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京都元夕
  •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参考资料: 1、费振刚.元好问暨金人诗传(上):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 :113 2、严敬群,章斯予.中国传统节日诗词荟萃:金盾出版社,2011.05:59 3、邱芬.节日诗词:黄山书社,2012.06:58 4、柯孔标.古诗文名句分类手册:浙江文艺出版社,2011.07:76
  • 译文
    元宵时节,到处都能碰到盛装打扮的游人,大街小巷到处在舞弄着花灯,孩童们互相追逐打闹。
    我这个穿着朴素长衫的读书人做什么呢?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

    注释
    京都:指汴京。今属河南开封。
    元夕:元宵,正月十五日晚上。
    袨(xuàn)服:盛服,艳服,漂亮的衣服。
    华妆:华贵的妆容。
    着处:到处。
    闹:玩耍嬉闹。
    长衫:读书人多穿着长衫。
    何为:为何,做什么。

    参考资料: 1、费振刚.元好问暨金人诗传(上):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 :113 2、严敬群,章斯予.中国传统节日诗词荟萃:金盾出版社,2011.05:59 3、邱芬.节日诗词:黄山书社,2012.06:58 4、柯孔标.古诗文名句分类手册:浙江文艺出版社,2011.07:76
  •   诗中描写了金代京都元宵佳节人山人海,人们盛装出游的欢快气氛。全诗浅白如话却富有情趣,用短短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在节日的欢乐之情。

      开头两句写京都元夕的热闹场面,“袨服华妆”写出了游人们穿着鲜明华丽,“六街灯火”写出了大街小巷到处在舞弄着花灯的景象,前两句用元夕日,街上的人们的装束和举动反衬了汴京一派繁华、升平的气象,也为下文诗人这个穿着长衫的读书人都外出游玩,沉醉在游人的欢声笑语,抒发情感作铺垫。

      而三句一转,用“长衫”对“炫服华妆”,写到自己竟然也随游人追欢逐乐。一个隐晦的发问,包含着辛酸的自嘲,严峻的自责,同时也是对前面所铺叙的场景的否定。表现了诗人对此时金朝的偏安处境的嘲讽,也表达了对繁华背后危机的担忧。

      此诗展现了游人在元宵节游玩的景象,写出了元夕夜的盛世繁华,手法上,用乐景抒哀愤之情,长衫和炫服华妆的对比,含蓄动人,意味深长。

    参考资料: 1、邱芬.节日诗词:黄山书社,2012.06:58
  •   公元1225年,即金哀宗正大二年,当时诗人家住登封县,他自己在汴京任国史院编修官,来往于汴京与登封之间。这年他在汴京度元夕,看到元夕之时京都的繁华,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林从龙.元好问和他的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08:23 2、邓绍基 周秀才 侯光复.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元好问:大连出版社,1998.03:290
金朝的其他诗人
  •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 刘迎 刘迎(约1144—1180)曾为唐州幕官。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以荐书对策为当时第一,次年登进士第,授豳王府记室,改任太子司经,颇受金世宗第二子显宗允恭的亲重。大定二十年“从驾凉陉”,因病去世。
  • 段克己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学家。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