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江陵三梦
  • 平生每相梦,不省两相知。况乃幽明隔,梦魂徒尔为。
    情知梦无益,非梦见何期。今夕亦何夕,梦君相见时。
    依稀旧妆服,晻淡昔容仪。不道间生死,但言将别离。
    分张碎针线,襵叠故屏帏。抚稚再三嘱,泪珠千万垂。
    嘱云唯此女,自叹总无儿。尚念娇且騃,未禁寒与饥。
    君复不憘事,奉身犹脱遗。况有官缚束,安能长顾私。
    他人生间别,婢仆多谩欺。君在或有托,出门当付谁。
    言罢泣幽噎,我亦涕淋漓。惊悲忽然寤,坐卧若狂痴。
    月影半床黑,虫声幽草移。心魂生次第,觉梦久自疑。
    寂默深想像,泪下如流澌。百年永已诀,一梦何太悲。
    悲君所娇女,弃置不我随。长安远于日,山川云间之。
    纵我生羽翼,网罗生絷维。今宵泪零落,半为生别滋。
    感君下泉魄,动我临川思。一水不可越,黄泉况无涯。
    此怀何由极,此梦何由追。坐见天欲曙,江风吟树枝。
    古原三丈穴,深葬一枝琼。崩剥山门坏,烟绵坟草生。
    久依荒陇坐,却望远村行。惊觉满床月,风波江上声。
    君骨久为土,我心长似灰。百年何处尽,三夜梦中来。
    逝水良已矣,行云安在哉。坐看朝日出,众鸟双裴回。
    参考资料:
唐代的其他诗人
  • 林杰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 杨衡 [唐](约公元七六六年前后在世)字仲师,吴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宗大历初年前后在世。天宝间,避地至江西,与符载、李群、李渤(全唐诗作符载、崔群、宋济。此从唐才子传)等同隐庐山,结草堂于五老峰下,号“山中四友”。日以琴酒相娱。衡工吟咏,尝吟罢自赏其作,抵掌大笑,长谣曰:“一一鹤声飞上天”。盖自谓其声韵响彻如此。有人盗其文登第,衡因诣阙,亦登第,见其人,盛怒曰:“一一鹤声飞上天,在否?其人答曰:“此句知兄最惜,不敢偷”。衡乃笑曰:“若是,犹可恕也”。官至大理评事。衡著有诗集一卷,《唐才子传》传于世。
  • 李伦 [唐]唐朝名画录作李伦。西京千福寺有所画普贤菩萨。《历人名画记》、《唐朝名画记》
  • 刘太冲 刘太冲,唐诗人。郡望彭城(今徐州),宣州(今属安徽)人。刘太真之兄。尝居润州北固山。少时师事萧颖士,天宝十二载(753)登进士第。颜真卿仕平原太守,召为从事。
  • 崔立言 崔立言,字里不详。隐居茅山,善嘲谑。曾作诗戏浙西观察使及营妓。《诗话总龟》卷三九引《南部新书》录其事迹,并引诗2首。《全唐诗》仅收一首。另一首一作杜牧诗。
  • 杨炎 杨炎(727年-781年),字公南,凤翔府天兴县人(今陕西凤翔县),中国唐朝中期的政治家,两税法的创造和推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