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征文【精简6篇】

时间:2019-09-02 01:32:4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清明节征文 篇一:怀念逝去的亲人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祭祀亲人的日子。每年的清明节,我会带着鲜花和祭品,来到祖先的墓前,默默地向他们表达思念之情。清明节,对我而言,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让我有机会怀念逝去的亲人。

我记得小时候,每逢清明节,全家人都会一同前往祖先的墓地,给逝去的亲人上坟。那时的我并不明白死亡的含义,只是觉得清明节是一个庄重的日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明白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也开始懂得珍惜眼前人。

清明节,我会为逝去的爷爷奶奶献上鲜花和食物。虽然他们早已不在人世,但他们的爱和关怀一直在我心中。爷爷曾经是我童年的伙伴,他总是带我去看河边的鸭子,教我种菜和钓鱼。奶奶则是一位慈祥的老人,总是无微不至地照料我。每当我想起曾经的时光,心中总是充满了感激和怀念之情。

此外,清明节也是我怀念一位至亲的日子——我的父亲。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留下了我和母亲。我对他的印象模糊,只是通过母亲的讲述了解他的一些事迹。清明节,我会为他献上鲜花和祝福,希望他在天堂里能够幸福安康。

清明节,是一个让我有机会怀念逝去的亲人的日子。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们常常忽略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关怀。而清明节,正是一个让我们停下脚步,回归内心的时刻。逝去的亲人虽然不在身边,但他们的存在对我们来说永远都是重要的。通过祭扫和怀念,我们可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和思念之情,也可以更加珍惜眼前人,过好每一天。

清明节征文 篇二: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之一,起源于古代的寒食节。清明节是一个独特的节日,不仅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承载着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先,清明节是一个向先人祭拜的日子。中国人有着深厚的先祖崇拜传统,清明节是人们祭拜祖先的时刻。在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烧纸、献上祭品,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尊敬和思念之情。这一传统不仅体现了对祖先的敬仰,也有助于传承家族的血脉和文化。

其次,清明节也是一个重视生态环境的节日。清明节的前后正是春天万物复苏的时节,大自然开始呈现出勃勃生机。人们在清明节期间,常常会外出踏青、郊游,欣赏春天的美景。同时,人们也会借此机会关注环境保护,提倡绿色出行、文明祭扫,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中蕴含着对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此外,清明节还有着丰富的民俗活动。比如插柳、踏青、放风筝等传统习俗,都是人们在清明节期间欢度时光的方式。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加人们的娱乐和休闲,也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清明节的文化内涵通过这些活动得以传承和发扬。

总之,清明节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节日。它不仅是人们怀念逝去亲人的时刻,也是一个重视环境保护、弘扬传统文化的节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通过祭扫、踏青等活动,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同时也让我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清明节的文化内涵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能够停下脚步,回归内心,感受生命的真谛。

清明节征文 篇三

  到了山脚下,我看见两边的树木郁郁葱葱,地上的花五颜六色,好看极了。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英雄墓碑前,老师叫我们不要大声喧哗,接着,我们向英雄们默哀3分钟,在这3分钟里,我想到了他们为了我们的祖国而牺牲真是一个大英雄。

  4月5日清明节的下午,我们四年级的学生到烈士陵园去跟烈士扫墓。从学校出发,我们排起长长的队伍就像一只长龙似的。我是班上的领队,拿着旗杆,带着我们的同学在街上行走,朝着烈士陵园的地方去。

  到了山脚下,我看见两边的树木郁郁葱葱,地上的花五颜六色,好看极了。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英雄墓碑前,老师叫我们不要大声喧哗,接着,我们向英雄们默哀3分钟,在这3分钟里,我想到了他们为了我们的祖国而牺牲真是一个大英雄。3分钟完以后。有学生代表讲话,讲的是英雄为祖国顽强战斗,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壮举,抒发了他们爱国的精神。再是,为这些英雄们唱歌献花环。最后,为这些烈士英雄们献白花表达了我们对英雄们的崇敬。献完白花,我们又来到了烈士英雄的纪念博物馆。在这里面我看到了黄继光、赵一曼......这些都是为了我们的祖国和平、解放而牺牲的,才有了今天。参观完以后,我们就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烈士陵园,在回来的路上,我在想:要是没有了这些保卫祖国的英雄,就没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了。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啊!

清明节征文 篇四

  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唐朝诗人杜牧写的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清明节是24节气之一,是一个传统的民俗节日。每当到清明节时,人们都会去扫墓踏青植树等。一提起清明节还得从介子推的故事说起。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重耳在外流浪19年,介子推一向跟着,立下了大功,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要给介子推做官,介子推不愿意做,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十分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清明节征文 篇五

  清明,一个很传统的节日,一个历来受中国人重视的节日,也许是到上海来的这七年以来,没有过过清明,或者是每次都在清明去烈士碑扫墓,使清明在我的潜意识中失去了本质上的意义。

  在清明前几天听同学说着要去乡下扫墓时,我心里就很难过。一种抑制不住的哀伤在我心头蔓延。直到早上路过桥边,看到东边那块墓地上,青葱掩映不住来往的人潮,一些私家车安静的停在路边,暗示着他们特地而来。没有预兆的,那种疼痛蔓到我的指尖,我的泪很冲动地想要滑出眼眶。

  不论怎样,这些人做的事,这些每个人分内的事,我一辈子都不能做。从举家迁徙后。外婆、小姨,还有祖祖辈辈葬在老家泥土里的亲人,如今,都已被无情的水淹没,荡然无存。

  我至今无法忘记临走时的情景,那些跪在坟堆前悲痛的哭声,多少泪洒在坟前。当我们烧完纸钱,拔完坟堆上的杂草,擦净碑上的污泥时,多少人倔强的趴在坟前不肯离去。要知道素以土葬的家乡,尸骨无存,是多大的忌讳。而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又是何等的罪过?一些哭昏的老者,他们的内心是何等的悲怅,他们又会遭到多少良心的谴责?

  也许土葬的家乡风俗就注定了三峡人要历经许多内心的挣扎。

  “每逢清明倍思亲”,多少的移民想要祭祀先祖,磕头烧香,可现在只是奢望。三峡那给多少人带去福利的水,却冲垮了那里人曾今的家园,祖辈的坟茔,更冲垮了多少人那份思乡的情愫。

  多少人渴望回到家乡,再回到他们的身旁,深切的叫声已故的亲人。可是我们已经没有家乡,那里没有了我们的立足之地和栖身之所,更没有能实现我们扫墓愿望的地方。思念是一种病,潜伏期是你拥有之时,发作期使你失去之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思乡之人欲断魂。

清明节征文 篇六

  还下着如丝如毛的细雨,新生的叶上像抹了层油,使叶片晶莹透亮。

  又是清明,又是小雨,看着那雨,从天而降。尝尝,好像还略带咸味,难道这是先人们的感动之泪?

  我带着疑惑跟随着长辈们走着,不久就来到了奶奶的坟前。新生的树木围绕在她身边,那又是年轻的一代。四周静静的,只剩下细雨的沙沙。

  带着思念,我们与长眠于地下的先人进行心灵对话数秒,随后伯伯说话了:“我们都来看您了,给您扫墓来了!”伯伯很激动,好像真见到了奶奶,又听到了那曾经最动听的声音——母亲的呼唤。

  他慢慢地蹲下,眼角露出了一滴浊泪。他点燃了三炷香,轻轻的,缓缓地插进了泥土。无言的泪无声地划过他的脸颊,它送去了思念,祝福,折射着曾经的一幕幕普通的回影。

  捡完了春天的残叶,我们汇在一起点燃了火种。爷爷,伯伯、姑姑、爸爸,我们拿着天国的钞票,捎进火里,捎去祝福与思念。

  那一份份糊包上的名字,曾经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人生苦短,生死之别。那曾经岁月中的一幕幕被我们看的太过平常,不懂得体会其中的真情,待到失去才懊悔。

  望望上面的树叶,再过些日子也会长大、成熟、飘落;人也经过童年、青年、壮年、老年。人一代代的延续,最后化作的只是一把泥土。走过一生,平凡一生,错过一生。但人仅此一生,似乎该为这世界留下些什么。是得,不仅是为世间留下一块墓碑,更该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火灭了,人散了,又只留下一块冰冷的墓碑。而墓里的灵魂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我知道,日后我也会化为一把泥土,一块墓碑。而我的灵魂,我的思想,我的品质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那么,这一生!我就不枉走过!

清明节征文【精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