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窗闻远水,月出似溪中。
    香覆经年火,幡飘后夜风。
    性昏知道晚,学浅喜言同。
    一悟归身处,何山路不通。

    译文及注释


    竹窗闻远水,月出似溪中。
    流水潺潺遥遥飘入竹窗,明月皎洁仿佛溪水中洗过。
    香覆经年火,幡飘后夜风。
    新香火覆照去年香灰,后夜风吹动殿前风幡。
    性昏知道晚,学浅喜言同。
    本性昏知道为时已晚,学识浅却喜见解相同。
    一悟归身处,何山路不通。
    一旦悟得归身之处,万水千山道路自通。


    赏析

      作品首先劈空而来,营造出一个禅境。这里不写投宿的过程,也免去了入禅的经历,直接写见闻感受。竹窗闻远水,水声若有若无;月出似溪中,月色若隐若现。这是迷蒙而优美的月夜景色,也是那不可捉摸的禅境。接着写寺院特有之事物:香、幡,描写中,语带禅机。去年的香火已化作香灰,香灰已冷;今年的香火犹在燃烧,香灰应热。而就在这冷与热、生与灭的不息变化之中,禅也在无言地传递。后夜风起,后夜风凉,后夜风劲,就在这静夜里,殿前幡飘飘而动。就在这动静之间,夜昼之间,让读者似乎体悟到了禅意。于是,作者与院中僧谈起了他的心得。禅自然不在言语之中,作者于是有“性昏”及“学浅”的谦辞;但非言语又无从呈其心得,特别是当他的表达得到僧人之认可,更觉十分欣喜,也增添了信心。他觉得自己真正开悟了,他觉得自己找到了皈依之所,他觉得从此后,在人生的道路上将会左右逢源。诗之开篇未写入寺院的路径,诗之末尾便写明:禅悟是通达方便的门径。
    参考资料: 1、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