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文如其人,足矣【实用3篇】

时间:2018-02-06 09:47:1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文如其人,足矣 篇一

文如其人,足矣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而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文人的奉献与努力。在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中,有一篇作文题目正是“文如其人,足矣”。这个题目要求我们从文化与人的关系出发,探讨文化对人的影响以及人对文化的塑造。对于这个话题,我深有体会。

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它是一种传承、一种积淀,更是一种传承。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不仅仅是他的学识水平,更是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正如一句古语所云:“文以载道,人以载德。”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都是他内心深处文化思想的体现,是他所受教育和培养的结果。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文化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它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提供了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一个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人,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法。其次,文化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滋养剂,它能够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人的审美情趣和美感。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人,能够欣赏美的事物,从中获得灵感,创造出更多的美。最后,文化是人类道德观念的源泉,它能够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一个具有高尚文化素养的人,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秉持正义和公平,为社会作出贡献。

然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人的努力与奉献。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我们应该通过学习和阅读,了解和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先贤的智慧和思想。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参与到文化的创造中去,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文如其人,足矣。文化是一种力量,它能够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人的奉献与努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和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让文化成为我们的灵魂和力量。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文如其人,足矣 篇二

文化与人的关系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又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在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中,有一篇作文题目是“文如其人,足矣”,要求我们从文化与人的关系出发,探讨文化对人的影响以及人对文化的塑造。对于这个题目,我有着自己的思考。

首先,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文化是一种精神财富,它能够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一个人所接受的文化教育和熏陶,会直接影响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化能够塑造人的个性和品格,使其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有思想深度、有创造力的人。同时,文化也能够提供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和方法,拓宽人的视野,提高人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渗透到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以精神上的滋养和力量。

其次,人对文化的塑造也是至关重要的。正如一句古语所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人是社会的一员,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也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人,能够对文化传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文化。同时,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创造力来塑造文化,为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人的创造力和智慧是文化的源泉,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综上所述,文如其人,足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能够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而人对文化的塑造也是至关重要的,人的创造力和智慧是文化的源泉,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和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让文化成为我们的灵魂和力量。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文如其人,足矣 篇三

浙江2015年高考满分作文:文如其人,足矣

  一位文人,在不同时代、不同心境下的立身行事和立言行文,总是会有出入的,他们的人品与文品,不免会随之有变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如其人,足矣满分作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作文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提示

  中国传统强调“颜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外国则认为写作仅是一种技艺,与人品无关。如果从这方面切入,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

  除此,如果联系现实,“颜文不一”的例子,时常可见。新闻上经常看到“语言腐败”的例子,官员在位置上,对反腐败等问题夸夸其谈,然而实际上自己就是一个腐败的人。

  学生也可以联系自己,平日里的命题作文,有多少是假话,空话,套话。这也都是语言的腐败。当然,你也可以想想歌德,想想莎士比亚,文章是这么的棒,人是这么的小气;也可以想想创出瘦金体的宋徽宗赵佶。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优秀吧作文】

  文如其人,足矣

  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还是“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我想,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给出绝对的答案:一致、不一致或居中。这正如人们对罗兰•巴尔特关于读者的诞生是否必须以作者的死亡为代价,即“作品一旦完成,作者就死了”的争辩。但是,人的心里都是有一杆秤的,总有关于自己心底最真实的想法,而我也来说说对于“文章”与“人品”是否一致的浅陋见识。

  无论是古时,还是在现代,纵然有这样一些,在寒窗苦读了十几年之后学会了用文章这个载体进行标榜包装的人,他们虚矜矫饰、时髦跟风。不说那诗风广阔、满篇仁义道德的杨广——隋唐两代代表性的诗人之一——实则横征暴敛、残民以逞;也不说如今物欲横流中昧着良心写下一篇篇伪装的文章,有其暗藏着的用途的人。

  我只说,这让我想起了孔夫子关于“文质”的关系:“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更让我想到了孔老夫子“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的“仁”与“礼”的关系。因此,我不排除世上有小人——表里不一,也不排除文章与人品,实则相悖。

  然而,我始终相信,瑕不掩瑜,文如其人。

  从一个做了近20年学生的角色转换到了如今从教数年的青年教师,我深深感受到我们所学的文章是如此充满着强大正能量,你能想到的所有景仰的字眼都可以用在对它们的评价上。我可以熟练背诵出如诗一样的“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在特定时期朱自清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对自由境界的向往的逼真写照;我还能闭着眼睛在秋雨天感受“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凄清意境,看见一个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丈夫离世而孤独、寂寞、抑郁的易安居士。我更能深刻感受“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的文字背后,深藏着那忍受宫刑只为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记》的太史公……

  如此的文字与情感表达,我读不出他们的虚情假意、矫揉造作,我只看到他们的真情流露。

  因此我不想再回顾那让人看着充满希望与快乐、如此珍惜与感恩生命却出自一个盲聋人之手的海伦凯勒的《假如三天光明》,那样的文字阅读,让我感到希冀的'同时,有些心痛;我也不想再回首在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甚至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史铁生,如何能够写下这给予他和我们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

  我只想说,听一听屈平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读一读杜拾遗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品一品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为国为民为读书人而忧心忡忡的硬汉子。再查一查他们的立身行事,不难发现,他们写下如此掷地有声的文字,以诗明志,能不是他们的真情实感么?

  这些都是真性情的诗人、词人、作家,或者统称文人,都是坐言立行者,人品高,文品亦高,理应受到我们的千载敬重。对他们来说,“文如其人”是名副其实的。

  当然,一位文人,在不同时代、不同心境下的立身行事和立言行文,总是会有出入的,他们的人品与文品,不免会随之有变化。这就如鲁迅先生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我想我们不必要纠结是“文如其人”还是“人文相悖”,只需吟诵一下“脑瘫诗人”余秀华的那句“稗草,也有提心吊胆的春天”吧,它会让我们成为一位文如其人者,这就够了。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文如其人,足矣【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