龙洞,为露香台;其西为蟆颐,为白云洞;其南为天台,为帝舜洞,为桃溪源,为天生桥。有道宫建其中,名崇仙观,观中有黄箓宝宫,世传为公元736年(唐开元二十四年)神人由他山徙置于此,宫之三十六柱皆檀木,铁绳隐迹在焉。此山地志不载,宋魏鹤山作记,载集中。太白生于绵州,所谓家本紫云山者,盖谓是山。
    ⑶《梁书》:“道风素论,坐镇雅俗。”
    ⑷《楚辞》:“仍羽入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
    ⑸闽,今福建地,在唐时为建州、福州、泉州、漳州、汀州五郡之地。东瓯与闽地相连接,在唐时为温州、台州、处州三郡之地。秦时立闽中都,合东瓯在内。至汉始分东瓯,以立东海王。太白生平未尝入闽,而温、台、处三州则游历多见于诗歌,疑此诗所谓“闽荒”者,指东瓯之地而言也。
    ⑹《说苑》:禹凿龙门,辟伊阙,平治水土。
    ⑺左思《吴都赋》:“夤缘山岳之岊。”
    ⑻三山:谓海中三神山。
    ⑼《左传》:四岳三涂。杜预注:四岳,东岳岱,西岳华,南岳衡,北岳恒。盖古称四岳,不兼中岳在内,后世兼中岳而言,故称五岳也。
    ⑽《史记·扁鹊传》:“窃闻高义之日久矣。”
    ⑾《尚书·梓材》:“惟其涂丹雘。”孔颖达《正义》:雘,是采色之名,有青色者,有朱色者,“炳丹雘”即炳若丹青之义。
    ⑿颜延年诗:“芬馥歇兰若。”李周翰注:“兰若,香草,幽兰、杜若也。”
    ⒀金药:金丹,上药也。

唐代的其他诗人
  • 辅国将军 古代将军名号,后为爵名。
  • 萧嵩 萧嵩(?-749年),字乔甫,号体竣,兰陵人,唐朝宰相,梁武帝之后,后梁明帝玄孙。萧嵩最初担任洺州参军,后得到连襟陆象先的提拔与宰相姚崇的赏识,累迁至尚书左丞、兵部侍郎。在担任河西节度使时,萧嵩用反间计除掉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又任用张守珪等名将,大败吐蕃,被拜为宰相,进封中书令、徐国公。他任相数年,并无治国之能,凡事唯唯喏喏,从无见解,后改任尚书右丞相,加太子太师。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萧嵩致仕,此后在家安享晚年。天宝八年(749年),病逝家中,追赠开府仪同三司。
  • 安凤 安凤,寿春(今安徽寿县)人,唐代诗人。与同里徐侃为友。至长安求官,十年不达,耻而不归。后于旅舍逢徐侃,叙乡里之事、阔别之情,互相作诗为别。后寄书家中,始知徐侃卒已三年。
  • 徐仲雅 徐仲雅(893—?),字东野,其先秦中人,徙居长沙。生于唐昭宗景福二年,卒年不详。湖南马殷开天策府,以僚佐廖光图等为十八学士,仲雅时年十八,与其列楚人以为荣。废王希声之变,仲雅闭门不出。周行逢强署为判官,负气滑稽。行逢大宴僚吏,席间呼音多误。仲雅曰:“不于五月五日翦舌,致使乖错如此。”行逢大怒,放之邵州。仲雅著有文集百余卷,《五代诗话》传于世。
  • 刘斌 刘斌,南阳人,唐代诗人。有辞藻,尝与虞世南、也德绍、刘孝孙等结文会。事窦建德,为中书舍人。又事刘黑闼。及败,没突厥中。诗四首。
  • 罗衮 [约公元九oo年前后在世]字子制,临邛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光化末前后在世。大顺中,(公元八九一年左右)历左拾遗、起居郎。仕梁为礼部员外郎。时梁太祖拜罗隐为夕郎,不就,衮作诗劝勉,有"谗书虽盛一名休"之句。衮著有诗集二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