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策略研究论文【优秀3篇】

时间:2013-04-09 03:36:2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策略研究论文 篇一

引言:

高中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教学设计策略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本文旨在探讨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策略的研究,并提出一种有效的策略。

一、分析学生需求

在设计物理教学策略之前,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通过调查和观察,我们发现高中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普遍不高,很多学生认为物理学难以理解和应用。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策略。

二、引入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和观察,从而深入理解物理原理。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引入实验课、实地考察和项目研究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物理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系列问题,鼓励他们进行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工具,也可以在物理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呈现丰富的图像、动画和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同时,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提供互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增强学习效果。

结论: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策略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关键。通过分析学生需求、引入实践活动、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运用多媒体技术等策略,我们可以有效地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策略研究论文 篇二

引言: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策略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这两种策略,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理解。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基于实际问题和情境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真实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来理解物理原理。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互动和合作的教学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小组中相互讨论、交流和合作,互相促进,共同解决问题。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进行实验、讨论和报告等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三、评估和反馈

在教学设计中,评估和反馈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及时的评估和反馈,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难,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小测验、作业和实验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估和反馈。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

结论:

案例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高中物理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通过引入案例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理解,提高学习效果。同时,通过评估和反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策略研究论文 篇三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策略研究论文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针对培养学生物理素质时明确指出:“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内涵,结合学生的学习现实,找到文本生本思维对接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媒体情境、生活情境、合作情境、实验情境等,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调动课堂教学积极因子,拓展学生的学习认知域度.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探究解读,用思考问题作为导线,引领学生思维顺利启动,在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学习认知.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为学生观察、思考、归结、优化创造物质基础,还能够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而联想和想象能力正是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基础.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适时提出思考问题,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清晰路线图.学生一旦进入问题情境之中,自然能够形成重要学习内驱力.教师还要改革问题设计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设计中,学生设问学生回答,学生设问教师回答,都是可以选择的问题探究方式,为课堂教学顺利高效展开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例如,在讲“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时,教师可以在导入时给出问题:普通小汽车和高档跑车的速度都可以达到200km/h,如果从静止到具备这个速度,这个时间长度会一样吗?学生给出答案:普通小汽车用时长,高档跑车用时很短.教师引入加速度概念,课堂教学顺利展开.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上海磁悬浮列车的最高速度可达430km/h,它的加速度一定大吗?运载火箭在点火时,初始阶段速度变化很小,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小吗?学生针对教师给出的问题进行热烈讨论.成果展示时,学生给出的结果都比较准确:磁悬浮列车虽然速度很快,但进入匀速阶段,它的加速度为零;运载火箭点火时,其速度很小,但速度变化量很大,它的.加速度自然很大.教师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维,课堂探究气氛浓重,教与学达成和谐.

  二、创设媒体情境,调动课堂积极因素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先进技术辅助.多媒体介入课堂之后,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媒体集录音机、功放机、投影仪、电视剧、放像机等功能于一身,可以为学生展示丰富的图片、精美的画面、生动的视频、多彩的文字等材料信息,其声光电信息提出具有强大冲击力,对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造成强烈触动.其联网功能可以实现网络信息搜集,远程教学信息共享,为学生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例如,在讲“时间与位移”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视频.介绍我国首次载人航天船成功发射的场景,2003年10月15日09时0分,神州飞船

点火,经过9小时40分50秒,也就是15日18时40分50秒,航天员杨利伟在太空展示国旗.这些数据中,哪些是表示时刻的?哪些是表示时间的?学生被视频内容所吸引,容易对相关数据形成敏感性,所以讨论十分激烈.结果很快呈现出来:2003年10月15日09时0分、15日18时40分50秒表示的是时刻,9小时40分50秒则表示的是时间.这样,创设了生动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气氛被点燃,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三、创设生活情境,拓展学生的认知域度

  物理是自然科学,而且是距离我们生活非常近的自然学科,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从生活中学习物理,从物理中体验社会.这是现代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追求.学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众多,将物理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能够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认知.例如,在讲“速度的合成和分解”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生活情境:从家里到学校是2.5km,相同的路况,昨天骑车来时用时15分钟,今天却用了20分钟.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开始议论纷纷,最后找出原因,原来是风向、风速形成制约.教师让学生进一步探究风速和车速的关系,顺风时和逆风时呈现什么样的状况.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早已接触过这样的问题,自然容易获得正确认知.教师顺势引入“速度的合成和分解”相关概念,课堂教学自然展开.教师用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思维自然拓展,联系数学相关学习认知,对速度的合成和分解有了一定感知,也为课堂教学顺利展开创造了良好条件.总之,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能够为课堂教学创造更多的教学契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设计、多媒体展示、联系现实生活、结合实践活动等方式,促使学生学习思维启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顺利展开,课堂探究学习气氛形成,学生学习主动性得以强化,课堂教学自然呈现高效率.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策略研究论文【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