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四世同堂》的读后感【优选6篇】

时间:2015-09-09 07:30: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老舍《四世同堂》的读后感 篇一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对四代人的生活描写,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和家庭的传承。读完这本小说,我深受触动,对其中的一些主题和人物形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这部小说以家庭为主线,通过描写四代人的生活,展现了中国家庭的传统和社会变革对家庭关系的影响。小说中的四代人都有各自的独特个性和命运,他们在传统和现代的交织中面临着各种冲突和选择。例如,小说中的老宅子是四代人的象征,它既是家族传统的延续,又承载了家族成员的希望和梦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老宅子逐渐失去了它的光彩,成为了一种包袱。这个情节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家庭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困惑和挑战。

其次,小说中塑造了一批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他们的命运与家庭、社会和时代紧密相连。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老舍先生对女性形象的描写。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多样化而鲜活,既有传统的内敛和忍耐,又有现代的独立和坚强。例如,小说中的祖母虽然生活在封建社会,但她不甘于命运的安排,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而祖母的孙女则在新时代中摆脱了束缚,追求自己的事业和爱情。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刻画,作者传达了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和尊重,同时也展现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角色。

最后,我认为《四世同堂》这部小说还通过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引发了我对生活意义的思考。小说中的人物经历了各种挫折和困境,但他们依然坚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他们在生活中追求着真理、善良和美好,通过对生命的反思和探索,他们逐渐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目标。这个主题让我深思,我开始思考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总之,《四世同堂》是一部充满温情和思考的小说,通过对家庭、人性和生活意义的描写,引发了我对社会、家庭和自己的思考。我相信这个作品会继续影响和启发更多的读者。

老舍《四世同堂》的读后感 篇二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通过对四代人的生活描写,展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和家庭传承的重要性。读完这本小说,我被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深深吸引,对其中的一些主题和思考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首先,小说中对中国家庭传统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通过对四代人的生活和命运的描写,作者展现了中国家庭的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无论是祖父辈还是孙辈,他们都坚守着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尽管经历了各种困境和挫折,但他们依然坚持着对家庭的承诺和尊重。这种家庭观念和传统价值的坚守,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思考自己在现代社会中对家庭的态度和责任。

其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鲜明。每个人物都有着独特的性格和命运,他们在家庭和社会的环境中面临着各种抉择和挑战。例如,小说中的祖父是一个坚强而有智慧的人,他在传统和现代的交融中,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和信念。而祖父的孙女则是一个独立而勇敢的女性,她追求自己的事业和幸福,不愿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作者展现了个体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选择和挣扎,同时也展示了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变迁。

最后,我认为《四世同堂》这部小说通过对时间和历史的描写,引发了我对社会发展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小说中的四代人经历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家族的传承,他们在时间的长河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责任。这让我思考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价值,思考个体和整体的关系。同时,小说中的时间跨度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历史的变迁和人生的短暂,唤起了我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期许。

总之,《四世同堂》是一部充满温情和思考的作品,通过对家庭、人性和社会的描写,引发了我对家庭传承、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这部小说不仅让我更加了解了中国家庭传统和社会历史,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我相信,这个作品会继续影响和启发更多的读者。

老舍《四世同堂》的读后感 篇三

  《四世同堂》这本书是老舍写的。其中重点人物有祁家的三个少爷、钱老先生、长顺儿、老英国府、约翰先生,还有一些反面人物冠先生、大赤包和他们的两个完全不同性格的女儿:高第、招弟等。

  书的大概内容是:日本人打进了北平城,在那滥杀无辜。冠先生和大赤包因为怕死,所以便昧着良心给日本人做事,坑害了不少中国人。祁家二少爷起初也这样,但后来经过磨练也重新做人了,虽然平时还有点吊儿郎当,但心还是向着中国的。祁家大少爷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人,他从不肯让自己为日本人做事,因此得罪了日本人,遭受了牢狱之灾,受了不少苦。他还为共产党做事,那可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冒险啊。在他的帮助与鼓舞下祁家三少爷加入了共产党。

  我读了之后觉得祁家大少爷是一位为了祖国能够献出生命的人。从他身上我看见了一些东西:舍小家,为大家,舍己为国。的确,大家都应该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可见,祖国在祁家大少爷的心目中比任何东西都重要。我被祁家大少爷对祖国深深的爱所打动了,为他至高无上的爱的境界所折服了!这种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个人发自肺腑的感情,更是一种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感。

  随着科技的改进,人类前行的步伐也未曾停过,人们都不以小爱为爱祖国。其实,爱祖国有很多种方法,哪怕只做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行,现在就让我们爱祖国吧!

老舍《四世同堂》的读后感 篇四

  “休对故人思故园,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是苏轼的《望江南》中的一句。这首词描写了清明时节,作者却不能返乡祭祖的一种遗憾的情感。因为有句俗话说:“有根才有家。”可是有一群人,他们却为了自身利益,不惜“忍辱负重”,甚至出卖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最终自取灭亡。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长篇小说。小说中描绘了抗日战争中北平人民的艰苦生活。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战争的残酷,其中有许多人物,如祁瑞宣,祁瑞丰,钱默吟先生,冠晓荷等,他们每个人物都有十分鲜明的特点。但要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祁瑞宣了。

  祁瑞宣是祁家的长孙,是祁家的“当家主父”,可以说是上有老下有小。他的身上有一种令人钦佩的爱国情怀,宁可被日本人捉进监狱,也不会向黑暗势力低头,甚至甘愿吃就算是猫狗都不愿吃的东西,也不愿给日本人做事而衣食无忧。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民族气节,一种不忘根的民族气节,一种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祁瑞丰虽说是祁家的次孙,可是他和大哥瑞宣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瑞宣勤俭朴实,谨慎小心,老成持重的读书人。瑞丰则是个看重金钱利益,大肆挥霍,好吃懒做的花花公子。为了利益,出卖了国家和民族,做了汉奸。我十分厌恶他这种“忘根”的行为。

  可是,想着想着,我不禁惭愧起来。我想到了外婆,她老人家70多岁了,外公去世后她一直一个人住,有什么事不麻烦妈妈,总是自己想方设法解决。爸爸和妈妈因为单位工作忙,即使外婆家就在单位旁边,也不能常去看看,所以妈妈对外婆总怀着愧疚,一年也只能见几次面。可我总对外婆不理不睬的,甚至还说外婆土,俗,一直到上中学后,有时我想见外婆都没有时间,现在我一见到外婆总会有说不完的话。一会儿是班上的趣闻,一会儿是在书上看来的笑话段子,聊天说地不像祖孙,倒像一对朋友。

  人,无论到哪儿,都不能忘本,忘根,不能忘记在你身后为你默默付出的人。不能在后悔中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老舍《四世同堂》的读后感 篇五

  每到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美好的节日,我都会想到哪年热闹,温馨的场面。那年中秋节的晚上我坐在自己家的窗口边,无忧无虑的看着这一如既往的景色。手不自觉的拿出来了一本书。堵上了几页书。恰巧,是中秋的片段。老舍先生这本厚厚的《四世同堂》,可让我的中秋时光富有了新的色彩,读着老舍的中秋,又过着我的中秋。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啊!

  老舍的文笔可谓是把中秋写得淋漓尽致啊!各种各样的葡萄,各种各样的梨,各种各样的苹果,描写得让人读着就已经觉得嘴中有余香了。他把小白梨,说是清香甜脆的,把白海棠,说像红花那样的大。把大枣,说是葫芦形的。把各种各样北平的美食,说得淋漓尽致,使人顾不得只去想口福而是已经变不清哪一种香味更好闻,哪一种颜色更好看。微微的有些醉意了。“唉——一毛钱儿来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儿,皮儿又嫩,水儿又甜,没有一个虫眼儿,我的小嫩白梨儿耶!”这是他们买水果的口号。老舍先生写活了抗争时期北平市小市民的生活。即使是在抗争时期,照样过着自己幸福的小康生活。他们有着自己和谐温馨的小环境,互相帮助,即便有些小矛盾,也落不下深仇大恨这就是老舍写的,北平市小市民。每一家的'中秋都有不同的色彩。”春花一般骄傲与俊美的青年学生,从清华园,从出产莲花白酒的海甸,从东南西北城,到北海去划船;荷花久已残败,可是荷叶还给小船上的男女身上染上一些清香。”那些青年学生们,在抗战时期,能有他们丰富的心情,也是少有的。把荷叶,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让清香,留在了那些青年学生的身上。在那时他们也是一股清流。

  这样的中秋可谓是梦寐以求的。这样的文章让人赏心悦目。这样的文采让人感叹不已。我吃着圆圆的月饼,望着圆圆的月亮,还在回味着那篇文章······

老舍《四世同堂》的读后感 篇六

  《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名著,全书分小羊圈、偷生、事在为人三部。小说开始于抗日战争之前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光,结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美丽时刻。描述了日本人占领北平,侵略中国期间人们经历的那个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练自己的时光。

  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

  看完全书,仿佛置身于那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古老的北平城中那处小羊圈,谨慎持家的祁老爷、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志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动,漫长的八年,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活动那段历史,一种愤怒感与一种爱国感油然而生,我为汉奸们所做的一切感到愤怒与惋惜,为国家的灾难所感到悲痛,但是,当看到有人为国家做事,反抗敌人时,我热血沸腾,心潮澎拜,感到要爱护自己的国家,要在国家危难的时刻去尽力做,使我们的祖国不受侮辱和侵略。

老舍《四世同堂》的读后感【优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