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征骖入云壑,始忆步金门。通籍微躯幸,归途明主恩。
    匪唯徇行役,兼得慰晨昏。是节暑云炽,纷吾心所尊。
    海县且悠缅,山邮日骏奔。徒知恶嚣事,未暇息阴论。
    峣武经陈迹,衡湘指故园。水闻南涧险,烟望北林繁。
    远霭千岩合,幽声百籁喧。阴泉夏犹冻,阳景昼方暾。
    懿此高深极,徒令梦想存。盛明期有报,长往复奚言。
    参考资料:
唐代的其他诗人
  • 李端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 崔瓘 崔瓘,字汝器,博陵人也。以士行闻,莅职清谨。累迁至澧州刺史,下车削去烦苛,以安人为务。居二年,风化大行,流亡襁负而至,增户数万。有司以闻,优诏特加五阶,至银青光禄大夫,以甄能政。迁潭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湖南都团练观察处置使。瓘到官,政在简肃,恭守礼法。将吏自经时艰,久不奉法,多不便之。大历五年四月,会月给粮储,兵马使臧玠与判官达奚觏忿争,觏曰:“今幸无事。”玠曰:“有事何逃?”厉色而去。是夜,玠遂构乱,犯州城,以杀达奚觏为名。瓘惶遽走,逢玠兵至,遂遇害。代宗闻其事,悼惜久之。
  • 梁宝 唐初人。好嘲戏。曾因公至贝州,与赵神德互嘲。事迹见《太平广记》卷二五四引《启颜录》。《全唐诗》收二人互嘲诗1首。
  • 郑玉 郑玉(公元734—802年),字廷玉。原籍河南荥阳。其祖父郑亮在鄚州任司马,留居本地,遂为鄚人。其父郑泰,官至武卫大将军侍太常卿。明万历本《任丘县志》记载,郑玉私宅在莫亭县颂美里(鄚州城内),幼年读书习武,有老成之风,至20岁有济世之才。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郑玉死于莫亭,时年68岁。第二年葬于鄚州城南二十五里三方村之原。
  • 李憕 李憕,唐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生年不详,卒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其父李希倩,中宗神龙初年任右台监察御史。张说为并州长史太平军大使时,引憕常在幕下。后为宇文融判官,括田课最。迁监察御史,历给事中,河南少尹。天宝初,出为清河太守,改尚书右丞、京兆尹。转光禄卿、东都留守,迁礼部尚书。安禄山陷长安,遇害。赠司徒,谥忠烈。
  • 郭震 郭震一般指郭元振。郭元振(656年-713年),名震,字元振,以字行,魏州贵乡(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人,唐朝名将、宰相。郭元振进士出身,授通泉县尉,后得到武则天的赞赏,被任命为右武卫铠曹参军,又进献离间计,使得吐蕃发生内乱。唐玄宗骊山讲武,郭元振因军容不整之罪,被流放新州,后在赴任饶州司马途中,抑郁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