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
    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
    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
    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译文及注释


    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
    荒凉的山寺里和尚很少,蜿蜒的小路愈盘愈高。
    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
    山寺: 即秦州麦积山瑞应寺。细路:登山小路。
    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
    麝香在石竹丛里安睡,鹦鹉悠闲地啄食金桃。
    (shè)香眠石竹,鹦(yīng)(wǔ)啄金桃。
    麝香:鹿属。本名麝香鹿,俗名香麝,其腹部阴囊旁有香腺,其分泌物香气极浓,因名香麝。石竹:属石竹科,多年生草本,丛生有节,高一二尺,夏日开花,色有深红、浅红、白色等。金桃:即黄桃。
    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
    乱流的溪水行人可以趟过,悬崖上建构的屋宇十分牢靠。
    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
    乱水:山中泉水,纵横乱流,可涉足而过的叫乱水。水一作“石”。
    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登上山顶的高阁天色已晚,百里之外还能望见飞鸟的毫毛。
    上方重阁(gé)晚,百里见秋毫。
    上方:指僧之方丈,在山顶。秋毫:鸟兽在秋天新生的细毛,比喻细微之物。秋一作“纤”。


    赏析

      首联先写眼前近景:麦积山寺剩下不多的僧人;再写野眺远景:麦积山的形状和曲折盘旋的小道。由近及远,天然工巧,十分精绝。

      领联一个“眠”,出了麝香鸟的疲倦;一个“啄”,出了鹦鹉的贪馋。此联不但对仗工整,而且色彩明丽。虽值秋季,但字里行间跃动着春天的旋律,给人心理上一种愉悦的美感。

      首联和领联描述了战乱对山寺的影响。僧人或参战,或逃跑,已所剩无几。而麝香、鹦鹉却怡然自得,不知人间变故。

      颈联写游人登上麦积山,要通过山峡上纵横流淌的涓涓溪流。“悬崖”句,仇兆鳌引《玉堂闲话》云:“麦积山,梯空架险而上,其间千房万室,悬空蹑虚,即‘悬崖置屋牢’也。”这两句写出了麦积山的险峻和诗人的兴致。

      尾联接近傍晚,诗人登上了麦积山,看到了山顶上重重叠叠的楼阁台榭,山寺的长老就住在那里。凭槛远眺,那百里远的景物尽收眼底。

      这首五言律诗,每句都是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可谓“诗中有画”。综览全诗,不但格调清新,对仗工整,而且描摹景物近景远景相互配合,使全诗的意境明丽悠远,读之令人赏心悦目。这首诗的宝贵不只在为我们展现了极为优美的如画山水,更宝贵的是为后人记录了当时在秦地数量很多的麝和鹦鹉的事实。麝因有珍贵的麝香,鹦鹉因美丽而能学人言,长期遭致滥捕滥杀,在这一地区相继灭绝了。高远得接近仙境的寺庙尚且如此,战乱对社会的破坏就更难以言表了。

    参考资料: 1、丁成泉.中国山水田园诗集成 第1卷 东晋南北朝·隋唐: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第523页 2、霍松林.霍松林选集 第七卷 译诗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0:第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