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名言语录(通用3篇)

时间:2012-08-05 07:28:3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冯友兰名言语录 篇一

冯友兰(1895-1990年),中国现代哲学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在思想、教育、文化等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其言论深刻、睿智,被广泛传颂。下面将介绍一些冯友兰的名言语录,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发与思考。

1. "学问是人类的财产,不是专门家的私产。" 冯友兰强调,知识应该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而不是少数专家的专利。只有将知识广泛传播、普及教育,才能让社会更加富裕和进步。

2. "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使人获得更多的知识,而在于使人获得更好的品质。" 冯友兰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只有具备良好的品质,人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3.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冯友兰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是仅仅追求死记硬背的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领军人才。

4. "教育应该是一种启发,而不是一种灌输。" 冯友兰认为,教育应该是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思考,而不是简单地将知识灌输给他们。只有在启发和引导下,学生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真谛。

5. "文化的力量,是任何强权都无法撼动的。" 冯友兰相信,文化是一个民族强大的根基,只有有着强大文化底蕴的国家,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他一直倡导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冯友兰的名言语录,不仅是对教育、文化、思想等方面的深刻思考,更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启示。我们应该从中汲取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质和修养,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冯友兰名言语录 篇二

冯友兰(1895-1990年),中国现代哲学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和言论影响深远,被誉为中国近代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下面将介绍一些冯友兰的名言语录,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发与思考。

1. "教育不应该是一种驯服,而应该是一种启迪。" 冯友兰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索世界的奥秘,而不是仅仅让他们适应规则和制度。只有在启迪和激励下,学生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价值。

2. "文化的力量,在于它能够塑造人的灵魂。" 冯友兰强调,文化不仅仅是一种传统和习俗,更是一种对人的精神层面的熏陶和影响。只有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才能真正成为有思想、有品味的人。

3. "学问应该是一种自由的追求,而不是一种功利的工具。" 冯友兰认为,学问应该是一种对真理和智慧的追求,而不是为了实现个人利益而去攫取知识。只有在追求真理和智慧的道路上,人才能找到自己的归宿。

4. "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冯友兰认为,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只有具备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人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领军人才。

5. "教育是一种传承,是一种对未来的投资。" 冯友兰强调,教育不仅仅是对过去文化的传承,更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只有注重教育的重要性,才能让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

冯友兰的名言语录,充满着智慧和深刻的思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我们应该从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修养,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冯友兰名言语录 篇三

精选冯友兰名言语录

  冯友兰,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人,著名哲学家,1924年(甲子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州大学(现在的河南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其哲学作品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

  1. 中国共产党解放了全中国,这不仅是对于中国劳动人民的解放,也是对于全中国人的解放。——《冯友兰自述》

  2.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到欧洲休假,看了些欧洲的封建时代遗迹,大开眼界。……在这个时候,我开始接触了一些马克思主义。当时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的一个显著的观点,是不从纵的方面看历史,而从横的方面看历史。所谓从纵的方面看历史,是着重看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生成和发展,衰老和死亡。从横的方面看历史,是把社会分为许多类型,着重的是看各种类型的内容或特点。我这当然是一个很肤浅的理解。——《冯友兰自述》

  3. 中国革命胜利了,革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绝大多数中国人,包括知识分子,支持了革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人们深信,正是这场革命制止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了军阀和地主的剥削和压迫,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拯救出了中国,重新获得了中国的独立和自由。人们相信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接受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时的答词(1982年9月10日),《冯友兰自述》

  4. 共产党员有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及与理论相结合的实践、这一点就是前一点的表现。共产党的理论是与他的革命斗争分不开的。他们学习理论为的是指导革命实践,革命实践又反过来丰富革命理论。……我佩服共产党的各级领导人员。他们谈起来,不拘关于什么问题,都是“头头是道”。你听他们讲,起初也不觉得怎样“轰轰烈烈”,只觉得有个道理。他不提马克思列宁主义,可是到处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后来你才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轰轰烈烈”。理论与实践,融化为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分不清究竟是理论指导实践,或者是实践充实理论。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高成就。——《我对于共产党员的认识》

  5. 共产党员有坚定的立场,所以他们在斗争中必然是坚强的。同时他们的理论学习,使他们把握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这些规律里共产党员确切知道在现在的社会,什么是要发展,什么是要没落,什么是方生的,什么是将死的。共产党员自己知道他们自己是正在发展的势力的先锋,也就是正在发展的势力的化身。因此他们相信,他们的事业必然是胜利的,这不是一个盲目的信仰,而是有科学根据的信念。——《我对于共产党员的认识》

  6. 在傅作义军队撤走以后,……过了几天,解放军才开到海淀,他们没有进清华,只在校门口设置了一个岗哨,有一个解放军同志在那里站岗。清华的师生也都跑到海淀欢迎解放军,同他们谈话,很是亲热。叔明(指冯友兰的夫人任载坤——编者注)也到海淀去了一趟,回来说,她看见在校门口站岗的那位解放军同志,是赤着脚穿鞋,她打算送他一双袜子。我说:“你去送试试,恐怕他们不要。”她拿了一双袜子,去了不久,回来说:“他果然不要。”解放军的这类行动,使各阶层人民都对于共产党有了无限的敬佩之心。常看见书上说,某某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以为这是溢美之词,未必真有那样的军队。可能过去是没有的,解放军可真是“秋毫无犯”。我还想到,不记得什么书上说的一句话:“王者之师,有征无战。”这次解放清华,不就是“有征无战”吗?——《冯友兰自迷》

  7. 共产党员,由于他的阶级立场,及他在斗争中所得的教育与锻炼,必然有高贵的品质。……热诚,坚决与信心,就是共产党员的高贵的品质的一部分。——《我对于共产党员的认识》

  8. 中国的大一统和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是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非常可贵的遗产,我们子孙万代都要继承这个遗产保持这个遗产。——《冯友兰自述》

  9. 印度代表团中,有一个德里大学的哲学教授,他对我说,不知道什么缘故,印度所缺少的就是像中国这样的朝气蓬勃的气象,奋发有为的'精神。他走的时候,我送他到火车站,他又对我说,在中国住了一段时间,我明白那个缘故了,这就是经过革命和没有经过革命的区别,印度所缺少的就是一场革命。我当时觉得,他的这个话说得对。在五十年代,在中国人民中,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哪个阶级、哪个阶层,都有他所说的这种精神。只要共产党一声令下,全国的人都是同心同德,全力以赴。——《冯友兰自述》第115页

  10. 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必须经过思想改造,才能为新社会服务。这是因为我们所经过的革命,是从一种社会制度变到另外一种社会制度,这和以前中国历史中的改朝换代的变革是根本不同的。

  11. 在共产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的日子,我说:我现在真正了解我们所常听见的一句歌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三松堂全集》

  12. 冯友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使人民创造自己的现实的乐园”;我现在真正了解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3. 我觉得在共产党领导的新社会中,一切都是向上发展的。我自己觉得我也是在向上发展中。在这一年之中,我虽不能确知我究竟进步了多少。但是已经开始知道以前的不进步,这当然也可以算是一个进步。——《一年学习的总结》

  14. 共产党在过去三十年已经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成功了。我们的祖国,不但恢复了历史上的光荣与伟大,而且还有一个更光荣更伟大的将来,等待着我们。这些成就与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是分不开的。——《我对于共产党员的认识》

  15.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威信是很高的,这不仅在政治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也在道德方面。知识分子们为革命的胜利所鼓舞,一齐努力,帮助建设新的社会主义社会。——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接受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时的答词(1982年9月 10日),《冯友兰自述》

  16. 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仍用“中华”这个光辉的名称。这标志着中华民族的事业更加扩大,中华民族的基础日益巩固。由此中国境内的各民族达到真正的团结。——《三松堂全集》

  17. 在爱国公约上,我们写“拥护毛主席,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共同纲领,拥护人民政府,拥护人民解放军”。这都完全是必要而且应该的。

  18. 在解放以后,我时常想:在世界上中国是文明古国之一。其他古国,现在大部分都衰微了,中国还继续存在,不但继续存在,而且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是古而又新的国家。《诗经》上有句诗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旧邦新命,是现代中国的特点。——《三松堂全集》

  19. 宗教与科学,在根本上是不同的。……我们可以看出来,宗教的效用是麻醉人民,使他安于忍受现实的痛苦,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则使人民创造自己的现实的东园。——《我对于共产党员的认识》

冯友兰名言语录(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