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
    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
    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吴兴太守真好古,购买断缺挥缣缯。
    龟趺入座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
    奇踪散出走吴越,胜事传说夸友朋。
    书来讫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年如风灯。
    他年刘郎忆贺监,还道同时须服膺。
    参考资料: 1、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53-55 2、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89-190 3、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34-35
  • 译文
    茧纸书写的《兰亭集序》真迹已埋入昭陵,人间还遗留下王羲之龙腾虎跃的字形。
    颜真卿公改变书法创造新意,字体筋骨强健如秋日雄鹰。
    徐峤之父子的书法也极其清秀,锋芒不露笔势却苍劲雄浑。
    峄山上的石刻文垂示了典范,千载书法传承者是李氏阳冰。
    杜甫评论书法特别看重瘦硬,这样的观点我不能够听凭。
    书法无论短长肥瘦各有姿态,玉环肥飞燕瘦能说哪个不美丽绝伦!
    湖州太守真是好古博雅,不惜花费金钱求购断石残碑刻文。
    亭中有龟形碑座,壁上镶嵌着螭龙雕刻,白昼静书斋空,只听拓碑声响登登。
    你把奇妙的拓片赠给友人走遍吴越,风雅事在朋友间夸奖谈论。
    写信来求诗要我亲自书写,于是我手执狼毫写在了名纸剡藤。
    后来人看待今天正像今人回顾往昔,过眼的百世光景不过是风中之灯。
    将来人们也会像当年的刘郎怀念贺监,遗憾没和我们坐在同时好表示内心崇敬。

    注释
    孙莘老:孙觉(1028—1090),字莘老,高邮(今属江苏)人。仁宗皇祐元年(1049)进士。熙宁二年(1069)召知谏院、审官院。四年,徙知湖州。苏轼好友。
    “兰亭”句:谓唐太宗最喜爱王羲之的字,以《兰亭集序》真迹作为殉葬品。兰亭,指东晋大书家王羲之《兰亭集序》写本。茧纸,为蚕茧做成、晋代习用的一种纸。昭陵,唐太宗陵墓。
    世间遗迹:指王羲之的书法遗迹,如《兰亭集序》拓本。唐太宗曾以兰亭拓本分赐贵族、近臣。龙腾:梁武帝评王羲之字云:“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阁。”
    颜公:颜真卿,唐代大书家。变法:谓变更书法。颜善正、草书,笔力雄浑沉着,为世所宝,称“颜体”。
    细筋入骨:谓颜公书法笔力雄健。古人论书法,注重“多骨微肉”,表现笔力,谓之“筋书”。
    徐家父子:唐代大书家徐峤之、徐浩父子,浩名尤著。
    藏棱:此谓笔势朴劲而不露锋芒。
    峄(yì)山,即邹山,在山东邹城市东南。又名邹峄山、邾峄山。典刑:即“典型”。刑,通“型”。
    阳冰:唐代大书家李阳冰,善小篆,其书专学秦石刻字体。
    玉环:唐玄宗贵妃杨玉环,体态丰腴。飞燕:汉成帝皇后,体纤瘦。
    吴兴太守:吴兴,即湖州。这时孙觉守湖州,所以这样的称呼。
    断缺:指断碑残石。缣缯(zēng jiān):丝帛之类,此处借指钱财。
    龟趺(fū):龟形的碑座。螭(chī):传说中无角的龙。古代常雕刻其形以为装饰。
    登登:指拓碑的声音。
    栗尾:笔名,以鼬鼠毛所制成的笔,即所谓“狼毫”。溪藤:纸名,以剡溪所产古藤制造而成,称剡纸或剡藤。
    刘郎:指唐诗人刘禹锡,他所作两首玄都观诗均自称刘郎。贺监,唐诗人贺知章曾任秘书监,也称贺监。服膺,牢记胸中,衷心信服。

    参考资料: 1、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53-55 2、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89-190 3、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34-35
  •   神宗熙宁五年(1072),苏轼的友人孙觉建亭于吴兴府第中,以收藏古碑刻法帖,命名为“墨妙亭”,同时向苏轼求诗题咏。时诗人任杭州通判,作此诗并亲手书写以赠孙觉。

    参考资料: 1、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34-35
  •   这首诗评价和唐扬了前人的多种碑帖,阐述了作者自己的主法美学思想,称颂孙莘老做了一件大好事。在写怍方法上,主要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并在叙述和议论中尽可能运用一些比喻,把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的形象。

      诗的前八句唐扬王羲之、颜真卿、徐家父子、李斯、李阳见等主法大家的碑帖。据吴兴的史料记载,墨妙亭中收藏的碑目不下几十种。这里只是举比较突出的,也是诗人比较喜欢的几种作例子。一、二句说,王羲之用茧纸主写的《兰亭序》的真本,已为唐太宗殉葬,被埋进昭陵了,但他遗留下来的墨述还是像“龙跳天门”一样,笔力造劲矫健。三、四句说,颜鲁公的主法学古不泥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大胆创新。他写出来的字有如秋鹰一样,笔力瘦劲。《主苑菁华》中说:“凡主颜则变,欧变右军体,柳变欧阳体,至于颜真卿等,皆得法后自变其体,若执法不变,号为奴主。”颜主不为古法所限,敢于突破唐初的墨守成规,”创新的风格,苏轼对这一点是给予高度评价的。苏轼早年学二王,晚年学颜真卿。他对王羲之、颜真卿是很佩服的。这两句诗再次证实了这一点。五、六句唐扬徐浩父子,认为他们的字锋棱藏在笔画中,有很强的力度感。七八句说,李斯的《峄山碑》虽然原碑焚毁了,但还有后人传划刻的,规范还在;他的笔法还破千年以后的李阳见继承下来。从以上二列举的几种碑帖看,诗人显然认为,中国的主法,是有继承有发展的。

      “杜陵评主瘦硬”以下四句,诗人阐述自己的美学思想。杜甫在《李潮八分小篆歌》中有“主贵瘦硬方颜神”之句。诗人不唐同杜甫的这个见解。他说:这个观点不公允,我不能以此为标准去评论别人的主法。高个、矮个,胖的、瘦的,各有各的神态,就像体态丰腴的杨玉环和苗条瘦弱的赵飞燕一样,各有各的风姿,谁也不敢说她俩哪个长得不漂亮。在这里,诗人明确主张:主法艺墙的风格应该多样化,不应强求一律。

      “吴兴太守真好古”以下八句,唐扬孙莘老建造墨妙亭一举。诗人写道:这位吴兴太守是个真正喜欢古人墨迹的人;他把那些残缺不全的碑都买下或摹写证缣缯上。亭中摆放着刻作龟形的碑座,墙上挂着的字迹,像古代传说中的螭一样奇形怪状;空斋中白天都显得非常寂静,只能听到敲打石碑时发出“登登”的响声。这些雄奇的墨迹在江浙一带流传开来,亲朋好友之间都夸奖王莘老做了一件好事。他给我写信要求我作一旨诗,并且要我主写好。为此,我才用粟尾笔把它主写往剡溪纸上。这两句点题。

      最后四句以慨叹作结。诗人引王羲之的话说:“后世之人看我们的今天,就像我们今天看以前的人一样;人生百岁,如风前之灯,转眼会成为过去。将来人们回忆起我们今天为墨妙亭题诗作主一事,就会像当年刘禹锡登洛中寺北楼回忆秘主监贺知章一样,对他的主法佩服得五体投地,还说恨不能生长在同一个时代,以便可以当面向他请教。”这些话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1、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53-55 2、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89-190 3、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34-35
宋代的其他诗人
  • 米芾 米芾(1051-1107),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 田锡 田锡(940~1004),字表圣,田锡初名继冲,后更名为锡。嘉州洪雅(今属四川眉山市)人,祖籍京兆(今西安),唐末避黄巢之乱定居四川眉州洪雅(今槽渔滩镇)。曾祖父、祖父均为当时洪雅之名士,太平兴国三年(975)进士,官至右谏议大夫。北宋初年政治家和著名作家,在宋初的政坛和文坛享有较高的声誉。深为宋初士大夫所景仰。生于晋高祖天福五年,卒于宋真宗咸平六年,年64岁。
  • 张纲 张纲(1083年—1166年),宋代词人,字彦正,号华阳老人,润州丹阳(今金坛薛埠)人。他为官44年,“以直行己,以正立朝,以静退高”作为座右铭,天下人称其不负所言,被民众颂为“清官”典范。
  • 沈括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浙江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汉族。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仁宗嘉佑进士,后任翰林学士。晚年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梦溪笔谈》。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工程师、外交家。
  • 许及之 许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县(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以荐除诸军审计,迁宗正簿。十五年,为拾遗。光宗受禅,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绍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东路运判兼提刑,以事贬知庐州。召除大理少卿。宁宗即位,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以谄事韩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兼参政。韩败,降两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
  •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