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秃山
  • 吏役沧海上,瞻山一停舟。
    怪此秃谁使,乡人语其由。
    一狙山上鸣,一狙从之游。
    相匹乃生子,子众孙还稠。
    山中草木盛,根实始易求。
    攀挽上极高,屈曲亦穷幽。
    众狙各丰肥,山乃尽侵牟。
    攘争取一饱,岂暇议藏收?
    大狙尚自苦,小狙亦已愁。
    稍稍受咋啮,一毛不得留。
    狙虽巧过人,不善操锄耰。
    所嗜在果谷,得之常以偷。
    嗟此海山中,四顾无所投。
    生生未云已,岁晚将安谋?
    参考资料: 1、李梦生 . 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1日: 第52-53页
  • 译文
    我公出航行在大海,望见海中有座小山,就暂时抛锚停舟。
    我真弄不明白是什么人把山弄得如此光秃,本地人详细告诉我其中根由。
    当年有只雄猴在山上鸣叫,又有只雌猴跟随它嬉游。
    二猴交合生子,子多孙辈更稠。
    山中草木繁盛,吃的不用发愁。
    群猴攀登拉扯,直上山顶,也曾曲折出入于山林深幽。
    个个吃得肥胖,山却被侵夺摧残不休。
    它们你争我抢以求一饱,哪里顾得上收藏保留!
    大猴子已感到难过,小猴子也已发愁。
    山渐渐被啃嚼一尽,光秃秃一毛不留。
    猴子虽然机巧过人,却不会手持农具耕田种收。
    它们喜欢吃的是果实谷类,只知把现成的东西享受。
    可叹这山处在茫茫大海,四面是水,无处可投。
    猴子们生殖没个穷尽,将来怎么善后?

    注释
    1.秃山:光秃秃的山,没有草木树林。
    2.吏役:因公出外。
    3.沧海:大海。
    4.瞻:看见。
    5.乡人:当地的人。
    6.狙:猴子。
    7.相匹:指男女相配。
    8.根实:植物的根和果实。
    9.侵牟(móu):侵夺。
    10.攘(rǎng)争:争夺。
    11.藏收:收藏保留。
    12.稍稍:渐渐。
    13.咋啮(zǎ niè):啃嚼。
    14.锄耰(yōu):农具。
    15.偷:苟且。
    16.生生:繁殖不停。
    17.云已:休止。

    参考资料: 1、李梦生 . 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1日: 第52-53页
  •   这是一首寓言诗。唐柳宗元曾作过一篇《憎王孙文》,对别名王孙的猴子大加挞伐,说它们“窃取人食,皆知自实其嗛。山之小草木,必凌挫折挽,使之瘁然后已。故王孙之居山恒蒿然”。王安石这首诗,很可能是受了柳宗元的启发。

      诗写得明白如话,说自己在海上看见一座光秃秃的山,一打听,原来山上住着一大群猴子,只知摧残,不知爱惜,更不知收藏播种,却越生越多,以致山上草木都被吃光弄死,生活没有了着落。是寓言诗,自然有它的寓意。王安石没有像白居易写新乐府那样,直接说明自己作诗意图、所讽刺的对象,后世便自己去寻求解释。金性尧先生《宋诗三百首》解释说:“这是一首寓言诗,从首句吏役说开,讽谕大小官吏不顾公家的积累,巧取豪夺,终于使国库一毛不留,成为秃山。”这是从传统的讽刺统治阶级荒淫无耻论上展开,不失为一种合理的解释。读这首诗,至少还可以从中悟出两点启发与教训:其一,人们必须爱护自然资源,注意培育与发展,不能任意摧残,如同诗里的猴子一样,攀援穷幽,日益侵牟,最终弄得山上一毛不长,受害的还是自己;其二,人们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有限,而“生生未云已”、“子众孙还稠”,终将坐吃山空,到后来噬脐莫及。

      从艺术上来说,这首诗在王安石的作品中算不上好诗;从思想上来说,它能引起人们在多方面儆戒,是很可贵的。

    参考资料: 1、李梦生 . 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1日: 第52-53页
宋代的其他诗人
  • 严蕊 严蕊(生卒年不详),原姓周,字幼芳,南宋中叶女词人。出身低微,自小习乐礼诗书,严蕊沦为台州营妓,改严蕊艺名。严蕊善操琴、弈棋、歌舞、丝竹、书画,学识通晓古今,诗词语意清新,四方闻名,有不远千里慕名相访。
  • 陈著 (一二一四~一二九七),字谦之,一字子微,号本堂,晚年号嵩溪遗耄,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寄籍奉化。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调监饶州商税。景定元年(一二六○),为白鹭书院山长,知安福县。
  • 汪宗臣 号紫岩,婺源(今属江西)人。嘉熙三年(1239)生。咸淳二年(1266),中亚选,入元不仕。至顺元年(1330)卒,年九十二。有《紫岩集》,已佚。事见《新安文献志》卷八七《紫岩先生汪公宗臣行状》。今存诗十三首,《全宋词》录其词4首。
  • 徐积 徐积(1028—1103)北宋聋人教官。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赵构 宋高宗赵构(1107年6月21日-1187年11月9日),字德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异母弟,母显仁皇后韦氏。赵构生于大观元年五月乙巳日(1107年6月12日),同年赐名赵构,封蜀国公,历任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等职,不久晋封康王,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掳徽、钦二帝北去后,被宋钦宗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的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位,改元建炎,重建宋朝,史称“南宋”。
  •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