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题从叔述灵岩山壁
  • 换却世上心,独起山中情。露衣凉且鲜,云策高复轻。
    喜见夏日来,变为松景清。每将逍遥听,不厌飕飗声。
    远念尘末宗,未疏俗间名。桂枝妄举手,萍路空劳生。
    仰谢开净弦,相招时一鸣。
    参考资料:
唐代的其他诗人
  • 西鄙人 西鄙人,意为西北边境人,相传为唐代五言民歌《哥舒歌》的作者。这首民歌通过对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的歌颂,表达了各族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平朴自然,雄浑粗犷,流传至今。
  • 刘绮庄 [唐](约公元八四四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毗陵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武宗会昌中前后在世。
  • 元载 元载(713~777年),字公辅,凤翔府岐山县(今陕西岐山县)人。唐朝中期宰相。大历十二年(777年),唐代宗命左金吾大将军吴凑逮捕元载和王缙,全家坐罪赐死。兴元元年(784年),唐德宗感念翊戴之功,诏复官职,许以改葬,谥号成纵。唐文宗即位,追谥为忠。
  • 徐夤 徐夤:字昭梦,福建莆田人。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
  • 许宣平 许宣平,唐代著名道士,新安歙县(现安徽境内)人。据《太平广记》记载,唐睿宗景云中,许宣平隐于歙县南山(如今的歙县南乡覆船山,主峰搁船尖),结庵以居。不知其服饵,但见不食。颜色若四十许人,轻健行疾奔马。时或负薪以卖,薪担常挂一花瓢及曲竹杖,每醉行腾腾以归吟。道教修炼需要澄心静虑,而静谧的深山老林、高岩幽谷为道士修炼提供了一个安静的场所。因此,许宣平在“穿入白云行翠微”的山林隐遁生活中不仅进行了宗教的修炼,同时也寻觅到了一种逍遥至乐的审美生活方式。
  • 孙郃 孙郃,男,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九〇六年(唐朝末)前后在世,字希韩,浙江台州仙居人。公元八九七年(乾宁四年)登进士及第。好荀、扬、孟之书。官校书郎,河南府文学。朱温篡唐,归隐。新唐书艺文志录有孙氏文纂四十卷,孙氏小集三卷,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