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古诗文  叹老三首
  • 晨兴照青镜,形影两寂寞。少年辞我去,白发随梳落。
    万化成于渐,渐衰看不觉。但恐镜中颜,今朝老于昨。
    人年少满百,不得长欢乐。谁会天地心,千龄与龟鹤。
    吾闻善医者,今古称扁鹊。万病皆可治,唯无治老药。
    我有一握发,梳理何稠直。昔似玄云光,今如素丝色。
    匣中有旧镜,欲照先叹息。自从头白来,不欲明磨拭。
    鸦头与鹤颈,至老常如墨。独有人鬓毛,不得终身黑。
    前年种桃核,今岁成花树。去岁新婴儿,今年已学步。
    但惊物长成,不觉身衰暮。去矣欲何如,少年留不住。
    因书今日意,遍寄诸亲故。壮岁不欢娱,长年当悔悟。
    参考资料:
唐代的其他诗人
  •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崔郾 崔郾(768—836),字广略。举进士,平判入等,授集贤殿校书郎。三命升朝,为监察御史、刑部员外郎。资质秀伟,神情重雅,人望而爱之,终不可舍,不知者以为事高简,拘静默耳。居内忧,释服为吏部员外。奸吏不敢欺,孤寒无援者未尝留滞,铨叙之美,为时所称。再迁左司郎中。
  • 李询 李询是李穆之兄李贤的儿子。李贤仕周、官至大将军。李询为人,深沉而有大略,颇涉书史,识见宏远,饶有父叔之风。周世曾任纳言上士、内史上士兼掌吏部,以干济闻世。周武帝建德三年,武帝巡视云阳宫,拜司卫上士,委以京师守卫之责。周卫剌王承武帝不在宫的机会作乱,城门已闭,并焚肃章门,以阻宫中外援。李询时在宫中,益其火势,使贼不得入宫,这真是急中生智,也足以说明李询临危不乱的镇定。事平,武帝亦返京,知其经过,深加器重,拜仪同三司,任长安令,屡以军功,加位大将军,爵封平高郡公,当时已崭露头角了。
  • 张叔卿 张叔卿,中国人,,生卒年待考。唐朝人,官至广州判官。
  • 息夫牧 息夫牧,萧颖士门人。出自《冬夜宴萧十丈因饯殷郭二子西上》
  • 康骈 康骈[唐](约公元八八六年前后在世)(抚言作唐軿,新唐书志及宋史志均作康軿)字驾言,池阳(今安徽贵池)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光启中前后在世。据《剧谈录·自序》和《新唐书·艺文志》记载,他和晚唐诗人杜荀鹤曾同为宣州刺史田頵的幕僚,乾符四年(公元八七七年)登进士第。过了十二年官宦生活后又因事贬黜,退居田园并在京洛一带游历。昭宗景福、乾宁年间(892—897),黄巢攻入长安,他避乱于故乡池阳山中,后复出,官至崇文馆校书郎。骈著有剧谈录三卷,《新唐书·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