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考试中心称不会取消全国统一高考 篇一
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发表声明称,不会取消全国统一高考。这一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全国统一高考作为中国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对于学生的升学和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教育公平、选拔机制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展开探讨,阐述全国统一高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全国统一高考保障了教育的公平性。全国范围内采取相同的考试内容和标准,确保了学生们在同等的条件下进行竞争。这种公平性使得各地学生在高考中有更加公正的机会。如果取消全国统一高考,各地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考试内容和标准,这将使得学生们的竞争条件产生不公平,容易导致地域差异和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其次,全国统一高考是选拔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不仅仅是一次考试,更是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通过全国统一高考,可以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高等教育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招生依据。这样一来,高等教育的选拔机制将更加科学合理,有助于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最后,全国统一高考也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高考不仅仅是个人的竞争,更是整个社会的竞争。全国统一高考的存在,增强了社会对教育的信任和认可。学生们在高考中付出努力和汗水,不仅是为了个人的未来,也是为了家庭、社会的发展。全国统一高考的结果公布,给予了社会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标准,增强了学生们的动力和积极性,激发了整个社会的爱学习、爱教育的氛围。
综上所述,全国统一高考具有重要的教育公平性、选拔机制和社会效益。取消全国统一高考将导致教育公平受损、选拔机制失衡以及社会动力减弱等问题。因此,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决定不会取消全国统一高考是明智而正确的。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高考制度,提高高考的公平性和科学性,为更多优秀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教育部考试中心称不会取消全国统一高考 篇二
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发表声明称,不会取消全国统一高考。这一决定引发了众多争议和质疑。本文将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应试教育倾向和压力过大等方面,探讨全国统一高考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首先,全国统一高考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布,一些地区的学生在备考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困难。部分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教师水平和教学质量欠缺保障,这导致了学生们的学习质量和竞争力不及其他地区的学生。全国统一高考使得这种不平等现象更加明显,考试结果往往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使得一些优秀的学生无法得到应有的机会。
其次,全国统一高考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为了应对高考,学生们往往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应试训练和应试技巧的学习。这种应试教育倾向使得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变得单一、枯燥,缺乏对于学生兴趣和创造力的培养。而全国统一高考的评价标准也更加偏重于知识的记忆和应试技巧的掌握,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力。
最后,全国统一高考给学生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高考是学生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考试,考试结果往往决定了学生的未来发展。这种压力使得学生们在备考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出现。而过于强调应试成绩,也给学生们和家长们带来了不必要的竞争和紧张情绪,使得整个教育环境变得紧张和压抑。
综上所述,全国统一高考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应试教育倾向和压力过大等问题。在保留全国统一高考的前提下,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和完善高考制度。首先,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育公平和质量。其次,推动多元评价体系,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最后,减轻学生的压力,营造轻松、积极的学习氛围。通过这些改进,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全国统一高考的作用,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育部考试中心称不会取消全国统一高考 篇三
教育部考试中心称不会取消全国统一高考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关注度最高的考试,高考的一举一动牵动人心。近日,北京等地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后的高考方案相继出台,清华大学等5所著名高校实行联合自主招生,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一系列新政策出台,让高考话题持续升温。
“新课改高考”新在哪?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基础教育变革,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中新课程改革于2004年启动,海南、广东、山东、宁夏为首批实验区。到2010年,全国所有省份都将实行普通高中新课程,这意味着,到2013年,全国所有省份都将进行与之对应的新高考。
教育部此前出台的《普通
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为各地制订新高考方案定了基调。从2007年开始,新课改后的高考已举行了3年。2010年,北京、陕西、湖南、黑龙江、吉林5个省份将实施“新课改高考”。届时,实行“新课改高考”的省份将达到16个。
教育部出台的指导意见很明确,这轮全国高考改革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就是加强对高招考试、录取和中学综合评价的统筹,推进综合改革,其新意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和完善对普高学生的综合评价制度,并逐步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二是进一步深化统一考试内容改革,要求考试内容与高中新课程内容衔接,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三是在考试科目上,除语、数、外和相关科目(即文综或理综)外,也可根据本省实际设置其他科目,是否增加选考内容以及选考内容的比重等,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记者点评】理论上讲,“新课改高考”这种多元化考试评价体制,更加机动灵活,更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及自主选择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
统考下怎样实行多元评价?
恢复高考以来,高考改革的脚步一直不曾停歇,但统一高考的形式没有变。事实上,完善和坚持统一考试已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共同选择。自1945年以来,韩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在统一考试与非统一考试之间来回变动了7次,1995年正式决定实施全国统一的“大学修学能力考试”。俄罗斯从2008年起开始实行大学入学统考,在全国推行统一考试制度。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表示,今后改革的思路,不是取消全国统一考试,而是在坚持统一考试的基础上,对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同时,要有多元的评价。要通过加大多元化的评价,把学生的长处显示出来。
由教育部批准,目前全国有76所大学实行自主招生改革。近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五所高校宣布实行联合自主招生。五所高校采用了统一的报名网站,考生可同时选择两所高校。
北京大学2010年自主招生将实行“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该校从全国400余所提出申请的中学里确定39所中学为“实名推荐制”推荐学校。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政策进一步深化的积极探索,是建立和完善教育诚信体系的有益尝试。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指出,未来的高考应遵循“统一考试、多元录取”的改革方向。而高考改革的最终指向,则是推进素质教育。
【记者点评】从统一走向多样,从招考合一走向招考分离,最终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以统考为主、统分结合的多元招生考试制度。这将是今后高考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因材施考”有可操作性吗?
在今年的高考录取中,报考山东临沂师范学院中文专业的12名考生因“综合素质”的原因而被退档。一时间,“综合素质评价”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许多学校往往用考什么来决定教什么,把高考作为评价教育的终极结果。因此,教育部要求,高校录取就要在高考成绩基础上逐步增加对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及综合素质的考察。一些高水平大学要深化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可进一步探索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与学校测试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选拔办法;示范性高职院校和条件成熟的省市,可将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学校组织的考试成绩相结合作为录取依据。
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大学录取标准,有可操作性吗?中央教科所研究员曾天山认为,从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来看,是可行的。已实施“新课改高考”的天津市,今年高校招生就打破了以往单纯依据高考分数选拔人才的状况,规定可以参照学业评价部分和非学业评价部分来全面衡量考生。
【记者点评】推进高考制度改革,要让高考充分发挥为高校选人的主体功能,平衡各方利益,从相对单一的形式逐步走向多样化,最终实现“因材施考”。
“素质高考”会否造成不公?
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而教育公平则是衡量社会公平的底线。
近年来,高校招生计划新增部分主要向西部倾斜;教育部直属院校减少所在地的招生计划……这一切都是使高考更加趋向于公平的具体举措。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教授指出,公平公正是高考制度的核心价值,是社会对高考最为关注的一个方面。如今公众对考试公平公正的要求和期望比以往更高。
对于吉林省明年将实施的“新课改高考”,吉林省的一些中学校长在寄予期望的同时也表示,“素质高考”应充分考虑城乡差别。城里孩子有条件学习艺术、培养特长,不少农村家庭却负担不起这样的费用。“素质高考”会不会造成新的不公平,值得社会关注。
高考配套改革也是保证高考公平的必要举措。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认为,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和严格的奖惩机制,也是高考配套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发现学生档案失实,就应对学校领导和直接负责的教师问责。
【记者点评】相信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考将越来越制度化、规范化;期待教育部门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切实遏制“点招”、“招生收费”及艺术类专业招生中的不正之风,进一步促进和巩固高校招生的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