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论文【实用3篇】

时间:2018-01-02 08:47:4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论文 篇一

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引言:

幼儿时期是孩子学习规则意识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规则意识有助于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发展。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以帮助他们成为遵守规则的好孩子。

一、建立明确的规则和期望

幼儿对规则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我们需要给他们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例如,我们可以告诉幼儿在公共场合要保持安静,或者在用餐时要注意礼貌。同时,我们还要教导幼儿规则的重要性和合理性,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规则。

二、示范规则的遵守

幼儿往往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习。因此,我们作为成年人要给幼儿树立榜样,始终遵守规则,并且在与他们互动时,注重规则的执行。例如,我们可以与幼儿一起整理玩具,告诉他们这是我们的责任和规则。通过示范,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规则的遵守。

三、奖励和惩罚的使用

奖励和惩罚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有效手段。当幼儿遵守规则时,我们可以给予他们表扬和奖励,例如夸奖他们的表现或者给予小礼物。这样可以增强幼儿遵守规则的动机和意愿。另一方面,当幼儿违反规则时,我们可以采取合适的惩罚措施,例如暂时限制他们的某项活动或者给予适当的惩罚。通过奖励和惩罚的使用,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和后果。

四、与幼儿沟通和解释规则

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我们需要与他们进行沟通和解释规则。当幼儿违反规则时,我们可以与他们进行谈话,告诉他们违反规则的原因和后果,并且帮助他们理解正确的行为方式。通过与幼儿的沟通和解释,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规则。

结论:

幼儿的规则意识的培养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幼儿明确的规则和期望,并且通过示范、奖励和惩罚、沟通和解释等手段来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只有在良好的规则意识的引导下,幼儿才能够成为遵守规则的好孩子,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论文 篇二

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

引言:

幼儿的规则意识是他们道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我们需要制定合适的培养策略。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培养策略,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一、游戏与角色扮演

游戏和角色扮演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有效方式。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规则的作用和重要性。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家庭角色扮演,让他们扮演家庭成员的不同角色,体验家庭规则的制定和遵守。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规则。

二、绘本和故事的运用

绘本和故事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工具。通过阅读绘本和讲述故事,我们可以向幼儿传达规则的内容和含义。例如,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关于规则遵守和违反的故事,让幼儿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来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和后果。通过绘本和故事的运用,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规则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团队合作和社交活动

团队合作和社交活动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团队合作和社交活动,幼儿可以与他人共同制定和遵守规则。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团队游戏或者小组活动,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并且遵守共同制定的规则。通过团队合作和社交活动,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规则。

四、情感教育和情绪管理

情感教育和情绪管理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环节。幼儿的情绪和行为常常与规则意识相关。因此,我们需要教导幼儿正确的情绪管理技巧和行为方式。例如,我们可以教导幼儿如何通过表达情感和沟通来解决冲突,以及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通过情感教育和情绪管理,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规则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结论:

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需要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游戏与角色扮演、绘本和故事的运用、团队合作和社交活动、情感教育和情绪管理等策略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家长和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和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策略,并且通过不断的引导和实践,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规则意识,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论文 篇三

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论文

  “老师,乐乐把颜料弄到我脸上了。”贝贝大声叫了起来。

  此时的我正忙于在另外一组指导呢,听到贝贝的大声喊叫,我头也没抬一下,就说“不许把颜料弄到别人脸上、身上。”

  本以为这大声的喝止会让情况好转,哪知道:“糟糕!黄颜料里有其他颜料了,还怎么做实验呀”豆豆紧接着也大声喊了起来。

  

“老师,我们组的颜料都变成黑色的了,还怎么做实验啊!”第二组的凡凡也不甘示弱的大声报告着。

  “希希你的头发变成红色了。”乐乐的一句话顿时引来了组内孩子的围观。

  这是我的一节科学活动“颜色的变化”,我为每组幼儿准备了红色、黄色、蓝色的水粉颜料各一盘,水粉笔若干,记录纸六张。要求孩子们把两种不同的颜色加在一起观察颜色的变化,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在活动前只想着材料挺简单的,就是颜色的混合并观察其变化,而且在以前的科学活动中我也很注重孩子们的动手操作,经常会投放材料让他们自己探索,便料想在今天的活动中孩子们一定会按照我设想的意图完成操作的,而且现在不是也提倡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要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探索环境,因此本着这两点在活动中孩子们操作的环节我什么要求都没有,就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为他们提供的材料就让孩子们自己去操作了,结果┈┈

  现在孩子们的状况简直可以用一团糟糕来形容,有的孩子脸上都是颜料,有点孩子衣服上都是,有的桌子上都是,有的颜料都变成了一片漆黑。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只能草草结束了本次活动。

  活动结束后我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本次活动的无效归结于活动前我的准备不够充分。我只是剃头担子一头热的自顾自想幼儿的发展水平是怎样的,却没有结合班中孩子的年龄特点来考虑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

  同时我想我在解读《纲要》的过程中我出现了严重的理解错误,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无任何要求的自由开放的'活动环境和氛围,真能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吗?从今天的活动看来回答是否定的。事实上,在混乱和没有规则的状态下,幼儿无法专注进行玩色实验,由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兴趣点可能不在老师要他们完成的操作活动中,而是让诸如颜色弄到别的小朋友身上去了,活动用老师提供的颜色做一些他们喜欢的实验上去了,而部分在活动中比较自觉的孩子只能用叫喊发泄着对某些幼儿破坏活动常规的不满。由此可见,自主需要一定的规则作为基础,没有规则,自主就是一句空话。

  在幼儿操作活动中尤其是一些动手实验的活动中,在操作前教师一定要清楚地将规则和要求告诉了幼儿,因为这种规则和要求既能规范幼儿的操作行为,又能引发和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索、发现。

  活动能否顺利进行且取得预期效果,需要一定的秩序和协作,而秩序需要规则来维护,协作亦需规则来保障。我们不必担心规则会“束缚”幼儿的自主活动,重要的是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自觉遵守。这样既能维护秩序,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使幼儿真正得到自主发展。

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论文【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