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论文:教育公平的思考(最新3篇)

时间:2011-08-08 05:42:3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思修论文:教育公平的思考 篇一

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教育公平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不论其出身、背景或财富状况。然而,在现实中,教育公平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将从家庭背景、地域差异和资源分配等方面探讨教育公平的思考。

首先,教育公平受到家庭背景的影响。家庭背景是一个人教育机会的重要因素。富裕家庭的孩子通常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包括优质学校、良好的师资和丰富的教育机会。相比之下,贫困家庭的孩子往往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他们可能无法负担得起优质教育,或者生活环境不利于学习。因此,家庭背景差异导致了教育公平的缺失。

其次,地域差异也是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一些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这些地区的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低下。相比之下,发达地区的学校则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条件。这种地域差异使得教育机会不平等,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因此,解决地域差异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一步。

最后,资源的合理分配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教育资源的分配应该基于公正和平等的原则。然而,在现实中,资源的分配存在不平等的现象。一些学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而其他学校却缺乏基本的教育设施。这种不平等的资源分配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使得教育公平成为一种空洞的口号。因此,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

综上所述,教育公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家庭背景、地域差异和资源分配等多个方面。要实现教育公平,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平等和包容的教育环境,使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思修论文:教育公平的思考 篇二

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教育公平的实现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家庭和个人的积极参与。本文将从家庭教育、个人努力和社会支持等方面探讨教育公平的思考。

首先,家庭教育对于教育公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家庭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和价值观,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通过家庭的教育,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公平的学习机会,无论其家庭背景如何。

其次,个人的努力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积极主动地为自己的教育努力。无论出身如何,只要有足够的努力,每个人都有机会取得教育上的成功。因此,个人的努力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

最后,社会的支持也是教育公平的关键。政府和社会应该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待遇。同时,社会应该鼓励和支持教育公益事业,为弱势群体提供教育援助和帮助。只有通过社会的支持和努力,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综上所述,教育公平的实现需要家庭、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庭应重视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个人应该努力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能力;社会应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支持弱势群体的教育发展。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公平,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思修论文:教育公平的思考 篇三

思修论文:关于教育公平的思考

2.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是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凸显出来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结合理论与实际,谈谈如何认识这一问题?

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

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这是柏拉图的一句名言,这也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

举一个例子,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过去的几千年里科技水平、经济水平和社会形态都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可是近代以来的一百多年里,这个局面却被完全颠覆了。虽然说教育不能算是一个国家是否富强的根本原因,但是它确实对中国的现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万有引力被英国的牛顿发现而不是被中国的张三发现,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教育制度的不同。

教育公平的观念源远流长,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古希腊的大思想家柏拉图最早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在两千年前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出“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共同纲领》便确定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体现了新中国重视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基本价值。

教育公平在理论上被分为三个层次:

(1)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3)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

此外,对教育公平的正确认识还包括:教育公平的发展有一定的相对性和追求教育公平与追求教育效率是统一的这两个方面。

可是,即使在教育已经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民生问题的今天,教育公平仍然得不到实现。

所谓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城镇与农村、中心城市与边远地区,在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上都相差甚远。即使在一个城市中,优质教育资源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

二是群众接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一部分农民工随迁子女不能进入城市中小学就读;国家助学体系尚没有覆盖普通高中教育;残疾儿童受教育水平远落后于普通儿童;部分地区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少;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市录取分数线差距较大等等。

解决措施:

我国的教育现状并不理想,众所周知,我国贫困山区的教育问题还相当严峻,尽管政府加大了教育投入,那些村民的思想观念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师资队伍问题、生源流失问题仍然困扰着山区教育。想要解决师资队伍问题:第一,提高教师的待遇;第二、抓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第三,加强后备队伍建设,迅速补充山区师资队伍。而应对学生流失问题,则应该:其一,进一步扩大国家政策扶持范围;其二,认真落实基础教育工作责任制;其三,坚持多种形式办学解决学生上学难;其四,进一步抓好社会支持工作。

而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问题也是相当严重。很多学生家长在孩子就学前就开始进行“各方工作”,想将自己的孩子调入所谓的“市五所”,“市九所”之中,有些学校更是开始光明正大的收取择校费,这就导致优质的教师资源越来越集中,而那些没有能力进行择校的孩子的教育条件就跟别人有了区别。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政府也应该采取一些措施:通过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实行管理创新,在入学矛盾和需求集中地区建一批优质中小学校,尽快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融通共享。同时政府更应该限制择校行为的发生。

而对于群众接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现象,更加需要政府从教育制度和考试制度这中根本问题上去解决:

一、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对学区内学生一视同仁,当地的公共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的入学承担责任,公立学校在它的学区范围内,任何一个适龄孩子都可以无条件地去就读。也许有人看过《风雨哈佛路》这部电影,父母都是瘾君子的女主角恳求邻居为其提供一个地址和一个电话,证明

她是这个范围的居民,从而获取了入学资格。学校需要的条件就如此简单,一个居住地和一个电话而已。

二、准许特许学校的存在。任何个人、教师、团体、公司都可以依法创办学校。依法设立以后,不需要教育局来领导,不需要教育局来任命校长。学校自己决定聘任校长,雇教师,选教材。但是,特许学校仍然被认为是公立学校,它不得收学费,不得要求申请者参加考试来

筛选学生,不得用任何有选择性的理由拒绝一个在该学区的申请者。学校要和教育公共管理部门签一个合同,这就是特许学校。就是学校要对学生承担的责任,包括学习质量;公共管理部门就把本地的生均经费给了该学校。特许学校表明公立学校未必一定要国家来兴办,民间也可以兴办;民间兴办的学校也可以从国家那里获得公共经费。这样一来就很好的解决了办学者们大多不知道他们的学校可以经营多长时间,他们采取的是短期行为的这种现象。

也许我们的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有幸的是,现在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十七大、十八大中也涌现出了许多关于教育改革的提案。

相信只要我们认识到了危机就有希望带来转机,教育改革只能沿着正确的方向一步步前进,要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眼于国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坚定信念,不畏艰难,从最核心的矛盾入手,相信教育公平问题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的。

思修论文:教育公平的思考(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