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寄宿田家
  • 田家老翁住东陂,说道平生隐在兹。
    鬓白未曾记日月,山青每到识春时。
    门前种柳深成巷,野谷流泉添入池。
    牛壮日耕十亩地,人闲常扫一茅茨。
    客来满酌清尊酒,感兴平吟才子诗。
    岩际窟中藏鼹鼠,潭边竹里隐鸬鹚。
    村墟日落行人少,醉后无心怯路歧。
    今夜只应还寄宿,明朝拂曙与君辞。
    参考资料: 1、涂元渠.《高适岑参诗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08月第1版:第21页 2、范凤驰.《新选唐诗》.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238页
  • 译文
    田家老翁住在东面山坡,说自己一辈子隐居在这里。
    两鬓斑白不曾记得岁月时日。只是看到满山绿遍才知春天又至。
    门前所种柳树已高同深巷,山间清泉流响进入池塘。
    老牛膘肥体壮一天能耕十亩地,老翁清闲时常扫一扫院子。
    有客远来就用美酒招待,兴致浓厚常常吟诵先人的诗。
    山岩洞穴里藏着鼹鼠,水边竹林里潜伏着鸬鹚。
    村子旧址上人烟稀少,喝醉后根本顾不上辩认道路。
    今夜应该在这里歇息,明天一早就与老翁告辞。

    注释
    陂(bēi):山坡。
    兹:此地。
    识春时:知道春天的到来。
    茅茨(cí):茅屋。茨,用芦苇或茅草建成的屋。
    平吟:平和自然地吟诵。
    鼹(yǎn)鼠:田鼠。
    鸬鹚(lú cí):水禽。鱼鹰,俗称水老鸦。
    怯路歧:担心路有岔道。
    拂曙:拂晓,天将明时。

    参考资料: 1、涂元渠.《高适岑参诗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08月第1版:第21页 2、范凤驰.《新选唐诗》.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238页
  •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高适在蜀地担任彭州刺史,后又改任蜀州刺史,时年五十七岁。由于忙于政务,高适在蜀中创作的诗并不多,这首便是当年他在某位田家老翁家里留宿时所作。

    参考资料: 1、彭敏,朱瑞昌,花志红.《唐代入蜀文人蜀中创作研究》.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第43页
  •   这首诗写诗人寄宿农家、与老翁饮酒所见所感的内容,表现农人的闲静惬意和诗人对农家生活的极大兴趣。一联是老翁身世,居此已久。二联是远离尘世,不计时日。三、四两联是勤快但不忙碌的劳作。五联是热情待客。从吟诗看。农人是位隐居的官吏,诗人遂与他有共同语言。六联是自然景观。最后两联是表明心迹。诗的笔法属白描,抒写逼真实在。

    参考资料: 1、范凤驰.《新选唐诗》.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238页
唐代的其他诗人
  • 张叔良 张叔良,登广德二年进士第。诗一首。
  • 王晙 王晙(653年-732年),沧州景城(今河北沧县)人,唐朝宰相、名将。王晙明经出身,授清苑县尉,后任殿中侍御史、渭南县令,在任桂州都督时,兴修水利,开垦屯田,深得百姓爱戴。后来,王晙历任鸿胪少卿、朔方军副大总管、安北大都护、太仆少卿、陇右群牧使。此后,王晙历任吏部尚书兼太原尹、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朔方军节度大使、蕲州刺史、户部尚书。开元二十年(732年),王晙去世,追赠尚书左丞相,谥号忠烈。
  • 周彦晖 周彦晖,登咸亨五年进士第。诗二首。
  • 司马扎 司马扎,生卒年里贯均未详,唐宣宗大中(847~858)前后在世。曾登进士第,有诗名,与储嗣宗友善。著有《司马先辈集》,《全唐诗》。
  • 于濆 于濆,字子漪,自号逸诗,晚唐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约876年前后)在世。咸通二年(681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于濆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金真德 唐朝贞观21年,金真德被封为柱国、乐浪郡王、新罗王。(武德7年,唐高祖册封金其平为柱国、乐浪郡王、新罗王;贞观9年,唐太宗封金善德为柱国、乐浪郡王、新罗王,)她送其弟妹到长安留学,唐太宗赐《晋书》给他们。永徽元年,金真德作五言诗,并织于锦上送于唐高宗。永徽三年金真德死亡,唐朝设灵堂致哀。事迹据《旧唐书·新罗传》。《全唐诗》存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