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从弃鱼钓,十载干明王。
    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
    仲秋至东郡,遂见天雨霜。
    昨夜梦故山,蕙草色已黄。
    平明辞铁丘,薄暮游大梁。
    仲秋萧条景,拔剌飞鹅鶬。
    四郊阴气闭,万里无晶光。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故人南燕吏,籍籍名更香。
    聊以玉壶赠,置之君子堂。
    参考资料: 1、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15-16 2、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54-158
  • 译文
    自从放弃鱼钓生活,十余年来求见明王,
    可叹无路踏上天阶,又想回那隐居之乡。
    仲秋季节来到东郡,已见天上降下寒霜,
    昨夜梦中回到故山,故山芳草色已枯黄。
    平明时分离开铁丘,太阳落山来到大梁,
    仲秋分象多么萧条,雁飞声声南归故乡。
    四面郊野阴云笼罩,一望无边昏暗无光。
    长风阵阵吹动茅草,野火点点燃烧枯桑。
    故友您在匡城为官,政绩卓著名声正香。
    姑且以我玉壶相赠,将它安投放友厅堂。

    注释
    大梁:战国魏都,唐时为汴州治所。却寄:回寄。匡(kuāng)城主人:即《醉题匡城周少府厅壁》之“周少府”。匡城,唐滑州属县,在今河南长垣西南。
    一从:自从。鱼钓:指隐居生涯。
    十载:自开元二十二年(734)作者“献书阙下”(《感旧赋》序)至天宝元年(742)作此诗时,历时九载,“十载”乃举其成数。干明王:向君王求取功名。干,干退,求取。明王,即明主,指皇帝。
    谒(yè)天阶:谒见天子。天阶:登天的阶梯,这里指通向皇宫的台阶。
    沧浪(làng):水名,具体地址说法不一,这里指隐居之地。
    东郡:隋郡名,唐曰滑州,治所在今河南滑县东。岑此行大抵沿黄河先至滑州,再至匡城,复由匡城至铁丘,再到汴州。
    雨霜:下霜,“雨”作动词。
    夜:一作“日”。故山:指作者的少室旧居。
    蕙(huì)草:香草。
    平明:天亮的时候。铁丘:在今河南濮阳县北。
    拔剌(bá là):象声词。鹅鶬(cāng):雁的别称。
    阴气:阴冷的云雾。
    晶光,光亮。
    白茅:即茅草,至秋季而变白。
    野火:一指原野上焚烧枯草所纵的火,一指磷火,即鬼火。枯桑:枯干的桑叶。
    南燕:唐滑州胙城县(今河南延津东),汉代曰南燕县。胙城与匡城紧邻,故此处以南燕代指匡城。
    籍籍:形容名声甚盛。
    玉壶:取高洁之意。
    君子:指周少府。

    参考资料: 1、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15-16 2、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54-158
  •   诗歌一开头就回顾了自己十余年来坎坷的仕途经历及内感的苦闷彷徨。诗人“十五隐于高阳,二十献书厥下”(《感旧赋》),自开元二十三年出山,至此时已九年。“弃鱼钓”,说自己决感出仕,“十载”举其成数说于谓时间之”。“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两句概括了“十载干明王”的坎坷不退的经历,包含着屡遭挫折,不甘归去而又不得不归去的感叹。以上四句语意回环,反映了诗人内感的波澜,以颇为沉重的情调引起全诗。

      次四句承上文“归沧浪”写归程中的苦闷感情。诗人在秋日辞京远行,一路唯见寒霜遍地,这幅物衬托了诗人失意时的感灰意冷。在归程中,诗人特别突出“昨夜”之“梦”来加以描写,借以表现对“故山”的留恋,而故山却是“惠草色已黄”。如同“鹅题昨夜鸡,蕙草色已陈”(《暮秋山行》),“颍阳秋草今黄尽,醉卧君家犹未还”(《醉题匡城周少府厅壁》)等等诗句一样,表现出岁月已晚,宿愿难酬的叹息,也反映出进退两难的感境。

      诗的以下八句承上继续写归程,而扣应题目“至大梁”,写到大梁后所见。诗人选定“薄暮”这一时间,有可能是写实,但也有以薄暮幅色衬托沉重感情的用意。“仲秋萧条幅”一句对大梁所见作了总的概括。以下便选择一些典型幅物来写这样一个秋日薄暮的“萧条幅”:南飞的鸿雁,阴暗的郊野,秋风和茅草,野火和枯桑,把大梁秋日的薄暮渲染得分外冷落凄凉。“”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两句用极自然的语言极平常的形象,勾划出深秋郊野的典型环境诗人焦虑郁闷,百感交集的情怀通过这幅图幅含蓄地烘托出来。

      诗的最后四句,称赞故友声名,赠玉壶以慰勉朋友要像玉壶之冰为官清正廉洁,呼应题目“奇”字。

      诗人西去”安干谒,失意东归,情绪十分低沉。此间的诗作中不止一次地对此有所抒发,如“云送关西雨,风传渭北秋,孤灯燃客梦,寒杆捣乡愁”(《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如“妇姑城南风雨秋,妇姑城中人独愁”(《醉题匡城周少府厅壁》)等等。《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一诗所表达的也是这种仕途失意后的低沉郁闷。从表现上说,这篇作品与上引诗句一样,多以幅习情,显得十分含蓄而又深沉。

    参考资料: 1、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15-16 2、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154-158
  •   这篇作品为诗人离长安东行至大梁后的寄赠之作,创作于天宝元年(742)八月。

    参考资料: 1、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15-16
唐代的其他诗人
  • 徐凝 徐凝,唐代(约公元八一三年、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诗人,浙江睦州人,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全唐诗》录存一卷。
  • 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禄大夫,封郑国公,谥号“文贞”。葬礼从简。同年入凌烟阁。魏徵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谏太宗十思疏》。
  • 朱湾 朱湾(约公元七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巨川,号沧洲子,西蜀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宗大历初前后在世,唐代宗大历年间进士。性浪漫,好琴酒,放纵山水,不应徵辟。工诗,善于咏物。李勉镇永平,嘉其风操,厚币邀至,署为府中从事。日相谈讌,分逾骨肉。久之,尝谒湖州崔使君,不得志,以书作别,尽吐牢骚。遂归会稽山阴别业。湾著有诗集四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周墀 周墀(793~851年),字德升,汝南郡(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人。唐朝中后期宰相、历史学家、书画家。周墀工于小篆,见称一时,字画颇佳,联合崔球、张次宗、孔温业等校雠经籍刊印《开成石经》。
  • 赵明道 赵明道,又作赵明远、赵名远,大都(今北京)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不详。钟嗣成《录鬼簿》列其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之内。贾仲明吊词云:“钟公《鬼簿》应清朝,《范蠡归湖》手段高。元贞年里,升平乐章歌汝曹。喜丰登雨顺风调。茶坊中嗑、勾肆里嘲:明明德,道泰歌谣。”庄一拂在《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中推论赵氏“约元世祖至元中前后在世”。至元、元贞、大德时期,大都是元杂剧繁荣的中心地区之一,关汉卿、马致远等曾在这里组织了“玉京书会”、“元贞书会”等文人团体。赵氏可能参加了此类书会的活动。“茶坊中嗑、勾肆
  • 喻凫 生活在唐代的诗人喻凫是一位非常典型的江南才子,《唐才子传》卷七记载了他简短的生平,《唐才子传》中载:“凫,毗陵人,开成五年,李从实榜进士,仕为乌程县令,有诗名。”1458作为进士出身,喻凫一生创作甚丰,但《全唐诗》仅收录喻凫诗一卷又一首,计65首。这也是他一生之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