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寻雍尊师隐居
  •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66-867 .
  • 译文
    连绵陡峭的苍翠山峰高耸入云端,远离尘嚣已经不记得过了多少年。
    拨开云雾去找寻隐秘树林的山间古道,依靠着石头听潺潺的流水声。
    温暖的花丛中卧着青牛,高高的松枝上停着白鹤正在休息入眠。
    与雍尊师交谈起来一直到江水已笼罩在暮色里,我只好独自走下烟云弥漫的寒山。

    注释
    雍尊师:姓雍的道师,名字、生平不详。尊师是对道士的尊称。
    群峭:连绵陡峭的山峰。
    ”花暖“二句:都是指道行高深之意。《列仙传》:老子乘青牛车去,入大秦。《玉策记》:千岁之鹤,随时而鸣,能登于木。其未千岁者,终不集于树上也。色纯白,而脑尽成丹。杨齐贤曰:青牛,花叶上青虫也。有两角,如蜗牛,故云。琦按:“青牛”、“白鹤”,不过用道家事耳,不必别作创解。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 .李白诗全译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7 :866-867 .
  •   这是一首诗、画、音完美结合的五言律诗。其特色有三:其一,构思精巧,移步换形;其二,首尾呼应,承转分明,篇法圆紧;其三,四联八句全合律,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而又毫无斧凿之痕。李白近体诗每有不合律处。这首青年时代写的五律又是一个证据,证明李白非不谙声律,而是不屑自缚于声律。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从大处落笔,起势不凡。“峭”壮群峰之势,“碧”绘其色,补以“摩天”二字,壮观的景象全出。这是些雍尊师隐居所在。下句“逍遥”二字赞美雍尊师超尘拔俗的人生态度;“不记年”则为补足“逍遥”之意,远离尘嚣,连岁月的流逝都不屑去计算了。上句写景,下句写人,写景也为写人,人景浑然一体,显得崇高、挺拔、永恒。

      “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紧扣诗题,着意写“寻”。“拨”与“寻”二字绝妙,生动地再现了寻者攀登的举止和情态。诗人穿过雾隐云横的丹岩翠壁奋力攀登之后,斜靠在长藤古树之上,一览众山景色,倾听流泉欢歌。上句从视觉着笔,写行寻的艰难和乐趣;下句则从听觉落墨,流泉叮咚,沁心悦耳。

      “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以五彩交辉的浓笔,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地描绘了雍尊师居所优美、静谧、仙境般的环境。用青牛、白鹤来点缀隐居处,又用花和松做烘托,“卧”与“眠”清幽、安谧、静美的境界活脱而出。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以素冷的色调,泼墨挥洒出一幅清幽隽永的画面。上句“语来”二字,省去了诗人与雍尊师的高谈阔论的细节,但可以想象他们感情之融洽,谈吐之投机。开怀畅饮,不觉已是黄昏,只好分手。诗人独自从寒烟笼罩的摩天碧峰上走下来。“下”字不仅与首句呼应,还别有情趣,与“暮”“独”“寒”三字在一联中连用,使人顿生寒气扑面而至之感。

      此诗通过作者入山造访之所见所感,浓笔重彩地描绘了深山幽谷的瑰丽景物。首联点明雍尊师所居之处高远非凡,处林泉伴日月,遗世独居,自在逍遥;颔联写林壑幽深,寻访不易,以加浓气氛;颈联使用道家典故,以“青牛卧”“白鹤眠”颂扬雍尊师道行高深,境界非凡;尾联写诗人在暮色苍茫,寒烟四合中独上归程。全诗再现了李白洒脱矫健、豪爽多情的神态风姿,同时也表明他在艺术上已经达到挥笔落纸如云烟的境地。

    参考资料: 1、裴 斐 .李白诗歌赏析集 .成都 :巴蜀书社 ,1988 :367-368 .
  •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此诗可能是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当作于蜀中。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66-867 2、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67-368
唐代的其他诗人
  • 崔澹 崔澹,字知之,博陵安平(今属河北)人。唐朝官吏、诗人。父崔玙,兄弟八人并显贵,时谓崔氏八龙。大中十三年登第,终吏部侍郎。
  • 刘孝孙 刘孝孙(?-632)荆州(今湖北江陵)人。贞观六年,迁太子洗马,未拜卒,卒于唐太宗贞观六年。弱冠知名,与虞世南、蔡君和、孔德绍、庚抱、廋自直、刘斌等登临山水,结为文会。大业末,为王世充弟杞王辩行台郎中。辩降,众引去,独孝孙攀援号恸送于郊。唐武德初,历虞州录事参军,补文学馆学士。贞观六年,迁著作佐郎,吴王友。历谘议参军,迁太子洗马,未拜,卒。孝孙著有文集三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
  • 张莒 张莒,长山人,登大历九年进士第。大中时,官吏部员外郎。诗一首。
  • 裴廷裕 裴廷裕,字膺馀,昭宗时翰林学士,左散骑常侍,后贬湖南卒。诗二首
  • 包贺 唐末至五代时人。好吟诗,多为粗鄙之句。事迹见《北梦琐言》卷七。《全唐诗》存诗6句。
  • 刘夷道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武后时,曾任天官员外郎。事迹见《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四。《全唐诗》存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