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高效沟通方法

时间:2019-05-05 02:29:5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职场高效沟通方法

  沟通能力对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和意义,一个人与外界交流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也影响着与外界互相协作、解决矛盾化解难题的水平。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职场高效沟通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职场高效沟通方法 1

  第一、金字塔模式的展开

  有一个心理学实验证明:人的注意力在横向维度是有限的,纵向维度上是分散的。讲述过程越久,让受众感到烦躁的可能越大,那么有效信息就得不到更好的传递。所以,如果想要告诉一个人的观点,最好是尽快告诉他结论,而不是论证过程。就像你要请假,但是你说“老板,我最近心情有点不好,前几天跟男朋友分手了,自己的手搬东西的时候扭到了,这几天一直失眠,精神状态有些恍惚,可能工作效率比较低,所以我想请几天假。”感觉更像发牢骚。你可以换一种说法就是:“老板,我需要请假,因为……”这样的话,你老板在一开始就知道你的目的,反而能够更加集中精神听你讲的话,那样自己的成功率也会高一些。

  而最行之有效的模式是金字塔模式,就像我们高中老师经常提醒我们的:每段第一句尽可能强调一些段落大意。同样的,说话也是如此。人对有规律、有层次感的东西更喜欢,更能接受一些,因为规律和层次可以减少我们在认知上需要的能耗。尽可能第一句话阐明你的目的和观点,那样对方也能够被你的观点而聚焦,对后面的内容会在你给的前提去定向思考,提高信息转化。

  第二、设置基模

  凡是物理的,都是有限的。相对要处理的信息,大脑是非常不够用的。但是它却能够存储非常非常多的信息,原因在于大脑非常高的压缩比,1G的信息,甚至可以被大脑压缩不到1K的内存,这样大脑就能够装非常多的东西,就像一个人世界上有几十亿张脸,但是大脑的存储的实际上只有一张脸的基本模型,只要适当“脑补”,就能够很好地理解,记住对方的样子。不过,就像图片被压缩了会模糊很多一样,被大脑缩的东西很容易遗忘和记错。

  所以,如果想要更好地被对方接受,最好的办法是设置基模,通俗一点讲,就是类比,比喻等的方式。那样对方能够很快抽取记忆中已经知道的知识来理解不知道的东西。比如说,有一个没见过蝙蝠的孩子,要你解释蝙蝠是什么?你解释“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翼手目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是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我想孩子听了可能还是非常懵逼的,其实你可以解释说“一种会飞的老鼠”,那样孩子就会不自觉地脑补一只带着翅膀的老鼠,虽然不是精准认知,但是能够给对方一个初步的认识,那样才能展开接下来的讨论。

  第三、增加故事的生动性

  相对于抽象、平淡的信息,具体、生动的信息更容易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也更容易认同生动具体的信息以及作用。因为我们的大脑是多组分的,其中一部分是原始进化的遗留(爬虫脑),我们的分析能力是在大脑皮层,而爬虫脑对能看到的事物是非常敏感的,很容易受到可视化的信息影响。比如“我和我的老婆走在大街上”与“我和我的长发,长腿老婆,手牵着手,悠闲的走在华盛顿大街上”,虽然多了几个字,但是后者我们还是有非常不自觉的代入感,有一些适当地脑补,后者更为可视化,让我们觉得更加真实。所以,也可以适当的增加自己要讲的'故事或场景的细节。

  当然,在营销上也经常运用这种心理效应。比如说彩票,它从来不是强调中奖率,而是经常炒作隔壁老王去领500万大奖,大肆宣传的是故事而非数据。如果告诉我们数据,那么很遗憾,我们投资的是一个负盈率达70%的产品。

  第四、转换视角

  讨论是为了促进进步,是要走在一起解决问题的。所以讨论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弱化对立立场。至于怎么弱化呢,最好的办法是学会共情,知道对方的利益点。学会考虑,对方之所以是这个观点是因为什么?因为文化,还是因为我让他感觉自己笨,还是因为知识面不够宽考虑不到这些要素,还是我们自身的问题,缺乏说服力?

  尽可能将视角转化到对方的身上,找到对方“为什么不听你的原因”,也避免了自我服务偏差、验证性偏差等心理盲区。从而更好的讨论和说服。

  第五、先破后立

  心理学上有一个信念固着的现象。人们一旦对某些事物建立了某种信念,尤其是为他建立了一个理论支持体系,那么就很难打破人们的这一看法,即使是相反的证据与信息出现时他们也往往视而不见。这也是一些人总感觉股市牛市快到了的原因。如果你一开始就着急着将对方说服,那么往往就会激发他的认知反抗系统,产生极化效应,只能让对方更加坚定自己的立场。双方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讨论,而是为了不让对方说服。

  所以,尽可能采用温和的方式去说法,不要一开始就告诉对方自己的观点是对的,而是慢慢地引导对方发现自己的错误,因为错误是对方发现的,对方反而能够获得一定成就感,也不会因此而产生认知不协调。更容易走出牛角尖来。

  第六、运用“熟悉+陌生”模式

  用熟悉的知识和场景讲解是为了增加好感,陌生是为了构建冲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我们对新鲜事物的认识方式,都是构建在已有的认知上的,我们都倾向于理解我们能够理解的事物。因此,以熟悉的事物作为我们讲解过程的载体,很容易带给他人熟悉感和认知上的亲切感。

  但是熟悉的事物也往往被大脑自动过滤掉,所以,我们也需要在熟悉的场景和知识,适当的进行重新组合和内容的添加,激发对方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这也是为什么部分广告代言人是非常普通的小人物或者超市与家庭聚餐的场景,同时添加自己广告的产品,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受众的熟悉感。这样的讨论交和说服过程也相对比较温和。也能够与对方找到相似性,非常容易得到认可。

  第七、创造知识闭合的需求

  认知闭合需要描述的是个体应对模糊性时的动机和愿望,客观存在是“给问题找到一个明确答案的愿望,无论是什么样的答案,因为相对混乱和不确定,任何明确的答案都更好些”。我们的朋友圈的“点开全文”,利用的也是我们的认知闭合。让我们产生看下去的需求。所以,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也可以给对方设定一定的场景和条件,适当的设置疑问,让对方产生疑惑,从而得到对方的注意力。这样的话,才能够更好的传达自己的信息,而不是你说你的,对方说对方的。这里推荐大家去看一本书《金字塔原理》。当然,口才好不是口才好,是脑子里面有东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口才好的人大抵都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但是也有一些人有很多见解,却不知如何表达更好,这个则是可以通过增加对人性的了解来提高的。如果真的要成为一个口才好的人,除了技巧上提升,还要有知识的增加。

  第八、一些简单的口齿练习方法

  每天读报1—2小时,要求嗓音宏亮、吐字清晰;此为锻炼语音、口齿,要大声读出来。时间久了,就会有人夸你说话有磁性了!记住所读内容的大概;此为丰富知识,与人聊天时就体现出来了,知识丰富,什么都能聊!分析内容中的语句,记住经典句子。这个最关键,日后出言词语出众的就是你!自己录音自己纠正,其他关于声音方面的,就自行参考播音方面的知识。不求完美,能够让别人听清楚你说的就行,毕竟我们不做专业的播音人员。

  职场高效沟通方法 2

  职场人士高效沟通:沟通对你的影响有多大

  北京外企人力资源协会产品与市场主任甘斌女士介绍,她曾接触过很多人力资源部经理,对他们来说工作中最苦恼的就是工作计划的安排不能得到理解,你的计划安排完全从公司大局出发、从积极的态度出发,但员工在接受时会有个人的注解。人力资源部经理也有上级,有时在向老板反映问题时,由于双方沟通不畅,得不到领导最好的支持。

  如果不能很好地沟通会对自己有什么影响?李盈说,对于一般职员来说,个人可能丧失职场竞争力,达不到想要达到的业绩或者目标。例如,在公司如果你没有良好的沟通容易引起误解,上司会另眼相看。如果和客户不能良好沟通,很有可能影响业务,甚至丢失客户。如果你正处于职业生涯的上升状态,由于平时和同事之间的沟通不好造成人际关系不好,你有可能失去晋升的机会。

  对于中高层的管理者来说,沟通不畅通使公司的宗旨不能很好地向下级传达,跨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理想可能会影响整个公司的进度,导致公司整体业绩的下滑。如果公司正处于调整变动,这时候如果不能和员工很好地沟通有可能造成人心惶惶,公司不能稳定军心,有可能人员流失,或者引起员工的不满情绪,大的公司甚至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职场人士高效沟通:沟通成为工作的必要条件

  什么是沟通?沟通是实现我们的目标、满足我们的需要、实现我们的抱负的重要工具之一。不论沟通是否有效,沟通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主要部分,其关键在于 “我们说什么并不重要,别人听到什么才真正重要”。这需要更高的技巧,与人交流要求我们巧妙地听和说,而不是无所顾忌地谈话。

  LCL商务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商务顾问李盈女士介绍,每个人每天时时刻刻都会遇到沟通问题。到单位见面打招呼是沟通,和朋友、客户相互发电子邮件是沟通,上下级、同事之间,部门与部门、公司与公司之间都离不开沟通。沟通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很多时候人们做事情只注重事物的客观道理,但往往容易忽视处理方法。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这就是沟通存在的道理。大部分时候,人与人处于不同的沟通平台,如果每个人都想着自己的道理,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与人沟通,往往会产生双方不满意的结果。

  一个职业经理人几乎每时每刻都要面临沟通的问题,与客户、上司、同事、下属等,口头或书面交流几乎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工作时间。沟通技巧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一名经理人职业生涯最终能达到的境界。更重要的是,商业社会的运转离不开有针对性的和高效率的沟通。企业对经济环境和竞争对手的了解、战略决策的制定执行、顾客满意度的提高都直接取决于沟通的质量。

  职场高效沟通方法 3

  1、尊重和合作是沟通的本质和前提

  “尊人者,人尊之”,如果在沟通的过程当中,你总是自以为是,用以自我为中心的方式和对方交流,那么沟通必然很难进行。因为对方会觉得,你并没有把他放在和你同一水平的位置上,这很容易让人产生不平衡感。举个例子,你和同事一起负责一个项目,但是你们两人各有各的思路和方案。如果你不懂合作,就会努力说服对方听从你的建议,而对方如果也不懂合作,那么他必定不遗余力的反驳你。就这样,你们双方会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究竟听谁的”这个问题的争执上。最后,到了交付期限,没有完成任务,你们两个人不仅要受到上司的批评,还得加班加点一起完成任务。

  所以,沟通的本质和前提是尊重和合作,而不是让谁听谁的话。换句话说,职场上沟通的目的是更好的协作并达成目标,而不是谁领导谁。

  2、有情绪时不沟通,沟通时不带情绪

  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在这些情绪里,有些是积极的,有些则是消极的,但不论是怎样的情绪,它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沟通过程和结果。比如,当你在上司心情很不错的时候,跟他谈提高团队的待遇,他答应的概率往往会比较高。因为积极、正面的情绪,会让人在某些时候缺乏理性客观的思考。再比如,你上班只迟到了一分钟,但不巧,今天上司一来公司就接到了几个坏消息,心情非常差。于是,看见你迟到,毫不留情年地批评你,连解释的机会都不给。

  所以,要想让沟通真正有效,就要把握住“有情绪时不沟通,沟通时不带情绪”的原则。如果在沟通的过程中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点燃了负面情绪,那么就一定要学会控制情绪。如果实在无法控制情绪,那么可以主动提出稍后沟通,这样才能保证不因为带着情绪沟通而伤害到对方、影响了结果。

  3、避免彼此相互不理解,要从了解对方需求开始

  工作中,你或许经常遇到上司或同事一言不合就发火的情况,这种时候,你的情绪往往也会跟着起来,要么当场唇枪舌战,要么影响一整天的工作状态。比如,你按照你的思路正常开展工作,但是上司却认为你的方法不对,让你按照他的思路进行。这时候,你的负面情绪可能就起来了,因为你不希望在工作的过程中被干扰,但出于上下级关系,你又不敢当面顶撞,只好心里骂娘。显然,用这样的状态继续后面的工作,不管用谁的方法,都很难确保有好的结果。

  但如果你能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上司为什么要关注过程、为什么提出新的思路。不难揣测,是因为他很在意这项工作的结果,或者说这项工作对整个 团队、整个公司都很重要。一旦你看明白了上司的根本需求,你就不会觉得这是上司故意找茬,也不会觉得是上司对你不信任,更不会带着情绪继续工作。相反,你可能会跟上司进一步沟通,让你们彼此就更好的结果达成方案的共识。

  所以,在职场沟通中,要学会了解别人的需求,因为只有你看清了别人的需求,才能避免因相互不理解而产生的负面情绪,才能更好的达成共识、形成合作、确保结果。

  4、营造安全的沟通氛围

  当遇到危险时,人本能的防御机制就会启动,要么打,要么逃。沟通也是同样,当沟通的氛围不能让人感到安全时,人很容易紧张和恐慌,这就会严重影响沟通的效果。比如,你作为上司,找下属谈话。下属进门后,你说了三句话:“把门关上,我跟你谈个话,不要紧张”。虽然你嘴上说了“不要紧张”,但是这三句话,足以让下属直打哆嗦。谈话还没开始,你就给对方营造了极度紧张的气氛,可想而知,整个沟通的过程也不会很顺利,甚至根本没法得到你想要的信息。

  然而,营造安全的沟通氛围并不容易,因为人都习惯从自己的思维方式出发,而你认

为的“安全”,或许并不能给别人带来安全。就如上述的例子,你可能觉得这三句话是在为对方创建安全的沟通氛围,但其实对方却不这么认为。所以,营造安全的沟通氛围要能站在沟通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用对方的思维模式进行语言的构思,这样才更能让对方接受,沟通的过程才更加愉快。

  5、用“观察、感受、行动”化解沟通的困境

  沟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知道如何开口的时候。比如,要开除下属,不知道该怎么跟对方说;发现同事做得不对,不知道该怎么告知对方。面对沟通的困境或尴尬局面,怎么表达才能确保不伤害对方,原则就是“观察、感受、行动”。观察指的是只陈述客观事实,不做任何评价。感受指的是根据客观事实谈自己的感受。行为指的是基于前两者提出行动的建议或期望。比如,你发现某个下属总是迟到,其他人以前不迟到的人,也开始纷纷效仿,给团队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这时候,你就可以用“观察、感受、行为”的模型去进行沟通。你可以先陈述对方迟到的客观事实,接着你可以表达出你自己的感受,比如“你每次迟到都让我感到很生气”,最后你要对对方提出期望,比如“我希望你能把闹钟提前十分钟,每天早点出门,不再迟到”。这样的沟通相比于训斥、通报、惩罚等方式更能让人接纳,并且更有利于对方做出行动的改变。

  6、有效提问与倾听

  沟通是一个“说”与“听”的双向过程,如果你只是一味地说,而对方根本没有听懂你在说什么,那么你们的沟通就是无效的。相反,如果你只是带着耳朵听,一句话都不说,那么对方说完之后,你可能把他说的话全都忘记了。所以,有效的沟通必须学会提问和倾听,以确保沟通双向进行。比如,在上司给你交代工作时,你不仅要认真听,抓取重要信息,还要在上司说完之后,用自己的话把他的要求复述一遍加以确认。如果在上司交代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就要及时地提出,以确保你的理解是正确的。

  有效提问和倾听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沟通的最终目的是执行,而并不是沟通本身。如果在沟通的过程当中,彼此出现了信息的偏差,那么在执行的过程当中就很容易出现错误。所以,在行动之前通过沟通,彼此达成共识,可以确保结果正确性,降低返工的风险。

  7、正确使用肢体语言

  在一场完整的沟通当中,声音语言往往只占30%,剩下的70%都为肢体语言。换句话说,肢体语言比声音语言更为重要,它无时无刻不在向对方传递着信息。所以,正确地使用肢体语言很重要,否则会给对方带来误解。比如,当一个人频繁的看表,你就知道这个动作背后的含义是他很着急,或者是他已经不想听你再说了。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你作为沟通的主体,那么就要读懂对方的肢体语言,尽早的结束你们的对话。否则,会让对方感到很烦躁,好事可能变坏事。

  8、创造选择的权利以提高说服力

  在职场沟通当中,有一类情景出现的频率非常的高,那就是说服。比如,你要说服你的客户购买你的产品,你要说服你的上司同意你的方案,你要说服你的同事跟你更好地进行协作。很多人说服他人的方式,就是软磨硬泡或强势打压,其实这两种方式都不是最佳的说服,因为这里多少都有不情愿和无奈。让他人心甘情愿地被说服,就要学会给对方创造选择的权利。比如,你要让客户购买你的产品,就不要一个劲儿的介绍产品的功能、效果,你最好能给他制定出1—3个购买方案,让他觉得选择权在自己手中,而不是被你左右。

  9、精准表达才能有效传达

  传达信息是沟通最为基本的一个功能,但在现实职场中,你或许总能听到“你怎么连话都听不懂”这样的抱怨。其实,这并不是对方“没听懂”,而是你作为沟通主体,没把话说清楚。所以,精准表达是提升信息传达有效性的关键,如果你不能准确地表达出你想要表达的信息,那么就很难确保对方接收到的信息是正确的。

  比如,公司马上要开年会,你安排下属布置会场,对他说:“小李,你带人去布置一下会场,弄得干净点、漂亮点”。这个表达就很有问题,因为“干净、漂亮”是不够精准的表达,你和小李之间对于“干净、漂亮”的标准可能也各有不同。如果小李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执行,那么很可能执行的结果就不是你想要的。相反,如果你能准确的描述“干净、漂亮”的标准和具体要求,那么小李就一定能按照你的标准去执行,最后的结果也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

  10、拥有共情的能力

  共情是沟通中的一项的重要能力,也是最难修炼的一项能力。所谓共情,就是能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角度思问题,拥有足够的同理心。如果一个人在沟通中,缺乏共情的能力,那么即便他懂得再多的沟通技巧,也很难赢得别人的心。举个例子,公司开全员大会,原本计划上午两位领导讲话,但由于第一位领导讲得太多,严重超时,给第二位导只留下了20分钟,但第二位领导不管那么多,依然按照自己准备的发言稿讲话,结果讲了一个小时。这时候,所有员工都躁动不安,纷纷指责第二位领导。因为第一位领导结束讲话时,临近午餐时间就20分钟了,大家饥肠辘辘,心早都已经跑到了餐厅,根本没有心思再听下去。所以,第二位领导就是典型的缺乏共情,即便职位高高在上,也很到下属员工的尊重和好评。

  所以,在场沟通中,要想赢得别人的信任、尊重和好印象,就要学会共情。只有你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的理解他的处境和想法,你才真正能和他“打成一片”。

职场高效沟通方法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