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差异论文怎么写范文6篇(推荐3篇)

时间:2011-02-08 07:49:1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篇一:区域差异论文怎么写范文6篇 篇一

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地区之间在某一方面的差异或不平衡现象。在撰写区域差异论文时,需要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区域差异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以下是一篇关于城市发展差异的论文范文,供参考。

标题:城市发展差异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以中国城市发展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发展差异的原因和对策。通过对政府政策、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分析,发现城市发展差异主要受到政府政策引导、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加强政府引导、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发展差异;政府政策;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对策建议

1. 引言

城市发展差异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在经济、社会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城市发展差异不仅存在于国内,也普遍存在于全球范围内。因此,研究城市发展差异的原因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城市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

2.1 政府政策的差异性

不同地区的政府政策差异是导致城市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在经济、教育、科技等方面的政策引导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政府政策的不同会导致不同地区在资源配置、产业布局等方面存在差异。

2.2 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城市发展差异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一方面是由于资源禀赋的不同,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政策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2.3 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产业结构的不平衡也是导致城市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差异,一些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依赖于某一产业或某几个产业。而另一些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多样化,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 解决城市发展差异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政府引导

政府应加强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作用,通过制定统一的政策,促进资源的均衡配置和产业的合理布局。政府还应加强对落后地区的扶持和支持,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3.2 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资源配置是解决城市发展差异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合理调整资源配置,使得资源能够更加均衡地分布在不同地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也要加强对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3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解决城市发展差异的关键之一。通过鼓励企业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方向升级,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4. 结论

城市发展差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原因涉及政府政策、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等多个方面。解决城市发展差异需要加强政府引导、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只有通过综合的政策和措施,才能实现城市发展的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铁军, 范涛. 城市发展差异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 经济导刊, 2018(04):64-65.

[2] 陈萍. 城市发展差异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 中国改革, 2019(16):98-100.

篇二:区域差异论文怎么写范文6篇 篇二

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地区之间在某一方面的差异或不平衡现象。在撰写区域差异论文时,需要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区域差异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以下是一篇关于教育资源差异的论文范文,供参考。

标题:教育资源差异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以中国教育资源差异为研究对象,分析教育资源差异的原因和对策。通过对政府投入、学校布局、教师素质等方面的分析,发现教育资源差异主要受到政府投入不足、学校布局不合理和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增加政府投入、优化学校布局和提高教师素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教育资源差异;政府投入;学校布局;教师素质;对策建议

1. 引言

教育资源差异是一个严重影响社会公平的问题,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机会。因此,研究教育资源差异的原因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教育资源差异的原因分析

2.1 政府投入不足

政府投入是影响教育资源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学校设施、教学设备等方面的资源匮乏。而另一些地区的教育经费投入较高,学校设施、教学设备等方面的资源相对充足。

2.2 学校布局不合理

学校布局的不合理也是导致教育资源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地区的学校数量相对较多,学生人数相对较少,导致学校的教育资源利用率较低。而另一些地区的学校数量相对较少,学生人数相对较多,导致学校的教育资源利用率较高。

2.3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教师素质的参差不齐也是导致教育资源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地区的教师素质较高,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而另一些地区的教师素质较低,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3. 解决教育资源差异的对策建议

3.1 增加政府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经费的占比,确保各地区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保障。同时,还应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监管,确保教育经费的使用效果。

3.2 优化学校布局

优化学校布局是解决教育资源差异的重要途径之一。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学校的数量和规模,确保学校的教育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还可通过合并、调整学校,提高学校的教育资源利用率。

3.3 提高教师素质

提高教师素质是解决教育资源差异的关键之一。政府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同时,还应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建立健全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

4. 结论

教育资源差异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原因涉及政府投入、学校布局、教师素质等多个方面。解决教育资源差异需要增加政府投入、优化学校布局和提高教师素质。只有通过综合的政策和措施,才能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和公平。

参考文献:

[1] 张晨, 唐丹. 教育资源差异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 教育研究, 2017(12):85-87.

[2] 李红梅, 王晓宇. 教育资源差异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 教育教学评论, 2018(02):99-101.

区域差异论文怎么写范文6篇 篇三

区域差异论文怎么写范文 第一篇

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组内差异的贡献度的变化较为简单,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态势.从表3看到,新疆的组间贡献率远远高于组内贡献率;但组间贡献率是递减的,而组内贡献率却是递增的.由此可见,全疆三大区经济差异主要是由组间差距造成的,但组内差距在加大,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要完成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目标,不仅要缩小三大区之间差距,还必须注意缩小三大区域内部的经济差距.

参考文献

[1]闫仲勇,杨芮华.中国农村区域经济差距及其收敛性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7,(6):12-18.

[2]李旸,陶向伟,刘旗.河南区域经济差异的泰尔指数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1):116-120.

[3]韩颖.河南省农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9,(5).

[4]韩春鲜,马耀峰,罗辉.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与演变机制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0,(5):449-455.

[5]徐合雷.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测度与分解[J].新疆农垦经济,2009,(12):14-17.

[6]李松霞.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及对策[J].科技和产业,2010,(7):9-11,22.

[7]张宁,卫海燕.基于泰尔指数的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5):183-186.

[8]鲍辉.中国四大经济区经济差异分析—基于泰尔指数的分解分析[J].中国发展,2010,(8):77-80.

[9]闫仲勇,杨芮华,王丽红.中国农村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6,11(1):105-108.

[1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xxx.新疆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区域差异论文怎么写范文 第二篇

河南省旅游经济差异演化特征

总体差异特征由表1中三个反映旅游经济总体差异的指标变动趋势来分析,河南省旅游经济差异变动程度虽然并不激烈,但是却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即2003~2009年期间,区域旅游经济总体差异趋于扩大;而2009年后,此种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区域差异开始减小,但2012开始有所反弹。上述分析是从总体上描述了河南省旅游经济差异特征,为了更为具体地明晰总体差异的来源及其构成,并对区域差异的形成机制进行深入的因子剖析,下文进一步利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对总 体差异进行结构和地区分解。

结构差异特征:G、Gd、Gf分别为旅游总收入、国内旅游收入、旅游外汇收入的基尼系数,Sd、Sf为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的占比。Pd、Pf是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基尼系数对总体的'贡献率。(1)从各分项基尼贡献率看,2003年以来,历年国内旅游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都远高于入境旅游,平均贡献率高达到。可见,河南省旅游经济差异主要是由国内旅游差异造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旅游收入占总体旅游收入份额较大,其历年平均份额高达98%。这也印证了入境旅游发展差异状况难以真实反映出区域旅游整体差异状况。(2)从各分项基尼系数数值看,历年旅游外汇收入基尼系数都大于国内旅游收入基尼系数,定量说明了入境旅游差异程度大于国内旅游差异的现实。另一方面,从具体差异程度看,国内旅游收入基尼系数范围在~,历年均大于,表明国内旅游收入在空间上的分配不太合理,收入差距过大,国内旅游发展不太协调;而旅游外汇收入基尼系数范围~之间,都高于,说明旅游外汇收入地区差异悬殊,入境旅游发展极不平衡。这也体现在旅游外汇收入集聚在入境旅游热点地区上,旅游外汇收入排名前四的郑州、洛阳、焦作、开封四个地区收入之和历年占比高达。

地区差异

特征利用泰尔指数可分解性,将河南省旅游经济差异进行地区分解。给出了泰尔指数地区分解的结果,可以看出:1)从地带内和地带间比较看,旅游经济的地带内差异和地带间差异程度相当,2003-2006年间,地带内差异程度略高于地带间差异,2007年以后,旅游经济差异主要是由地带内差异贡献;2)从地带内部差异构成看,中原城市群内部差异是地带内部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郑州、开封、洛阳、焦作四个增长极与其他地市的差异导致了中原城市群内部差异,而豫北、豫西豫西南、黄淮三个地区内部差异程度不大,这种旅游经济局部协调发展只是低水平的趋同,对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意义不大。

河南省旅游经济收敛特征检验

α收敛特征经过对2003-2012年间各市人均旅游收入对数标准差的计算,看出河南省旅游经济整体表现出一定的发散趋势,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收敛特征:2003-2009年,α指数逐年上升,表现为明显的发散迹象,区域旅游经济差异持续扩大;2009-2012年,α指数有所下降,表现出一定的α收敛迹象,但旅游经济差异程度仍高于2003年的初始水平。β收敛检验利用巴罗回归方程检验了2003-2012期间河南省旅游经济的β收敛性。在样本检验的全时段内,河南省旅游经济表现出微弱的发散性,但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而2003-2009年,β值为正值且在统计意义显著,具有明显的发散性;2009-2012年,β值为且在统计意义上显著,表明从2009年开始河南省旅游经济开始出现绝对β收敛迹象。从经济意义来解释,2003-2009年,河南省旅游经济落后地区增长速度低于发达地区,区域差异有扩大的趋势;2009-2012年,虽然落后地区增长速度高于发达地区,区域差异有所缩小。这与α收敛检验结果也是一致的。

区域差异论文怎么写范文 第三篇

由于新疆地域辽阔,各地州自然禀赋、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等差别很大,使新疆各地州区域农业经济水平差异很大。而农业总产值增长、非农行业产值增长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是体现农业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方面。区域经济差异可以通过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类指标加以衡量。因此,选择2000-2012年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州直属县(市)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和田地区和喀什地区共8个地州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作为量度指标,通过比较其变异系数和标准差两个相对差异指标的变化,来反映13年间新疆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标准差由2000年的,增加到2012年的,增长了倍,增速也逐年提高,而变异系数虽有小幅波动,但也一直稳定在34%左右,表明各地州农业经济差异正逐年稳步扩大。比较2012年新疆南、北部10个地州的部份经济指标。总体上北疆五地州的GDP为南疆五地州的倍,而南疆五地州农业生产总值比北疆高亿元;人均GDP北疆普遍高于南疆,但位于南疆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GDP高于北疆3个地州,人均GDP为10个地州中最高,说明造成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已由地域性向结构性转化,地区经济专业化分工进程加速。由于Ward法并未给出合并成几类,根据表2给出的统计量可以看出,伪F统计量在归为3类时较大,说明归为3类较好;伪t2统计量在归为1类、2类时较大,由于伪t2统计量越大,表明上一次归类的效果好,也表明归为3类较好,因此将南疆5个地州分为3种类型。结合聚类分析过程和树形图,可将南疆五地州的农业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分为以下3类:

1)非农经济主导地区,包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2)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地区,包括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

3)农业经济落后地区,包括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田地区。前4个主成分的特征值、相邻两个主成分特征值之差、每个特征值所解释的方差贡献率和累积比例。可见,主成分一、二的累积贡献率已达,远大于85%,已经能较好地概括原始变量,而主成分三、四的特征值小于1,说明其对原始变量的解释力较弱。因此,选择主成一、二作为分析变量。此时,两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表明其包含了原22项指标信息的,已足够反映原有指标的信息。表4为22个评价指标对应于前两个主成分的特征向量(载荷量)对于前两个主成分的因素载荷量的贡献率。通过各主成份的载荷可对各主成份作出符合现实意义的解释:主成分一(PCR1)包含了全部信息量的,在X5、X7-X11、X13-X16、X18、X19、X21与X22上有较高正载荷。可见,PCR1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区域农业生产规模、资本投入与经济效益,体现的是区域农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因此,称PCR1为农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因子。主成分二(PCR2)包含了全部信息的,在X1-X3与X20上有较高正载荷;在X4、X6、X12、X17上有较高负载荷。可见,PCR2反映的是区域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农业劳动力供给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人口及其结构、农业劳动的经济收益和农业劳动力宏观需求等。因此,称PCR2为农业劳动力要素因子。在PCR2上喀什地区与和田地区的得分较高,分别为和,表明其在农业劳力要素方面具有较强优势,两地区少数民族人口、乡村人口占地区总人口和农业从业人数比例高,反映出这两个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而农业劳动力投入水平高,农业发展仍为粗放型,其农业经济是建立在较高的资源和资本投入上;巴州在PCR2上的得分最低,其非农产业吸收和消耗了大量劳动力,使区域农业劳动力无法支持和满足农业生产与发展的需求。因此,造成南疆地区农业经济区域差异的因素可归纳为两个主要方面,即农业综合发展水平与农业劳动力要素。从南疆5地州农业经济综合竞争力得分情况来看,喀什地区农业经济综合竞争力在南疆5地州中居第一位,得分远远高于排名第二的阿克苏地区,第三为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农业经济综合竞争力最强,其人口达415万,为南疆人口最多的地区,耕地面积达,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发展基础等方面的较强优势,是喀什地区农业经济综合竞争力具有较强优势的主要因素;克州最弱,属典型民族贫困地区,其人口较少且土地总面积中平原仅占10%、山地占90%,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仅,自然条件较差、耕地资源严重不足和劳动力素质偏低等,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见,近年来由于各类援疆政策和较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大了对南疆地州的援建力度,使得南疆地区的经济获得了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喀什地区在建立经济特区以后,对其周边地州经济产生了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喀什地区已逐步成为南疆经济中心,表现出了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

区域差异论文怎么写范文 第四篇

表2反映了1998年到2012年间新疆泰尔指数值的变化情况.由表2可知,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变化呈现出波动态势,并且这种态势变化较为复杂.1998年新疆的经济差异为,而到2012年则进一步上升为.就各个时期段来看,1998年—2001年间新疆泰尔指数由上升到,这说明在此期间内新疆的区域经济差异是不断扩大的;在经历了2002年短暂下降之后,2003年—2006年之间又呈现出扩大态势,泰尔指数由2003年的061628,增长到2006年的088176,2007年又下降为,在2008年的情况下稳步下降至2010年,到2012年时间段内又出现波动变化.但是,从总体来看新疆区域经济差异呈现出不断加剧的态势.

区域差异论文怎么写范文 第五篇

解题思路:本题是选取了黄河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个典型区域做对比,比较农业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和环境问题.这两个区域之所以典型,就在于它们分别代表了我国北方与南方两大区域.这样,题目就落实到南北方地理特征的比较上来了.与珠江三角洲(南方)相比,黄河三角洲(北方)未利用土地数量大、光照条件好等,但在开发过程中可能产生土壤盐碱化、对黄河湿地的破坏、水资源短缺等生态环境问题.

笔者在教学“我国南、北方差异”这部分内容时,就用了类似比较法:用东北特产干白菜(图5)与绍兴特产霉干菜(图6)做了一个制作流程上的比较:霉干菜需要腌制,而干白菜需要自然脱水晾干,这正是由于南北方的气候差异所导致的制作方法不同.

总而言之,综合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是笔者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尝试的几种方法.在深化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地理教师就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课改的精髓深入到实际的地理教学中去.

区域差异论文怎么写范文 第六篇

库兹涅茨比率及其分解

2000-2012年南疆地区农业人口比重大于其农业产值的地区个数始终保持不变,即m=4,南疆地区仅巴州农业人口比重小于其农业产值占全疆比重,其他4个地州人力资源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从库兹涅茨比率分解值上来看,低收入人群人口比重变化趋势明显表现为相对稳定的两个阶段,即2000-2005年为第一阶段,低收入人群人口比重基本维持在α=左右;2006年以后为第二阶段,α一直维持在左右(图4),表明低收入人群人口比重在2005年以后有所下降,其收入比重有所提高,使2005年以后k开始下降。而k与β的变化曲线高度相似,均表现为3个阶段,即2000-2005年的稳定上升阶段,2006-2009年的逐步下降阶段,2010年以后的快速上升期。在2000-2005年期间,高收入人群收入比重明显上升,使得k也随之上升;在2005-2009年期间,高收入人群收入的比重开始下降,低收入人群比重下降且趋于平稳,使得k也随之下降;2010年以后,高收入人群收入的比重迅速上升,而低收入人群比重基本没有变化,这种高度同步现象,表明高收入人群收入比重对k的影响趋于增强。可见,农业人口中的高、低收入人群及其收入比重的差异逐渐提高,加剧了南疆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地区间的农业区域经济差异增大。综上分析表明,南疆地区农业经济差异正在增大,而南疆地区低收入人口及其收入所占比重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影响较小,高收入人群人口及收入比重的变化是影响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波动的主导因素,特别是2009年以后,进入高收入人群及其收入比重的迅速加大,导致不平衡性急剧上升。南疆五地州中除巴州外,其余4个地州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也是造成农业经济区域差异的重要因素。

区域农业经济差异的预测

9698,大于,表明2013-2020年间的区域农业经济差异将会延续2005-2012年的发展趋势,区域农业经济差异增大的可能性很高。区域经济差异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区域经济发展初期,一般采取倾斜发展战略,伴随着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库兹涅茨比率k)的增大,经济增长速度会相应的提高,当差异达到合理值(k0)时,增长速度达到最大(v0)。如果k继续扩大,区域经济对差异的耐受力减弱,出现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增长速度也会开始回落,这时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增长速度会继续下降,随着各种矛盾的积累及爆发,就会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甚至导致区域经济停滞。以库兹涅茨比率(k)作为度量区域经济差异的指标,以农业经济增长速度(v),利用SAS统计分析软件可得非线性回归方程为:v=(8)对公式(8)求一阶导得:v'=(9)令v'=0,得:k0=,v0=,而2012年的库兹涅茨比率k为,大于k0,表明南疆区域农业经济差异已经超过警戒水平,农业经济对区域差异的耐受力减弱,并已开始对南疆农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产生负影响。

区域差异论文怎么写范文6篇(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