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育与教育教学的论文(优选3篇)

时间:2012-07-08 06:49: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心理学教育与教育教学的论文 篇一

标题: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意义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意义。通过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阐述,分析了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包括教师教学风格的调整、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以及教学过程中的情绪管理等。同时,本文也强调了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包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增强师生关系等方面。最后,本文提出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应用心理学的建议,以期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心理学教育;教育教学;教学风格;个体差异;情绪管理

1. 引言

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对于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教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而心理学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特点,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意义。

2. 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 教师教学风格的调整

教师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行为方式和教学态度。通过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教师可以调整自己的教学风格,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例如,对于善于合作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以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能力的发展。而对于善于独立思考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2 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

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体差异,包括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更多的辅导和训练,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挑战和拓展,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2.3 教学过程中的情绪管理

情绪是影响学生学习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教学过程中的情绪,包括识别和理解学生的情绪状态,以及采取适当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情绪调节。例如,在学生情绪低落或焦虑时,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沟通、鼓励和支持等方式,帮助学生调整情绪,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3. 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

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增强师生关系。首先,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其次,心理学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最后,心理学的应用可以增强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和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4. 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应用心理学的建议

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应用心理学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因此,建议教师们积极参加心理学培训和研讨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学素养。同时,教师需要与学校心理咨询师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心理学相关的书籍和文献,了解最新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为实际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结束语: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师生关系。因此,教育教学工作者应积极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心理学教育与教育教学的论文 篇二

标题:教育教学中的心理学教育方法探索

摘要:本文旨在探索教育教学中的心理学教育方法。通过对心理学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应用心理学的具体方法,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等。同时,本文也对心理学教育方法的实施进行了评估和总结,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心理学教育;教育教学;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效果

1. 引言

心理学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从而提出更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将探索教育教学中的心理学教育方法,以期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 心理学教育方法的具体探索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推动力。心理学教育方法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提供实际的学习案例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奖励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2.2 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心理学教育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教授学习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反馈和评估,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和改进学习策略。

2.3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习效果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和收益。心理学教育方法可以通过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和支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设计适合学生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和资源,以及及时的反馈和评估。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和训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成绩。

3. 心理学教育方法的实施评估与总结

在实施心理学教育方法的过程中,应该进行评估和总结,以不断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意见。其次,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进行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反思和调整,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最后,教育教学工作者应与同行进行交流和分享,共同探讨心理学教育方法的应用和改进。

4. 结束语

心理学教育方法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育教学工作者应积极探索和应用心理学教育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同时,还需要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不断改进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

心理学教育与教育教学的论文 篇三

心理学教育与教育教学的论文

  现代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因为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但是许多人却并不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心理教育。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创新、学会自我教育无一不与心理教育有关,在一定的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说人的一生是贯穿心理教育的一生。一个人身心是否健康,事业可否成功,生活能否幸福,关键在于人的心理素质如何。

  一、心理学教育的内涵及研究范围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约2400年前的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曾在《灵魂论》里对心理现象作了系统的阐述,我国的荀况、王充也有许多杰出的论述,但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要从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算起,至今只有一百多年。心理教育就是以心理知识的传授为契机,以心理能力的培养为目的的教育。它研究的范围很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又包括:认识过程(感觉、知觉、思维、想象);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又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二、心理学教育和教育教学的关系

  心理学教育和教育教学的关系是密切的。教育教学所面对的是人,所教育的知识都要通过人的内因起作用,而人的学习过程是心理现象的某一心理特征或个性心理的变化。教育教学中的学习、能力、注意力、兴趣、品德等方面都是心理的反映或特征。人一生的学习、接受都是心理变化过程。心理学教育将是带动其它学科的先导学科,这门科学的研究和运用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美国,心理学被视为科学的七大部类(理化、数学、环境、技术、生命、社会经济和心理学)之一,苏联和其它许多国家中,心理学已作为一门课程在中学开放,我国虽稍稍落后,但也于2001年在广东开展了中学生心理学教育的试点工作。由此可见心理教育定会在未来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三、心理学教育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心理学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可以让学生了解心理现象产生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去调整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有的放矢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气质、能力、性格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都有非常大的影响,也难一下子论述清楚,现在就心理学对教育教学中教育者及教法的影响作简单分析。

  1.心理学教育对教育者的影响

  教育改革取决于教育者的思想和水平。一个真正合格的教育者,必须明了学生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才能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才能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自己先学好心理学,把心理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如果一个教育者要教育学生有高尚的动机,健全的情感,顽强的意志,完美的人格,正确的自我意识,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他先须具有这些品质。否则,他的教育就会流于教条。所以,一个教育者只有认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具备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理念,具有了心理教育的知识水平,那教育教学工作才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否则,素质教育就只能是空想。

  2.心理学教育对教法的影响

  许多思想家、教育家对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有许多精辟的合乎规律的见解。如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孟子反对“揠揠苗助长”;荀子有“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名言。这都是教育教学中心理现象的积极探索。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巴甫洛夫的“观察、观察、再观察”,“不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这些名言不但从心理学角度说明了心理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而且为教育者制定教法和措施起了导向作用。

  ①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学生的感觉、知觉都有规律,很少有孤立的感知觉。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基本规律,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做好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方法,制定观察计划和做好观察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有良好的观察力。

  ②让学生有良好的记忆品质,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从事任何活动都要有记忆,如果没有记忆,就不能进行学习和劳动,不能认识环境和事物,生活难以想象。记忆是智力活动的基础,在实践中作用是巨大的。教育者在教学中要了解记忆规律,把无意识记、有意识记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结合起来,消除影响记忆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具体实施到学生时,根据中学生特点,要让学生明确识记目的任务,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然后指导学生运用正确识记方法,正确地复习和练习,加深理解,最后培养学生自我检查的能力和习惯。当然教师要根据学生个别差异,让学生合理使用大脑,做到身心健康。

  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学生所学的主要是理性知识,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学习得以成功的得要条件,教育者应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思维的技能技巧,让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逻辑性、灵活性和敏捷性得到综合发展。教师要强调启发式的教学法,加强学生的言语训练,注意运用心理定势的积极作用,发展求异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教育者要掌握想象的固有特点,以无意想象为基础,发展学生的有意想象,尤其创造想象。发展学生想象,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表象。其次引导学生思考,再次要让学生学好知识,发展想象力。然后让学生多参加活动,丰富生活经验。此外,还要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并敢想敢做。

  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人脑兴奋、抑制相互作用的结果,某区域的兴奋与抑制会引起近区域的抑制和兴奋。教师掌握了这一原理,就可以巧炒地运用注意规律,把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创造情境,变换方式,让课堂有紧张、有轻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⑤掌握意志品质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爱迪生说过:“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无数的事实证明了“有志者,事竟成”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由此可见意志的重要性。教育者必须学好心理学,掌握学生意志品质的特点,如果违反规律进行教育教学,不但会影响教育效果,甚至还可能造成被动局面。例如:初中生自制力有限,欠缺抗拒诱惑能力。控制情绪冲动的能力差,易沾染不良习气,行为固执。精力充沛,毅力较差。承受挫折力差,做事易半途而废。他们幼稚性突出,处处表现自己的独立、能干和勇敢,却又常把鲁莽、冒险、顽皮、顶撞、破坏纪律误为勇敢。易受暗示,模仿他人,自以为是。初中二年级表现尤为突出,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是初二现象的根源。教育者掌握了这一特点,就能引导教育并有效地解决问题,让学生的心理逐步完善,收到良好的效果。

  ⑥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及心理问题,因材施教

  个性心理是非智力因素,但对教育教学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这需要教育者和学生的沟通了解。教育者如果能让学生发挥出潜能,表现出独特的个性,那就是找到了学生成才的钥匙。

  此外,教育者还要了解一些学生心理异常和心理缺陷的原因,找到心结的关键,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个别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真正境界。

  总之,心理学揭示了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活动规律及青少年心理活动的发展规律,这些规律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是教育理论的基础,任何教育教学研究都不能忽视研究对象的心理活动特点,每个教育者要明确思想,积累经验,完善心理教育,让心理学教育真正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先导,有效的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

心理学教育与教育教学的论文(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