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岳鄂王墓
  •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参考资料: 1、张国动.中国历代讽刺诗选注: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328-329 2、罗荣本.西湖景观诗选: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3:199-200
  • 译文
    岳飞墓上荒草离离,一片荒凉,只有秋草、石兽而已。
    南渡君臣轻视社稷,可中原父老还在盼望着王师的旌旗。
    英雄被害,后悔晚矣,天下灭亡已成定局。
    不要向西湖吟唱此诗,面对这样的景致无从吟起。

    注释
    岳鄂王墓:即岳飞墓。在杭州西湖边栖霞岭下,岳飞于绍兴十一年(1142年)被权奸秦桧等阴谋杀害。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追封为鄂王。
    离离:野草茂盛的样子。
    石兽危:石兽庄严屹立。石兽,指墓前的石马之类。危,高耸屹立的样子。
    南渡君臣:指以宋高宗赵构为代表的统治集团。北宋亡后,高宗渡过长江,迁于南方,建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渡。
    社稷:指国家。社,土地神。稷,谷神。
    望旌旗:意为盼望南宋大军到来。旌旗,代指军队。
    嗟何及:后悔叹息已来不及。
    天下中分遂不支:意为从此国家被分割为南北两半,而南宋的半壁江山也不能支持,终于灭亡。

    参考资料: 1、张国动.中国历代讽刺诗选注: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328-329 2、罗荣本.西湖景观诗选: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3:199-200
  •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赵孟頫当仁不让、毫不推辞,到了京城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见。此后官运亨通,做到了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当时指责赵孟頫的人不少,但今人当更宽容地看待。这是首好诗,不能因人废言。

    参考资料: 1、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辽金元明):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104-105 2、张国动.中国历代讽刺诗选注: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328-329 3、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下卷):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1018
  •   这是一支悲愤的悼歌。岳飞的惨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悲剧。岳飞虽然冤死,但他的英名却永远留在历代人民的心中。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追封岳飞为鄂王,旷世冤案得以昭雪,离岳飞被害已62年。岳墓建在风景秀丽的西湖岸边,岳飞虽封王建墓,但由于连年战乱,陵园荒芜,景象凄凉。这首诗以反映这样的现实入笔。

      首联以离离墓草渲染岳墓秋日的荒凉,冷硬屹立的石兽,更增添了几分悲思。接下来用南北君民作对比,谴责南宋当局苟安享乐、不思北进,同情中原父老忍受煎熬,遥望南师。颈联哀叹有望承担中兴重任的英雄岳飞悲惨死去,使天下南北中分以至南宋最终被蒙古人灭亡。作者在尾联悲痛地吟道:“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满含湖光依旧,河山易主的深沉的感慨。

      作者以赵宋后裔的身份为冤死于赵宋王朝的岳飞,由衷地唱出这支哀痛伤惋的悼歌,分外感人。

  •   这首七律是作者瞻仰岳飞墓时所作,对岳飞屈死及由此而产生的恶果表示了极为沉痛哀悼之情,对南宋君臣苟且偷安的政策表示了强烈的愤恨。

      首二句写岳飞墓前荒凉之景,暗寓作者伤痛之情。中四句用对比手法写南宋君臣的倒行逆施及由此产生的恶果,显示了作者的谴责、愤恨之情。末二句收结全篇,在气氛上是承应首二句,在感情上是绾合中四句。

      咏怀古人的诗作,一般都喜欢用典,但这首诗语言平易,基本上没有用典,真实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   这是一首怀古七律。此诗以岳坟的荒凉景象起兴,表达了对岳飞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并由此而联想到南宋君臣不顾国家社稷与中原父老,偏安东南一隅,以致最终酿成亡国惨剧。作为宋宗室,赵孟頫于亡国之际,面对岳坟追寻南宋衰亡之因,就不仅仅是客观的理性认识了。此诗结尾两句,即蕴涵着诗人无尽的家国之思、亡国之恨。

元代的其他诗人
  • 马彦良 马彦良,名天骥,磁州(今河北磁县)人。生卒年不详,元·钟嗣成《录鬼簿》“前辈名公”中录“马彦良都事”。一生不得志。据元·王恽《中堂事记》载,世祖中统元年(一二六○),其与胡祗遹、李廉同为到省听任人员,结果“胡等俱仕显”,唯马彦良仕迹不著(孙楷第《元曲家考略》)。世祖至元年间,任御台史都事。门岿《元曲百家纵论》考其官至侍御史。元·虞集《户部尚书马公墓碑》(《道园学古录》卷十五)叙其家世颇详。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
  • 高明 高明(约1305~约1371)元代戏曲家。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受业于县人黄溍时,成古典名剧《琵琶记》。元代戏曲作家。瑞安属古永嘉郡,永嘉亦称东嘉,故后人称他为高东嘉。他的长辈、兄弟均能诗擅文。他曾从名儒黄□游,黄为官清廉,并以至孝见称。高明的思想、品格受家庭、老师影响颇深。明代万历刻本《琵琶记》插图高明青年时期用世之心很盛,元顺帝至正五年(1345)以《春秋》考中进士,历任处州录事、江浙行省丞相掾、福建行省都事等职。高明为官清明练达,曾审理四明冤狱,郡中称为神明。他能关心民间疾苦,不屈权势,受
  • 揭傒斯 揭傒斯(1274~1344)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史学家。字曼硕,号贞文,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人。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 梁寅 梁寅(1303——1389),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镇)人。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元末兵起,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 阚志学 阚志学,生卒年、生平不详。元代散曲作家。时有盍志学学士,不知是否同为一人。
  • 汤舜民 汤舜民,元末明初戏曲作家,号菊庄,字、生卒年、生平事迹均不详,象山(今属浙江)人。补本县吏,非其志也。后落魄江湖间。好滑稽,与贾仲明交久而不衰。文皇帝在燕邸时,宠遇甚厚,永乐间恩赍常及。所作乐府、套数、小令极多,语皆工巧,江湖盛传之。所撰杂剧2种:《瑞仙亭》、《娇红记》,惜已佚。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曲格势,喻如“锦屏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