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
    会合属空旷,泓澄停风雷。
    高馆轩霞表,危楼临山隈。
    兹辰始澄霁,纤云尽褰开。
    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
    杳杳渔父吟,叫叫羁鸿哀。
    境胜岂不豫,虑分固难裁。
    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
    归流驶且广,泛舟绝沿洄。
    参考资料:
  • 译文
    潇水奔腾出九疑,临源湘水逶迤行。
    二水会合空旷处,水清流缓波涛平。
    江岸高馆耸云霄,更有危楼倚山隈。
    雨后初晴天色朗,纤云舒卷碧空尽。
    秋高气爽日正中,江天一色无纤尘。
    才闻渔父低声唱,忽听羁鸿哀声鸣。
    见此胜景岂不乐?难以自制思绪分。
    登高欲遣杂念去,更招思念故乡情。
    无心游玩驾舟返,小舟徘徊人迟疑。

    注释
    浚:此处指水深。
    临源:山名,《百家注柳集》云:“九疑、临源,潇湘所出。”
    泓澄:水清而广。停风雷:谓波平涛息,水流转缓。
    轩霞表:高耸于云霄之外。轩,飞貌。
    澄霁:天色清朗。
    杳杳:远貌。
    豫:欢乐。
    裁:自制。
    远念:对远方故乡的思念。
    驶:快速行进。
    沿洄:顺流而下曰沿,逆水而上曰洄。

  •   这是一首写景诗,状写山川之美,乃是柳宗元的拿手好戏。汪细在《韩柳诗选》中曾说:“柳州于山水文字最有会心,幽细淡远,实兼陶谢之胜。”近代藤元粹在《柳柳州诗集》卷三中评论此诗时则说得更具体:“开旷之景,叙来如见,摹然一幅活画。”那么,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柳宗元是怎样描绘这幅“活画”的。诗人先写远景:潇湘二水的发源地,但江流一缓一急,一蜿蜒而来,一直奔而至,一幅颇具特色的远景江流图已经呈现在读者面前。接下来,诗人便仔细描摹二水会合口的胜景。先看水面,空旷开阔,碧水连天,波涛不惊,水的动景反而变成了静景;而两岸危楼高耸,则又化静为动,让人看来怵目惊心;顺着危楼再往上看,一幅蓝天白云的美此景观便呈现眼前,那雨后初晴的灿灿阳光,那悠悠杳过的缕缕白云,好一幅秋高气爽的绝此佳境,而且是水天一色,绝无纤尘,这简直就是一个神仙世界,不染半点世俗的浊气。读到这里,免不了心驰神往,诗人身处如此仙境,就更当杳杳欲仙了。然而且慢,立即便有世俗的浊气传来:“杳杳渔父吟,叫叫羁鸿哀。”因为有了“羁鸿”的哀鸣作陪衬,“渔父”之“吟”便也有了悲音,这悲音其实并非来自渔父之口,而是发自诗人的心底,由“羁鸿”的哀鸣,诗人不能不想到自己被贬他乡羁留穷乡僻壤的痛楚,因而再美此的景色也不属于他,这景色不仅不能使他愉快起来,相反,他越想借它来排遣乡思,乡思反而越来越浓。仙人的佳境他已没有心思欣赏,只好驾舟回程。然而,回程之路又在哪里呢?作为被贬之人,他又不能不想到自己只能“羁留”于此的处境:故乡不能去,有家不能归。他所能回的“家”,与“羁所”同名,与“监狱”无异,他又何必急急忙忙地回到那“监狱”中呢?更为可怕的是,不回到那“监狱”他便无处可去,无法抉择的两难处境,更增添了诗人的愁苦,小舟漂泊于宽阔的江面,徘徊不前,虽是风平浪静,也给人岌岌可危之感,这不是小舟的危急,而是诗人心境的危急。
唐代的其他诗人
  • 苏郁 苏郁,贞元、元和间诗人。
  • 姚揆 姚揆曾官任温州郡丞。善诗文,好游山水。姚揆在任期间多次到被誉为天下第二十六福地的仙岩畅游,曾于唐德宗(李适)贞元元年(785)在仙岩的翠微岭摩崖第十处留下石刻《仙岩铭》,成为名赋,流传千古,为后人称颂。姚揆仅留诗二首。
  • 冯衮 冯衮,生卒年不详。排行三,婺州东阳(今浙江东阳)人。冯定之子。登进士第,宣宗大中四年(850),为凤翔节度使郑光幕判官。次年,光徙镇河中,又为其节度副使。入朝为祠部郎中,懿宗咸通时迁给事中。后出为苏州刺史。暇日多纵情饮博。尝大胜,因以所得与座客,并赋《掷卢作》诗。事迹散见《旧唐书·冯宿传》附,《南部新书》卷戊,《太平广记》卷二五一、卷二六一。《全唐诗》存诗2首。
  • 任希古 任希古,字敬臣,棣州(今山东阳信县)人。唐朝大臣,文学家。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太宗贞观末年(公元650年)前后在世。五岁丧母,哀毁天至,刻志从学。年十六,刺史崔枢欲举秀才,自以学未广,遁去。又三年,卒业,举孝廉。永徽初年,与郭正一、崔融等同为薛元超所荐,授著作局正字。父丧服终,迁秘书郎。虞世南甚器其人,召为弘文馆学士,俄授越王(李贞)府西阁祭酒,许王(李素节)文学。后复为弘文馆学士,终官太子舍人。著有文集十卷传于世,留世诗文仅六篇。
  • 安锜 安锜,一作安程锜、程锜,曾任普州从事。有作品《题贾岛墓》传世。
  • 李都 字里不详。登进士第。初为荆南从事。僖宗乾符五年(878),自户部尚书出为河中节度使。广明元年(880)为太子少傅。中和元年(881)复兼户部尚书,充盐铁转运等使。旋罢使职。事迹散见《太平广记》卷二〇九引《抒情诗》、《桂苑笔耕集》卷七、《北梦琐言》卷一一、《资治通鉴》卷二五三与卷二五四。《全唐诗》存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