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活着》观后感【精简3篇】

时间:2017-06-08 07:38:4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电影《活着》观后感 篇一

《活着》是由张艺谋执导的一部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的电影,该片以一个普通农民的命运为主线,通过对其一生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上半叶的动荡和变迁。观看这部电影后,我深受触动。

电影中,主人公福贵是一个贫穷的农民,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家族的衰落、战争的摧残、饥饿的折磨等一系列苦难。尽管面对生活的艰辛,福贵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观和坚持,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不断寻找生存的希望。他在困境中保护自己的家人,尽管生活条件恶劣,他依然照顾他的妻子,并为她煮粥喂食。这种坚韧和对亲情的执着让我深受感动。

影片还通过福贵与他的女儿小福贵之间的互动展示了父女之间的深厚感情。尽管小福贵小时候失去了听力,但福贵依然爱她如命,他用自己的方式与她交流,给予她关爱和鼓励。这种对父爱的执着和对生命的珍视让人动容。

电影通过对福贵一生的描绘,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从封建社会到解放,再到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福贵亲身经历了社会的动荡和变革。他所处的时代充满了苦难和痛苦,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电影通过福贵的经历,向观众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顽强生命力。

《活着》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通过福贵一生的经历,向观众展示了人生的坎坷和无常,同时也传递了对家庭、亲情和生命的珍视。观看这部电影后,我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我明白了生活中的苦难和困境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坚持希望,勇敢面对,就能够战胜困难,活出真正的自己。

电影《活着》观后感 篇二

《活着》是一部让人深思的电影,它通过福贵的一生,向观众展示了人类所面临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观看这部电影后,我对生命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电影中,福贵一生经历了无尽的困境和苦难,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观和对家庭的执着。尽管他失去了家族的财富,被迫卖掉了自己的土地,但他从未放弃希望,他靠着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生存下来,并保护着自己的家人。这种坚韧和对生命的珍视让我深受感动。

影片通过福贵与他的女儿小福贵之间的互动,展示了人性的善良和对亲情的执着。尽管小福贵失去了听力,但福贵依然爱她如命,他用自己的方式与她交流,给予她关爱和鼓励。这种对父爱的执着和对生命的珍视让人动容。

电影还通过福贵的一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顽强生命力。从封建社会到解放,再到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福贵亲身经历了社会的动荡和变革。他所处的时代充满了苦难和痛苦,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电影通过福贵的经历,向观众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人民的顽强生命力。

《活着》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通过福贵一生的经历,向观众展示了人生的坎坷和无常,同时也传递了对家庭、亲情和生命的珍视。观看这部电影后,我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我明白了生命的可贵和独特,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天,活出真正的自己。

电影《活着》观后感 篇三

看完《活着》这电影,从内心早就想写点什么,但颇感苦涩,很难落笔。

《活着》讲述的是中国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个富有家庭里发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对夫妇,丈夫徐富贵,妻子家珍。纨绔子弟福贵由于嗜赌如命从解放前的富家子弟由于吃喝享乐,沉迷于赌博,最终把家里的财产输得一干二净。父亲因为他的堕落气得生病而死。从此,家破人亡,他们两口子不得不面对苦难的生活,经历解放后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和文革一家人的经历。

说实话,电影一开始,看着家珍的眼泪和富贵的嗜赌的鲜明对比,站在一个女人的角度,我是恨富贵的,心里一直在祈祷他转身离开那个喧闹的赌场,可他没有,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富贵家境衰落,他妻离子散的悲剧是他走上堕落的不归路,成日不思进取吃喝赌博的结果。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富贵固执的本性,他漠视父亲和妻子的多次规劝,执迷不悟,最终致使家境衰败、贫穷潦倒,天天过着痛苦的生活。他曾被国民党抓住并差点丧命;他曾在被别人鄙视的环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时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价值。影片中有一个关于他教训孩子的情节值得我们思考。"小鸡长大会成鹅,鹅长大会成羊,羊长大会成牛。"小鸡怎么能变成鹅呢?或许想告诉孩子,再贫困弱小的人也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吧。是啊!生活虽然不是什么时候都尽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拥有信心,明天将会更好。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又是怎么样的人呢?我在看到家珍流泪时心就开始痛,手牵着小孩,肚子还怀着小孩,在那里苦苦的哀劝那个不珍惜自己的所谓的丈夫,希望她转身离开那个爱她还不如赌博、不顾家的富贵,希望她遇到一个上进的、疼她、惜她的男人…那也是只是我的"希望",她兵没有这样。家珍是个既通情达理又温柔贤惠的妻子。人总是有喜怒哀乐的,家珍有时也生丈夫的气,所以她才在怀孕时带着个哑巴女儿回娘家。可是富贵那时候怎么知道家珍--一个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他,一个夜夜哭泣劝告丈夫不要赌博的妻子正在家乡艰难地供养着孩子,并且期盼着他早点醒悟。要是没有毅力,没有信心,说不定这个柔弱的农村妇女早已经没有勇气生活在这世上了。这个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坚韧的。富贵这个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们俩才只能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

富贵和家珍的故事伴着前进的历史走到中国建国初期。这期间,他们的孩子友庆被春生(他们的老朋友)骑车撞死了,这个可怜的孩子再也没有机会品尝妈妈给他做的12个饺子了。还有一个令人痛心的情节是富贵的女儿在生孩子时也不幸死去了。六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让许多知识分子被批判为资产阶级,影片中的医生是个典型的例子。如果给富贵的女儿接生的接生员是个有经验的医生的话,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了。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去,身为父母该有多痛苦呀!多少人能承受住孩子死去的打击而不丧失理智和生活下去的勇气啊,可富贵和家珍他们却能面对现实,承受苦难,顽强地活着!

令我感动的是福贵的妻子家珍对福贵的真诚的生死与共的爱情,在福贵家庭没落时,不离不弃,同呼吸共患难,以及对老人和孩子真诚的爱,有福同享,有难同担,这看似伟大的爱情其实同我们的'父辈所经历过的和所拥有的爱情没有区别。想想今天,生活富足了,可能一起吃苦一起奋斗的年轻夫妻有多少。我在一个婚姻节目里看到一个真实的故事:妻子(年轻貌美)因为与丈夫吵架离开,丈夫没有追出去而要求离婚,原因是因为觉得丈夫不够在乎自己。对比的多么鲜明,讽刺的多么有力。可笑,可悲!

余华是这样解释"活着"的:活着,在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呐喊,也不是来自于盲目的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嗯,忍受,只是两个字,可又有多少人能够承受之重啊。现在这个社会,不说远处,就拿身边的故事说事吧。才在这不久前,重庆大学的一女博士就这样从高楼上从身一跃结束了她的"痛苦",结束了她的生命。这就是我们国家和她家里人拿重金培养出来的人。她懂得道理和知识不比一般的百姓少吧。她还尚且这样轻生,不能承受生活压力之重,那还有的芸芸众生呢?悲啊,叹啊!

故事平淡真实,福贵两口子悲凄的大半生,伴随着一个个生离死别的场景。但不知不觉地被他们的"悲惨"命运感动了,品味到了什么叫人生,人为什么要活着…不能说这部作品多么伟大,只说他真切地告诉了什么叫活着…命运如此,福贵有得选择吗?人在命运面前显然渺小

、茫然和脆弱。

累,悦纳!

苦,接受!

痛,生并努力幸福!

活着就是幸福!

活着就是修行!

(中国大学网)

电影《活着》观后感【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