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教案(推荐3篇)

时间:2016-01-02 08:46:5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议论文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如何提出鲜明的观点;

3. 学会用恰当的论据和论证方式支持观点。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一些议论文的例子,包括有鲜明观点和没有鲜明观点的;

2. 提前准备一些与学生相关的话题,如是否应该禁止学生使用手机等。

教学步骤:

Step 1:引入议论文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

教师给学生介绍议论文的定义和特点,如:

议论文是一种以论述为主的文章,通过提出观点、论证和论据来支持观点。特点是观点鲜明,论证严谨,论据充分。

Step 2:分析例子(15分钟)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例子,让学生分析哪些例子的观点鲜明,哪些例子的观点不鲜明,并让学生找出原因。

Step 3:如何提出鲜明的观点(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出鲜明的观点,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1. 观点要明确,不能含糊不清;

2. 观点要具有争议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3. 观点要有针对性,回应文章要讨论的问题。

Step 4:如何支持观点(15分钟)

教师给学生讲解如何用恰当的论据和论证方式支持观点,如:

1. 使用事实数据、科学研究等可靠的论据;

2. 引用权威人士的观点;

3. 运用逻辑推理、对比对照等论证方式。

Step 5:练习与总结(15分钟)

教师给学生分发一些话题,让学生尝试提出鲜明的观点,并用论据和论证方式支持观点。学生可以交流彼此的观点和论证方式。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议论文,提出一个鲜明的观点,并用恰当的论据和论证方式支持观点。

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鲜明观点的理解;

2. 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出和支持观点;

3.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辩论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一些有争议的话题,如是否应该延长学生的寒暑假等;

2. 准备一些与学生相关的议论文,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观点和论证方式。

教学步骤:

Step 1:复习观点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

教师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回答观点的定义和特点。

Step 2:讨论有争议的话题(15分钟)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有争议的话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提出鲜明的观点。

Step 3:提出和支持观点的要求(15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提出和支持观点的要求,如:

1. 观点要明确、有针对性、有争议性;

2. 论据要充分、可靠;

3. 论证方式要恰当、有说服力。

Step 4:分析议论文的例子(15分钟)

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与他们相关的议论文,让学生分析其中的观点和论证方式,讨论哪些观点鲜明,哪些论证方式有效。

Step 5:辩论练习(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练习,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让他们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辩论,要求他们提出鲜明的观点,并用论据和论证方式支持观点。

Step 6:总结与反思(10分钟)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反思自己在提出和支持观点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议论文,提出一个鲜明的观点,并用恰当的论据和论证方式支持观点。同时,要求学生写一篇反方议论文,提出对该观点的不同看法,并用论据和论证方式支持。

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教案 篇三

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教案

 一、教学目标   总的目标是通过系统复习,达到会写议论文。具体说来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整篇作文:   (1)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2)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材料充实;(3)语言规范、准确、连贯、得体;(4)结构完整,条理清楚;(5)符合文体要求;(6)字体端正,卷面整洁。   (二)单项能力:   议论能论点明确,论据比较充分,论证合理。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怎样提炼好议论文的观点?   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一篇议论文,若提不出正确深刻的观点,就构不成一篇议论文。而观点不明确,则是同学们议论文中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怎样才能提炼出正确而深刻的观点呢?当然,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知识水平。但在同样理论水平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能掌握一些从具体材料中提炼观点的方法,善于用抽象概括的方法分析所写的事物,则会有助于正确观点的提炼。这里,介绍几种提炼观点的方法。   第一,从现象中抓本质。面对一些具体材料,要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来。比如有一篇《从“一条街”做起》的短文,所根据的材料是这样一个事实:最近,珠市口至广安门这条大街,日见清洁整齐起来,这是宣武区环卫局的同志们为改变全区清洁卫生面貌,首先抓好一条街做出的初步成绩。这则材料,人们会当作一般的一件好事来看待,甚至也可能根本引不起注意。而该文作者却从中看到了一种可贵的精神:“这一条街的‘一’里面包含着千百件艰苦细致的工作。3

4座公厕的墙壁、门窗一一进行了油漆、粉刷;430个垃圾桶都是一一除锈喷漆,排放整齐的……他们始终如一地埋头苦干着,这种精神是可贵的!”进而,文章又从中总结、概括出所要阐述的观点:“当然,他们也是不满足于“一”的……他们认真地从“一”做起。“一”比“0”来说是无限大的倍数,是发展成百、千、万……的实际起点。如果我们每个单位、每个人都是这样不说空话,兢兢业业,扎扎实实,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四化的步伐肯定会大大加快”。这样从本质上来看问题,提出来的观点就比较深刻了。   第二,深入开拓,以小见大。从一人、一事、一物生发开去,从一滴水中可以见太阳。有些材料,看来似乎很平常,但其含义却有普遍性、典型性。所以,我们应当掌握从一点到全面,由个别到一般,由常见的现象中发掘其深刻意义的方法。例如邓拓杂文《事事关心》,文章开头先引用了明朝东林党人的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然后,作者对这副对联加以阐释:“上联的.意思是讲书院的环境便于人们专心读书”,“下联的意思是讲在书院中读书的人都要关心政治”,“把上下联贯串起来,它的意思更加明显,就是说一面要致力读书,一面要关心政治,两方面要紧密结合。”接着,对这副对联加以评论,既指出东林党人历史的局限性:“他们当然还是站在封建阶级的立场上,为维护封建制度而进行政治斗争,”又肯定其进步性:“他们比起那一班读死书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了。”通过以上解释和评论,作者得出这样的结论:“不读书而空谈政治的人,只是空头政治家,决不是真正的政治家。……同样,不问政治而死读书的人,那是无用的书呆子,决不是真正有学问的学者。”因此,“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这个大道理,是从一副对联引申出来的。全文说“小”显“大”,说“大”不离“小”,这就是善于以小见大的范例。   第三,类比推理,触类旁通。有一篇《着眼于无名之辈》的短文,在赞扬了《青春》杂志发表关于“着眼于无名之辈,就是着眼于明天,着眼于未来。”接着又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论点说:“着眼于无名之辈”,是真正有见识、有魄力的表现。鲁迅茅盾这些大师,工作那么忙,在无名之辈身上倾注了多少心血啊!继而,又类推到其他行业说;“如果我们的眼睛只看到少数名人,我们的作品只是在几个名人中打圈子,我们的事业就不会兴旺发达。文学如此,科学如此,体育如此,其他战线也如此。”这样由此及彼,类比推理,就把在一切现实工作中要“着眼于无名之辈”这一观点由浅入深地提出来了。   第四,开拓思路,推陈出新。有些材料不一定新鲜,但如果能别出心裁,从另一角度深入开拓,也能提出新的见解,新的观点。例如“同情弱者”这句话,在旧社会是一句赞语,延续了多少年。但有一篇题为《“同情弱者”析》的短文,则结合现实,从另一角度,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推陈出新,提
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教案(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