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诗集的读后感【实用3篇】

时间:2019-02-08 03:43: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顾城诗集的读后感 篇一

顾城,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给人以深刻的触动和思考。读完顾城的诗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对于生命、爱情和人性的独特见解和表达方式。

顾城的诗歌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他用独特的语言和形象,展现了对于生命的痴迷和追求。他的诗中常常充满了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宇宙的思考。例如他在《似水流年》中写道:“石头在河床里,慢慢被河水冲刷,变成沙砾。而我,在时间的河流中,也在慢慢地被冲刷,变成记忆。”这样的比喻,让我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更让我意识到了生命的宝贵和珍贵。

除了对生命的热爱,顾城的诗歌中还流淌着对爱情的痴迷和渴望。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爱情的美好和悲伤。他的诗中常常充满了对爱人的思念和对离别的痛苦。例如他在《恋人的味道》中写道:“我尝到了你的味道,像草原上的阳光,像大海里的咸味,像夜晚的星空。”这样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甜蜜和温暖,更让我明白了爱情的珍贵和可贵。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顾城对人性的思考和表达。他的诗歌中常常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他用深邃的文字,探索了人性的种种可能性和困境。他的诗中常常充满了对人性的质问和追问。例如他在《夜行》中写道:“夜,是所有的人都睡了,而我却在孤独地行走。我想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活着。”这样的诗句让我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更让我明白了人性的复杂和脆弱。

读完顾城的诗集,我被他的诗歌深深地触动了。他的诗歌给了我很多思考的空间,让我对生命、爱情和人性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顾城的诗集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品味的经典之作,它将永远陪伴着我,指引着我的内心世界。我相信,顾城的诗歌会继续影响着更多的人,让他们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顾城诗集的读后感 篇二

顾城的诗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生命和爱情的热爱,以及对人性的思考和追问。

读完顾城的诗集,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对生命的热爱和渴望。他的诗中常常充满了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宇宙的思考。例如他在《山居岁月》中写道:“独自住在山中,远离尘嚣,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魅力。”这样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宝贵。顾城的诗让我明白了生命的可贵和珍贵,让我更加珍惜每一天。

除了对生命的热爱,顾城的诗歌中还流淌着对爱情的痴迷和渴望。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爱情的美好和悲伤。他的诗中常常充满了对爱人的思念和对离别的痛苦。例如他在《流浪》中写道:“在茫茫的人海中,我寻找着你的身影,渴望与你相遇。”这样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甜蜜和温暖,更让我明白了爱情的可贵和珍贵。顾城的诗让我明白了爱情的力量和美好,让我更加珍惜爱人和被爱的幸福。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顾城对人性的思考和表达。他的诗歌中常常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他用深邃的文字,探索了人性的种种可能性和困境。他的诗中常常充满了对人性的质问和追问。例如他在《寻找自我》中写道:“我在迷茫中寻找自我,却发现自己越来越迷失。”这样的诗句让我思考了人性的复杂和脆弱。顾城的诗让我明白了人性的矛盾和困境,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独特和宝贵。

读完顾城的诗集,我被他的诗歌深深地触动了。他的诗歌给了我很多思考的空间,让我对生命、爱情和人性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顾城的诗集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品味的经典之作,它将永远陪伴着我,指引着我的内心世界。我相信,顾城的诗歌会继续影响着更多的人,让他们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顾城诗集的读后感 篇三

黑暗的夜给了我黑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

光明。

——顾城

很早就买过顾城的诗集,印象里的是人应该是执着于“黑暗的夜给了我黑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朦胧诗人。他就像一个纯粹的艺术家,将心中那些倏忽而至的意象与色彩转化为飘忽、绚丽的诗句

,童话般明媚,还带着些许忧伤。我始终记着形容他的那句话:“当代仅有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说的很矫情,却又很妥帖。

大众印象里的顾城总是戴着一顶用裤腿改造成的帽子,为什么

呢?按照他的解释,是为了避免尘世污染了他的思想。因为他的灵魂告诉我们,他的诗歌告诉我们,他眼中的世界总会蒙上一层层薄薄的灰尘,而他的高洁却是与生俱来的。拿顶帽子,让他远离了世界,也亲近了世界。

记忆外的顾城——《走了一万一千里路》(顾城著)

这是一本用来纪念的书。每首诗旁都影印着顾城手抄的诗稿,上面还会有些他随性画下的图案,许多诗后都附上了顾城姐姐的解注,或是校正词句,或是描述弟弟写作时的心情、背景,这些都很好地勾勒出了记忆的味道。

这本新的诗集带给我的却是另一面的顾城,一个写着古体诗和寓言叙事诗的顾城。他的不少古体诗会让人有惊讶之感,比如“才高凌天庭,狂歌万世行。自嫌天地小,却到山海空。”)“词若清泉酒,命如黄花消。尘世葬千回,诗魂总轻飘。”。再细细读来,发现写作的时间大多在他的少年时。开始大量写朦胧诗后,古体诗变得少了,却依然断断续续写着,和他晚期的现代诗一样,有一种澄清的悟性。

书的后半部是他的寓言诗,会给人另一种惊喜。在手抄诗集的扉页上有这样一段话,“讽刺多有点荒诞,于一时一事,及至真荒诞,便成大讽刺,已不是对某些不合存在的事,而是对存在本身了。”话说得很透彻,用在他自己的寓言诗上是再恰当不过了。这些诗写得非常生动有趣,想象

丰富又鞭辟入里,处处透着诗人敏锐的才情和孩子般单纯的视野与顽皮。

这本诗集帮助我们还原一个完整的顾城,一个朦胧诗外的顾城。

一位当代诗歌史上的“童话诗人”!

顾城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宣布自己是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这一句描述了他的一生,任由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编制自己的梦,这是顾城的执着,也是他的魅力。在纷繁、肮脏的成人世界里,顾城情愿“闭上眼,世界就与我无关了”。他甘愿守住的是自己心中的世界,他要“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着没有污染的远方出发”。顾城认为“诗是理想之树上,闪耀的`雨

滴”,他要用“心中的纯银,铸一把钥匙,去开启天国的门”,去表现“纯净的美”。这种诗观,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现实世界的不可弥合的分-裂,不和谐的痛苦将在诗观中得到解决,以实现人的心灵

的“绝对自由”。这追求在未经涉世的孩子的眼中和未经人类涉足的大自然中流露出来。《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采用儿童视角,在儿童的理想里改造着成人世界。顾城此诗里的孩童形象如清新的风,敲击着成人世界的污尘。他在用稚气的理想拯救天地,他要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悲凉又崇高,非常圣洁。这很有力量,一语洞悉了大世界的斑驳。而用孩子般的梦想,诉说这一切更具震撼,比成人的呐喊更振耳发聩。北岛呐喊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时,顾城却在执著的画着“笨拙的自由”,他让小河快乐,让“长满淡淡的茸毛的丘陵相爱

”,让“每一阵静静的春天的激动/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他没有诅咒黑暗,而是把自由和光明搬进诗中,就像一场暴风雨

后,一切都非常平静,世间甚至没有一星尘埃飘动,受了洗礼般,世界变得干净,心也不染风尘。在一群污七八糟的人寰世界里,会出现一个非常无辜的小孩子。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小天使,他帮助陷入绝望的音乐家莱维屈恩创作出辉煌的音乐。这个小天使是希望,是一个亮点来平衡这个世界当中所有人的罪。顾城用未涉世的孩童的眼和心灵

感受着成人世界,构建着自己的童话家园。在国外接受采访时,他曾专门对“童话”作过解释,他特别强调这个“童”是李贽“童心说”的“童”,指未被污染的本心,而不是指儿童幼稚的心,因此,他的诗中住着“不会流泪的眼睛”,“天空和属于天空的

羽毛和树叶”,“淡绿的夜晚和苹果”,它们拥有“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的时刻。

顾城的诗,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正如这首《一代人》,短短的两行诗句,却清晰地勾画了一群探索者的坚定形象。我暗叹诗人独特的想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仅仅是十几个字,字里行间却还有着看似简单实为复杂的意象。在顾城的诗作中,人们总能找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

在决定写这篇文章前,有意在网上查阅过顾城诗的表达特点概括地说顾城诗歌的意象世界常用的表现手法:首先是象征隐喻法;第二是抽象变形法;第三是通感法;第四是物象叠合法;第五是物人转换法;第六是因意取象法;第七是省略跳跃法。

说实话,这么多复杂的表现手法,我并不了解许多,但顾城的诗歌确实是看了不少,就简单总结一下感受吧。

顾城诗集的读后感【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