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卧嵩阳客,三违颍水春。艰难随老母,惨澹向时人。
    谢氏寻山屐,陶公漉酒巾。群凶弥宇宙,此物在风尘。
    历下辞姜被,关西得孟邻。早通交契密,晚接道流新。
    静者心多妙,先生艺绝伦。草书何太苦,诗兴不无神。
    曹植休前辈,张芝更后身。数篇吟可老,一字买堪贫。
    将恐曾防寇,深潜托所亲。宁闻倚门夕,尽力洁飧晨。
    疏懒为名误,驱驰丧我真。索居犹寂寞,相遇益悲辛。
    流转依边徼,逢迎念席珍。时来故旧少,乱后别离频。
    世祖修高庙,文公赏从臣。商山犹入楚,源水不离秦。
    存想青龙秘,骑行白鹿驯。耕岩非谷口,结草即河滨。
    肘后符应验,囊中药未陈。旅怀殊不惬,良觌渺无因。
    自古皆悲恨,浮生有屈伸。此邦今尚武,何处且依仁。
    鼓角凌天籁,关山信月轮。官场罗镇碛,贼火近洮岷。
    萧索论兵地,苍茫斗将辰。大军多处所,馀孽尚纷纶。
    高兴知笼鸟,斯文起获麟。穷秋正摇落,回首望松筠。
    参考资料:
唐代的其他诗人
  • 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 曹著 曹著,贞元年间进士,诗人。
  • 王贞白 王贞白,字有道(875—958),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 何仲举 何仲举,后唐天成中登进士第,仕楚,署天策府学士,五代楚国全州、衡州刺史、诗人。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登进士第,献诗秦王李从荣。有“碧云章句才离手,紫府神仙尽点头”的佳句,秦王李从荣大悦并赐其所居乡曰进贤,里曰化龙,时人赞赏不已。后因洛阳政变,返回湖南。不久后,归事楚王马希范,以李宏皋之荐,受命为天策府十八学士之一,历全州、衡州刺史。其时楚地多诗人,何仲举晚年诗作近于冲淡,如《秋日晚望》有"树迎高鸟归深野,云傍斜阳过远山"之句,李宏皋顿足赞赏,被
  • 拾得 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稚龄的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人家来认领。因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于唐代贞观年间由天台山至苏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住持,此院遂改名为闻名中外的苏州寒山寺。诗人张继据此留下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
  • 滕珦 滕珦(754—840),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天性聪明,学问渊深,凡百家末艺无不参究。唐建中元年(780)进士,所试进贤冠赋《释奠日国学听雅颂》诗,为世传诵。珦与同邑舒元舆、同郡冯定及白居易、刘禹锡友善,各赠诗赋。开成五年(840)卒,赠户部尚书,左仆射,赐金紫。著有《梅窗集》《周易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