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其他诗人
  • 冯衮 冯衮,生卒年不详。排行三,婺州东阳(今浙江东阳)人。冯定之子。登进士第,宣宗大中四年(850),为凤翔节度使郑光幕判官。次年,光徙镇河中,又为其节度副使。入朝为祠部郎中,懿宗咸通时迁给事中。后出为苏州刺史。暇日多纵情饮博。尝大胜,因以所得与座客,并赋《掷卢作》诗。事迹散见《旧唐书·冯宿传》附,《南部新书》卷戊,《太平广记》卷二五一、卷二六一。《全唐诗》存诗2首。
  • 祝钦明 祝钦明,字文思,京兆始平人。举明经。长安元年,累迁太子率更令,兼崇文馆学士。中宗在春宫,钦明充侍读。及即位,擢拜国子祭酒,同中书门下三品,历刑部、礼部二尚书。尝与群臣侍宴,钦明自言能八风舞,据地摇头,睆目顾盼。吏部侍郎卢藏用叹曰:“祝公是举,五经扫地矣。”景云初,为侍御史倪若水所劾,贬饶州刺史。
  • 张志和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万字,《大易》十五卷,有《渔夫词》五首、诗七首传世。
  • 崔绩 崔绩(550—618年),字祖睿,博陵(今定州)人。主要著作有《区宇图志》、《小苑春望宫池柳色》等。七岁时就能撰写文章。隋文帝开皇初年,秦孝王推荐他参加“射策”考试,得中第一。任协律郎,因母去世而离职。后被征召为河南王和豫章王的侍读,每隔日往来于二王的府邸。河南王改封晋王后,他转任记室参军,晋王府的文书大多出自他的手笔。隋炀帝大业初年,他与众儒生撰写《区宇图志》。辽东之战时,任鹰扬长史,奉诏作《东征记》。后改任越王长史。当时山左一带盗贼蜂起,炀帝命他前往高阳国从事招抚工作,有八百多人都自首归顺。后宇文化及
  • 詹敦仁 詹敦仁,字君泽,生于后梁乾化四年(914年)。安溪首任县令,追封靖惠侯。先世河南光州固始人。祖父詹缵随王审知入闽,任前锋兵马使,后退居仙游县植德山下。父詹世隆,兵曹录事参军。《全唐诗》、《全唐诗补编》共存其诗十九首,《全唐文》、《唐文拾遗》共存其文二篇。生平事迹见《十国春秋》卷九七。
  • 赵明道 赵明道,又作赵明远、赵名远,大都(今北京)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钟嗣成《录鬼簿》列其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之内。贾仲明吊词云:“钟公《鬼簿》应清朝,《范蠡归湖》手段高。元贞年里,升平乐章歌汝曹。喜丰登雨顺风调。茶坊中嗑、勾肆里嘲:明明德,道泰歌谣。”庄一拂在《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中推论赵氏“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至元、元贞、大德时期,大都是元杂剧繁荣的中心地区之一,关汉卿、马致远等曾在这里组织了“玉京书会”、“元贞书会”等文人团体。赵氏可能参加了此类书会的活动。“茶坊中嗑、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