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赠闾丘处士
  • 贤人有素业,乃在沙塘陂。
    竹影扫秋月,荷衣落古池。
    闲读山海经,散帙卧遥帷。
    且耽田家乐,遂旷林中期。
    野酌劝芳酒,园蔬烹露葵。
    如能树桃李,为我结茅茨。
    参考资料: 1、《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525页
  • 译文
    贤人你在沙塘陂,有先世遗传的产业。
    竹影扫荡着秋天如水的月光,荷叶已凋零落满古池。
    闲暇时高卧遥帷,打开书帙读读山海经,神驰四海。
    喜欢这种田家之乐,所以耽误了去山林隐居的约定。
    在田野小酌赏花劝芳酒,折些园里的蔬菜与露葵一起烹食。
    如果再栽些桃李树,再为我盖几间茅屋就最好不过。

    注释
    闾丘处士:李白友人,复姓闾丘,名不详,曾为宿松县令。
    沙塘陂(bēi):地名。陂:水边。
    散帙(zhì):打开书卷。
    露葵:莼菜。
    茅茨:茅草盖的屋顶。此指茅屋。

  •   此诗当作于李白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载)出寻阳(即浔阳)狱之后,流放夜郎之前。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举兵叛乱,李白自汴州梁园(今河南开封)南奔,寓居于寻阳。相传此时李白曾游宿松,居于南台山的南台寺,县令闾丘为之筑“读书台”和“对酌亭”,让诗人在此啸傲风月,饱吟山水,以满足他“浪迹天涯仍读书”的嗜好。闾丘也常来与李白弹琴赋诗,对酒放歌。公元757年(至德二载)九月,李白出寻阳狱后,病卧宿松,在宿松避难、养病,相传依然寓居于南台寺。当时,闾丘已致仕,隐居于宿松东郊沙塘陂,时来陪伴李白。《江南通志》载:“宿松城外沙塘陂,闾丘处士筑有别墅。李白前往作客,见环境清幽,有田园乐趣。作《赠闾丘处士》”。

      这首诗,描绘出一幅充满农家乐的美丽画卷,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好景不长,公元757年(至德二载)十二月,李白终被判罪长流,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据传,李白离开宿松时,闾丘处士送行至南台山下,在一小岭为李白饯别,后人名为“饯客岭”。

    参考资料: 1、《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525页
唐代的其他诗人
  • 拾得 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稚龄的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人家来认领。因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于唐代贞观年间由天台山至苏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住持,此院遂改名为闻名中外的苏州寒山寺。诗人张继据此留下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
  • 窦庠 唐朝人,曾任登州刺史。窦叔向之子,家中还有四位兄弟:窦常、窦牟、窦群、窦巩,窦氏一老五小俱以诗驰声当代,且与同时名仕常衮、包佶、元稹、白居易、韩愈、韩皋、房孺复、韦夏卿、武元衡、裴度、令狐楚等过从友善,多有酬唱,著有《窦氏联珠集》。《全唐诗》收有其诗作二十一首。
  • 王缙 王缙(700-781),字夏卿,本太原祁人,后客河中,唐代诗人,尚书右丞王维之弟。少好学,与兄王维,俱以名闻。举草泽文辞清丽科上第,历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终太子宾客。文笔泉薮,善草隶书,功超薛稷。大历十年(775年)元载所撰唐赠兵部尚书王忠嗣碑,为其所行书。卒年八十二。王缙遗作不多,散文只有表、碑、册等体,意义不大,诗作与王维的风格相似,具有一种平淡清新之美。事迹收录于《金石录》《唐书本传》《述书赋注》。
  • 李宣远 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澧阳(今湖南澧县)人。唐德宗贞元间,登进士第,与兄李宣古俱以诗名。
  • 赵存约 赵存约,长庆进士。唐朝人,太和中,为兴元节度判官,兵乱被害。诗一首。
  • 裴略 唐太宗时期初为宫廷侍卫,参加兵部主持的武官考试名落孙山,后直接向当朝宰相温彦博申诉,温彦博通过一番考核,认可了裴略的才华,并委以重任,因而有“裴略自赞”的典故流传后世。《启颜录》和《舌华录》中均对此事有所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