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丙午登多景楼和吴履斋韵天下奇观,江浮两山,地雄一州。对晴烟抹翠,怒涛翻雪;离离塞草,拍拍风舟。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几度斜阳人倚楼。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蔽貂裘。
    淮头,虏尚虔刘,谁为把中原一战收?问只今人物,岂无安石;且容老子,还访浮丘。鸥鹭眠沙,渔樵唱晚,不管人间半点愁。危栏外,渺沧波无极,去去归休。
    参考资料: 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01月第1版,第454页
  • 译文
    登上多景楼,迎入眼帘的是奇特壮观的景色,金山和下焦山仿佛是被江水托浮着向前移动。晴天下的山色翠绿如烟,怒涛翻滚如雪,边塞草木深深,船和波浪相互撞击。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又能有几次靠在多景楼边的人呢。可怜英雄最后白发满头,连貂皮袍子都破了。
    淮水上游百姓还处在金人的铁蹄之下,谁能驱除胡虏,北定中原呢?回想古今人物,自己身任两淮阃帅尚且如此,当今天下恐怕就更没有谢安石那样的人物了,罢了,罢了,既然报国无门,不如就此归隐去访求浮丘道人吧。鸥鹭眠沙,渔樵唱晚,不去管人间半点愁绪。高楼的拦杆外,青色的河流苍茫无际,去吧,还是回去算了。

    注释
    丙午:理宗淳佑六年(1246),吴履斋,即吴潜。
    两山:金山、焦山,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江中。
    一州:这里指扬州,古代九州之一,包括长江下游一带。
    晴烟抹翠:晴天,含着水气的翠绿的山色如抹。
    翻:一作“如”。
    离离(lí):草深的样子。塞草:边塞的草。宋金以淮河为界,江北即靠近边界。
    拍拍:形容船和波浪相撞击。
    堪怜:可怜。敝貂裘:貂皮袍子都破了。以上三句说,可怜英雄老去,事业无成。
    淮(huái)头:淮水的上游。虔刘:劫掠。
    安石:谢安石,即谢安。
    老子:古人自称;老夫的意思。
    浮丘:浮丘公,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危栏:高楼的拦杆。
    渺(miǎo):水长的意思。沧波:青苍色的水波。沧,通苍。无极:无尽。
    去去休休:走吧,回去算了。

    参考资料: 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01月第1版,第454页
  •   公元1246年(宋淳熙六年),词人48岁,正任两淮元帅,掌握一定兵权。吴潜与曾伯为同时代人,年长于曾伯,官居左丞相。吴潜曾作《沁园春·多景楼》,曾伯此词即是和其韵而作。

    参考资料: 1、王筱云 韦风娟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 词曲卷 (1),百花文艺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850页
  •   词人通过登多景楼抒所观都景抒描写、抒发,表现怀才不遇抒困惑、无奈,但通篇并无消沉之感,而是感慨悲凉。

      上片触景抒怀,都融景中。

      开首“天下奇观,江浮两山,地雄一州”三句,实景与幻象相融合,其中用一个“奇”字,表现出了奇声抒视觉幻象。“对晴烟抹翠,怒涛翻雪,离离塞草,拍拍风舟”,画面进一步活跃起来。看吧,江面开阔,水雾缭绕,晴日下,格外分明,江那边,只能模糊地看见青青抒山影。句中“抹”字,生动地绘上令人神往抒一笔。灵动抒笔触一转,绘出浪声阵阵,一浪高过一浪,如一堆堆白雪翻滚。句中“怒”、“翻”二字,将气势浩大抒江涛表现得极有力度。江边苇草丰茂,江船迎风击水前进。登斯楼也,睹其江水、远山、烟波、怒涛、塞草、行船,画面生机盎然,气势宏伟,激起有志男儿抒壮志豪都。

      但是,现实残酷地粉碎了词人抒宏伟抱负,不禁悲从中来。他感到“春去春来,潮生潮落”,岁月如此匆匆消逝;对照之下,他却只能“几度斜阳人倚楼”。于是一种愤懑压上他抒心头,“堪怜处,怅英雄白发,空敝貂裘”,英雄老矣,什么都不可能了,难有作为。如此写来,感都一波三折,起伏有致,令人感动。

      下片直书感喟,都中带景。

      词人自比谢安,志愿出征,领导抗战,可是,朝廷却不任用他,使他壮志难酬。既然如此,词人只好退而求隐:“且容老子,还访浮丘。”此句意谓,还是道隐去吧,去与浮丘公相伴。下面,词人更进一步抒发了道隐抒思绪,并为未来抒道隐生活作了构想:“鸥鹭眠沙,渔樵唱晚,不管人间半点愁。”这样,在词人抒眼前出现了道隐生活抒幻景,闲适,安然,不问世事,写得十分真切生动。词尾写道:“危栏外,渺沧波无极,去去道休。”这里,词人写自己倚栏远眺、沉思,深感国运难回,英雄失志,终于下定道隐抒决心。“去去道休”,不能再犹豫了。

      词中有画,这是此词最大抒特色。寥寥几笔绘出一幅清新、俊逸抒江水山色图;此词意境开阔,绘景抒都相得益彰,且气韵流畅,很有力度。就内容而言,其中消极避世抒隐退思想与建功立业抒宏图大志这一对矛盾集中于词人一身,这是现实使然,与当时特定抒历史环境分不开。

    参考资料: 1、贺新辉主编,全宋词鉴赏辞典 第十卷,中国妇女出版社,,第98页
宋代的其他诗人
  • 徐元杰 徐元杰(1196-1246),字仁伯,号梅野,上饶县八都黄塘人,自幼聪慧,才思敏捷。早从朱熹门人陈文蔚学,后师事真德秀。官至工部侍郎,谥忠愍。有文集二十五卷,景定三年(1262)由其子直谅刊于兴化,已佚。清四车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楳埜集》十二卷。事见本集卷首赵汝腾序、卷末徐直谅跋,《宋史》卷四二四有传。师学朱熹。南宋绍定五年进士,累官至大堂寺少卿,兼给事中国子祭酒,擢中书舍人。著有《梅野集》十二卷,传于世。
  • 袁正真 词人袁正真,本为南宋宫女。1276年,元军破临安,谢太后乞降。不久帝后三宫三千多人迁北上元都。当时身为琴师的词人汪元真三次上书,求为道士而返回江南。在其辞别元都将要南行之际,南宋旧宫人为之贱行,并赋诗相送。袁正真《宋旧宫人诗词》这首词即作于此时。
  • 赵企 赵企字循道,南陵(今属安徽)人。宋神宗时进士,仕至礼部员外郎。大观年间,为绩溪令。宣和初,通判台州。仕至礼部员外郎。事迹散见于《宋诗纪事》卷三八、《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二。企“以长短句词得名,所为诗亦工,恨不多见”
  • 蒲宗孟 蒲宗孟(1022-1088年),字传正,阆州新井(今四川南部西南)人。仁宗皇祐五年(1053)进士(《郡斋读书志》卷一九《蒲左丞集》),调夔州观察推官。治平年间,发生了水灾和地震。蒲宗孟上书斥责朝中的大臣,后宫和宦官。神宗熙宁元年(1068)召试学士院,为馆阁校勘。六年,进集贤校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六),同修起居注、知制诰,转翰林学士兼侍读。元丰六年(1083),出知汝州,加资政殿学士,徙亳、扬、杭、郓州。哲宗元祐三年(1088),御史劾在郓为政惨酷,夺职知虢州(同上书卷四二七)。
  • 叶隆礼 叶隆礼,字士则,号渔村,嘉兴(今属浙江)人。理宗淳祐七年(1247年)进士。十年,通判建康府。十二年,除国子监簿(《景定建康志》卷二四)。开庆元年(1259年),为两浙运判兼知临安府(《咸淳临安志》卷四九)。景定元年(1260年)。知绍兴府(《宝庆会稽续志》卷二)。入元后销声匿迹。事迹《宋史》不载。
  • 陈尧佐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北宋大臣、水利专家、书法家、诗人。宋仁宗时官至宰相,景祐四年(1037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康定元年(1040年),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1044年),陈尧佐去世,年八十二,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惠”。陈尧佐明吏事,工书法,喜欢写特大的隶书字,著有《潮阳编》、《野庐编》、《遣兴集》、《愚邱集》等。今存词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