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译文及注释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
    一个山门变作两个山门,两个山寺原是一寺所分。
    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
    韬(tāo)光:杭州灵隐寺僧人。两寺:指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位于浙江杭州,建于五代时期。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东涧水中流着西涧的水,南山云叠起了北山的云。
    东涧(jiàn)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前台的花绽开后台能看见,天上的钟声人间也能听见。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
    上界:天上。下界:人间。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遥想我的宗师宣扬教义之处,香烟和着桂花洒落纷纷。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师:对佛教徒的尊称。行道:指宣扬佛教教义。天香:指拜佛的香烟。桂子:即是桂花,是对桂花拟人化的爱称。


    赏析

      该诗首联叙述下天竺寺与中天竺寺的历史关系;颔联与颈联描述禅师修行之处的风景;尾联阐述禅师的平常道行,随缘真心。全诗浑然天成,禅韵缭绕。

      首联写禅寺缘起。一寺分为两寺,而两山相近,进了此山,也就等于进了彼山。

      颔联接着细写两寺、两山方位关系,写东西南北相连相近,从流动的云、水写起,正是最好不过,而妙语如珠,一气读来,也恰如行云流水。

      颈联仍写两寺关系,而“前台”“后台”“钟声”,已带出第七句“行道处”。前已写尽南北东西,接着又写前后上下,圆转玲珑,无所不到,读来应接不暇。句式与首联固是不同,与颔联也是同中有异,并不犯复,而写花则从后视前,写声则从上到下,丝毫不乱。这六句诗,对仗工整,连续使用叠字,诗味回环。东西南北前后上下,顿拓无限空间,生出十方无界的超然感觉。尤其是颔联与颈联,包含了方位只是相对成立的观点。东涧水流,从更东边来看,就是西涧水。南北山云,前后台花,上下界钟,皆是此意。

      尾联归结到禅师身上,佛经中本有天女散花的典故,“天香桂子”,正合身份。尾联要收束全篇,不宜再用对句,而末尾“纷纷”又用叠字,则眼前仍是一片缤纷景象,诗虽至此而尽,余韵却悠然不绝。

      这首诗通过对两座天竺寺的历史关系、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描写,以及诗人想象的“天香桂子落纷纷”,表达了诗人对韬光禅师仰慕、钦佩之情。全诗之创格在于章法奇特。诗的前三联,单句为句中对,合句为流水对,即前六句在相同的位置用同字,一句之中前后相对,两句之间上下相对,如珠走玉盘,铿然和鸣,笔势飘逸,流动自然,显示了圆熟的技巧。该诗音节紧凑而活泼,意致连绵而流丽,构思巧妙,语若连珠,有山歌风调,是七律之创格。

    参考资料: 1、严杰编选.白居易集:凤凰出版社,2014.10:第218页 2、邓秀珍编著.醒悟于中国古代的禅诗中:太白文艺出版社,2013.09:第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