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送湖南李正字归
  • 长沙入楚深,洞庭值秋晚。
    人随鸿雁少,江共蒹葭远。
    历历余所经,悠悠子当返。
    孤游怀耿介,旅宿梦婉娩。
    风土稍殊音,鱼虾日异饭。
    亲交俱在此,谁与同息偃。
    参考资料: 1、唐宋八大家集编委会.文白对照 唐宋八大家集(1-3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343-344 2、张清华.韩愈诗文评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664页 3、刘耕路.韩愈及其作品: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229
  • 译文
    长沙在楚地的深部,洞庭湖这时正是深秋。
    断鸿零雁随着归人的南行愈来愈少,江边的芦苇却长得茂密邈远。
    你所走的这条路,记得清清楚楚都是我经过的,路途已经很远了,你也该回来了。
    你孤游远行省亲,为人正直,希望你路途平安,睡的香甜。
    随着南去的路远去,风土、方言方音、饭食也越来越不同了,吃的鱼虾越来越多。
    你的亲友都在河南,到长沙后同谁在一起生活呢。

    注释
    李正字:名础,官秘书省正字。贞元十九年进士,元和初为秘书省正字。
    长沙入楚深:长沙在楚地的深部。因为周代楚国地盘广大,在长沙以北很远的地方都属于楚国。
    洞庭:洞庭湖。值:当。
    鸿雁少:相传北雁南飞至衡山回雁峰止。再往南去的人少了,鸿雁也少了。
    蒹(jiān)葭(jiā):芦苇。
    历历:清清楚楚。
    悠悠:路途遥远貌。
    耿介:耿直。
    婉娩:依恋之情。
    稍:渐渐。
    日异饭:饭食也变样了、
    亲交:亲友,亲人。
    息偃(yǎn):休息。

    参考资料: 1、唐宋八大家集编委会.文白对照 唐宋八大家集(1-3册):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343-344 2、张清华.韩愈诗文评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664页 3、刘耕路.韩愈及其作品: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229
  •   这首诗约作于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年)。这一年的秋天,韩愈的朋友李础要回湖南去,韩愈对这次分别十分惋惜,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王仲镛.韩愈诗文名篇欣赏:巴蜀书社,1999:25
  •   这是一首浅白中涵深情、平直中寓奇崛的诗。

      首四句点明送友人的时间和地点。深秋的楚地景色,不禁令诗人浮想联翩,渺渺兮骤发思旧之愁怀。诗人曾在唐贞元十九年(803)遭贬南方,为阳山县令,后又曾徙掾江陵,对荆楚之地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都比较熟悉。所以,接着便有“历历余所经”之叹。这个感叹,既兼有反刍遭贬生涯的苦味,又包含了对故地的留连与怀念之情,感情当是非常复杂的。而对句“悠悠子当返”,则是对友人将返故乡的遥想与勉励。山川邈远,故地风情,您也该返回故乡了。因而,上下对句,形式上非常工整,“历历”与“悠悠”相对,“余”与“子’’相对,“所经”与“当返”相对,对仗可谓一丝不苟,而所濡涵的意蕴却完全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由此便显出诗人独运的匠心:用工整完全的对仗形式来载荷参差错落的意绪,从形式与内容的迭加错合中,造成一种极富感染力的诗境。手法是相当高妙的。接下来八到十句,便是承着“悠悠子当返”进一步联想开去。友人胸秉耿介之怀,孤独南行,旅宿之夜,当也梦见妻子柔顺婉媚的仪容,南方风土殊异,音声亦皆不同了,全诗截此已下来一大半。从开篇,便从大景远景霉起,从远景到近景,从状物到抒情,句句收束,层层递敛,率皆预想途中情景之辞。写彼时彼地,竟未直接写送别一字,直到最后,才将聚焦点对准到了此时此地,戛然而收。

      “亲交俱在此,谁与同息偃。”此句一经道出,便流露出了诗人深深的依依惜别之情。到此结束,留有反复咀嚼,回味无穷的余地。

      初看此诗,颇感清新澹淡,风神邈远。诗人对友人的殷殷之情,通过对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的描绘,徐徐荡漾而出,可感可亲。这似与韩愈宏放奇伟的风格不大一致。但细味此诗,却可以发现,它的结构也颇奇特。诗人在河南,送友人归湖南故乡,不是从河南的此时此地写起,而是一反常规,从湖南的彼时彼地着笔,而且用十句的大半篇幅来主要描写彼时彼地,仅最后两句才写送别的此情此景,点明题旨,着法甚奇。因而,诗人是突破了常轨旧格,奇构异想。

    参考资料: 1、吴小平.韩孟诗派作品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62-63
唐代的其他诗人
  • 滕珦 滕珦(754—840),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天性聪明,学问渊深,凡百家末艺无不参究。唐建中元年(780)进士,所试进贤冠赋《释奠日国学听雅颂》诗,为世传诵。珦与同邑舒元舆、同郡冯定及白居易、刘禹锡友善,各赠诗赋。开成五年(840)卒,赠户部尚书,左仆射,赐金紫。著有《梅窗集》《周易通义》。
  • 张文琮 字不详,贝州武城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公元六四〇年)前后在世。好自书写,笔不释手。贞观中,为治书侍御史。永徽初,献文皇帝颂,优制襃美。拜户部侍郎神龙中,累迁工部尚书,兼修国史。韦后临朝,诏同中书门下三品。旬日,出为绛州刺史。累封平原郡公,卒。文琮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志及旧唐书本传)行于世。
  • 李林甫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陇西,唐朝宗室、宰相,唐高祖李渊堂弟长平肃王李叔良曾孙,画家李思训之侄。李林甫出身于唐朝宗室郇王房,早年历任千牛直长、太子中允、太子谕德、国子司业、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黄门侍郎,后以礼部尚书之职拜相,加授同三品。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他大权独握,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还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做大,被认为是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人物之一。
  • 陆弘休 字里不详。武宗、宣宗时任桂管从事。曾作诗题訾家洲。事迹见《桂林风土记》。《全唐诗》存诗1首。
  • 谭铢 谭铢,唐文学家。一作谈铢,吴郡(今苏州)人。初为广文生,尝习佛学。武宗会昌元年(841)登进士第,曾为苏州鹾院官。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前后,又任池阳地方官,作《庐州明教寺转关经藏记》。罢职后,游九华山,题诗云:“我来暗凝情,务道志更坚”。历经仕路沉浮,性转淡泊。《全唐诗》录存其诗二首。《全唐文》录存其文一篇。
  • 伊梦昌 伊梦昌,唐末不仕,披羽褐为道士,先后曾至两浙、江西、湖南等地。天佑十年(913)至抚州南城县。又人湖南马氏幕中。散诞放逸,不拘细谨,饮醉常行歌市中。时人称为伊风子。喜作《望江南》词,遇物即咏,皆有意旨。有异术,时人或目为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