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咏史十一首
  • 昂藏獬豸兽,出自太平年。乱代乃潜伏,纵人为祸愆。
    尝闻断马剑,每壮朱云贤。身死名不灭,寒风吹墓田。
    精灵如有在,幽愤满松烟。
    汉皇修雅乐,乘舆临太学。三老与五更,天王亲割牲。
    一人调风俗,万国和且平。单于骤款塞,武库欲销兵。
    文物此朝盛,君臣何穆清。至今壝坛下,如有箫韶声。
    巢许在嵩颍,陶唐不得臣。九州尚洗耳,一命安能亲。
    绵邈数千祀,丘中谁隐沦。朝游公卿府,夕是山林人。
    蒲帛扬侧陋,薜萝为缙绅。九重念入梦,三事思降神。
    且设庭中燎,宁窥泉下鳞。
    汉时征百粤,杨仆将楼船。幕府功未立,江湖已骚然。
    岛夷非敢乱,政暴地仍偏。得罪因怀璧,防身辄控弦。
    三军求裂土,万里讵闻天。魏阙心犹在,旗门首已悬。
    如何得良吏,一为制方圆。
    秦灭汉帝兴,南山有遗老。危冠揖万乘,幸得厌征讨。
    当君逐鹿时,臣等已枯槁。宁知市朝变,但觉林泉好。
    高卧三十年,相看成四皓。帝言翁甚善,见顾何不早。
    咸称太子仁,重义亦尊道。侧闻骊姬事,申生不自保。
    暂出商山云,朅来趋洒扫。东宫成羽翼,楚舞伤怀抱。
    后代无其人,戾园满秋草。
    日照昆仑上,羽人披羽衣。乘龙驾云雾,欲往心无违。
    此山在西北,乃是神仙国。灵气皆自然,求之不可得。
    何为汉武帝,精思遍群山。糜费巨万计,宫车终不还。
    苍苍茂陵树,足以戒人间。
    天生忠与义,本以佐雍熙。何意李司隶,而当昏乱时。
    古坟襄城野,斜径横秋陂。况不禁樵采,茅莎无孑遗。
    高标尚可仰,精爽今何之。一忤中常侍,衔冤谁见知。
    尝观党锢传,抚卷不胜悲。
    文侯耽郑卫,一听一忘餐。白雪燕姬舞,朱弦赵女弹。
    淫声流不返,慆荡日无端。献岁受朝时,鸣钟宴百官。
    两床陈管磬,九奏殊未阑。对此唯恐卧,更能整衣冠。
    蜀主相诸葛,功高名亦尊。驱驰千万众,怒目瞰中原。
    曹伯任公孙,国亡身不存。社宫久芜没,白雁犹飞翻。
    勿言君臣合,可以济黎元。为蜀谅不易,如曹难复论。
    六国韩最弱,末年尤畏秦。郑生为韩计,且欲疲秦人。
    利物可分社,原情堪灭身。咸阳古城下,万顷稻苗新。
    沂水春可涉,泮宫映杨叶。丽色异人间,珊珊摇珮环。
    展禽恒独处,深巷生禾黍。城上飞海云,城中暗春雨。
    适来鸣珮者,复是谁家女。泥沾珠缀履,雨湿翠毛簪。
    电影开莲脸,雷声飞蕙心。自言沂水曲,采萍兼采菉。
    归径虽可寻,天阴光景促。怜君贞且独,愿许君家宿。
    徒劳惜衾枕,了不顾双蛾。艳质诚可重,淫风如礼何。
    周王惑褒姒,城阙成陂陀。
    参考资料:
唐代的其他诗人
  • 畅当 畅当,生卒年不详,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唐后期儒士。官宦世家,畅璀之子。初以子弟被召从军,后登大历七年进士第。贞元初,为太常博士,终果州刺史。与弟诸皆有诗名。诗一卷。畅当父亲畅璀,唐肃宗时官至散骑常侍,唐代宗时,与裴冕、贾至、王延昌待制集贤院,终于户部尚书。
  • 卢携 卢携[唐](824年~880年)字子升,范阳(今河北涿县)人。祖卢损,父卢求为宝历元年(825)进士,被许多府第征召,最终位至郡守。
  • 朱褒 朱褒,永嘉人。善属诗文。值寇乱,据州,以同姓结援朱温(梁太祖)。奏授温州刺史,充静海军使。昭宗大顺元年(890)朱褒以其兄朱诞为温州刺史。昭宗乾宁元年(894)朱褒又以其兄朱著为温州刺史。朱著,一名绪,字膺明,永嘉人,唐昭宗时登进士第,后仕梁。昭宗天复元年(901)朱褒再任温州刺史。昭宗天复二年(902)四月,朱褒卒,其兄朱敖自为刺史,主理州事。十二月,被稗将丁章驱逐。自中和元年(881)至天复二年(902),朱氏兄弟交替为刺史,占据温州达22年之久。昭宗天复三年(903)四月,丁章因残暴自大,为木工李彦
  • 毕耀 毕耀,生卒年待考,唐朝人。一名毕曜。官监察御史,与杜甫友善,后流黔中,能诗,见《纪事》二六,《全唐诗》收其诗三首,杜甫与之赠答计有集六《幅侧行赠毕四》、《赠毕四曜》,八《秦州见救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宫兼述索居凡三十韵》等。
  • 李夷简 李夷简(757年—823年),字易之。李唐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渊第十三子郑惠王李元懿四世孙。历官山南节度,御史大夫,官至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元和十三年七月,罢相,为淮南节度使。唐穆宗时,以检校左仆射兼太子少师,分司东都。长庆三年卒,赠太子太保。
  • 张松龄 张松龄,唐人张志和(《渔歌子》)之兄,一名“张鹤龄”,官居浦阳尉(今浙江萧山境内)。他的弟弟张志和,本名龟龄,字子同,浙江金华人,擢明经(按:擢,提拔;明经,即明经科,为唐代科举制中的一种考试形式,与进士科同为唐时最重要的科举考试科目),被唐肃宗赏识,命“待诏翰林”。后来,因政坛上的斗争牵连,被贬为南浦尉。后获赦,不复仕,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又号“元真子”。其本人作有《渔父》词。该词的背景:时志和隐居山林,松龄作此词以招其归,志和以《渔歌子》回应之,以明其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