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夜看扬州市
  •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参考资料: 1、卢华语.《〈全唐诗〉经济资料辑释与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288 2、党诚恩.《中国历代商贾诗歌选》.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55 3、许建中,万平.《唐诗绝句三百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193 4、张超.《名胜诗词经典赏析》.北京:线装书局,2007:271 5、李树政.《张籍王建诗选》.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195 6、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339
  • 译文
    扬州城里夜市繁华,千灯万火映照碧云,高楼内外到处可见浓妆艳抹的女子,那些寻欢作乐的游客纷纷而来,络绎不绝。
    如今的天下纷乱不已,再也不像以往的太平盛世那样,但想不到这里依然是笙歌一片,通宵不散。

    注释
    扬州市:扬州(治江都,今江苏扬州市)的指定商业区。买卖交易必须在市内进行。按规定,诸州、县可以设市,称××州市或××县市。如某州、某县有一个以上的市,则在市前冠以方位或其他词语加以限定,如东市、西市等。
    夜市:夜间的集市。《唐六典》卷二十:“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夜市显然突破了这个规定,反映唐时城市商业的繁荣。
    碧云:碧空。
    红袖:原指女子的艳色衣衫,这里借代女子。
    纷纷:众多。
    时平日:承平之日。
    自:语气助词,表肯定,无实义。
    笙歌:歌舞的音乐。笙,簧管乐器。此处泛指乐器演奏时发出的声音。
    晓闻:通宵达旦。

    参考资料: 1、卢华语.《〈全唐诗〉经济资料辑释与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288 2、党诚恩.《中国历代商贾诗歌选》.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55 3、许建中,万平.《唐诗绝句三百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193 4、张超.《名胜诗词经典赏析》.北京:线装书局,2007:271 5、李树政.《张籍王建诗选》.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195 6、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339
  •   这首诗从其夜景着笔,可说从一个重要侧面表现了扬州的繁华,连同诗人的感慨。

      前两句实写扬州夜景。首句写其静景。“千灯”,说明灯之多。诗人在地面“千灯”和距离地面遥远的“碧云"之问只用一个“照”字,就将夜晚扬州灯光的光亮程度真实表现了出来。次句则写动景,整个扬州市,酒楼多,歌妓多,乘兴吃酒玩乐的商客多;而这“三多”合为一体,就使扬州市的夜晚成为一个喧嚣的、旋转的世界。

      三、四句写诗人的感慨。看到眼前繁盛景象,诗人不禁联想到扬州以外广大地区的萧条败落。自从“安史之乱”以来,唐帝国整体机制日见衰朽,外患频仍,内忧不绝,所以诗人感慨“如今”时局已经不像过去那样安定太平了。可是这种国势日衰景况在扬州好像还没有被感知到,人们仍然由着自己的心性,踏着乐器吹奏出的节拍,载歌载舞,通宵达旦。这中间虽有辛辣的嘲讽,但更多的还是对人们感觉迟钝而表现出的深深忧虑。

      这首诗不惟内容深刻,而且构思精奇。诗人巧妙地由写扬州繁华夜景开局,最终却落在将人们视线引向对整个唐帝国命运的思考上,显示出一种讽喻的创作意向。

    参考资料: 1、霍松林.《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482
  •   此诗是王建在魏博幕奉命出使淮南,夜游扬州市有感而作。王建的这首诗对扬州的夜市作了简单概括的描述,并从中可以看到那时的夜市已十分热闹,以至营业时间出现通宵达旦的繁荣景象。

    参考资料: 1、王宗堂.《王建诗集校注》.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465 2、潘同生.《中国经济诗今释》.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248-249
唐代的其他诗人
  • 郭郧 郭郧,大历间、贞元毗陵人,诗人。作品有《寒食寄李补阙》等。
  • 苏味道 苏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县)人,少有才华,20岁举进士,累迁咸阳尉。武则天时居相位数年,苟合取容,处事依违两可,时称“苏模棱”。因阿附张易之,中宗时贬郿州刺史,死于任所。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浮艳雍容。但《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咏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为传世之作。原有集,今佚。《全唐诗》录其诗16首。苏味道死后葬今栾城苏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苏”为其后裔。
  • 李渥 李渥,李蔚子,陇西人也。咸通末进士及第,释褐太原从事,累拜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光化三年,选贡士。
  • 贾岛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崔元翰 崔元翰,名鹏,字以行,唐博陵安平(今河北博野)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卒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5)。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辛酉科状元及第,而且是连中三元,历史上第一个连中三元的人。该科进士及第十七人。考官:礼部侍郎于邵。试题《白云起封中赋》等。
  • 陈润 陈润,唐朝人,大历间人,终坊州鄜城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