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

时间:2011-05-06 09:29:1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

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

人类的发展历史一直伴随着人为的或自然意外事故和灾难的挑战,从远古祖先们祈天保佑、被动承受到学会"亡羊补牢"凭经验应对,一步步到近代人类扬起"预防"之旗,直至现代社会全新的"安全第一"理念,把现实社会"事故高峰"和"生存危机"的自扰情绪变为抗争和实现平安、康乐的动力,最终创造人类安全生产和安全生存的安康世界。在这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包含着人们安全心理的发展与进步。

"安全第一"是人类满足安全心理的需要,在生产经营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中,不断进化总结出来的方针,有其自身的形成过程。用"安全第一"的思想来管理生产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它获得了无法计算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什么把安全放在第一?放在第二行不行?如何理解"安全第一",笔者认为下面这段小故事能够给人以启迪。

20世纪初,美国有一个US钢铁公司,为了提高钢铁质量与产量,提出了"生产第一,质量第二,安全第三"口号,并且用大幅标语挂在工厂内醒目的地方,用以指导该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结果,不但未完成生产计划,产品的质量也下降了,更为严重的是各类生产事故频繁不断,公司濒临倒闭的`境地。US钢铁公司董事长凯里深感忧虑,他召集公司各部门管理者和员工代表集思广益,经过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在1906年,把原来的口号改为"安全第一,质量第二,生产第三"。同时,还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加以贯彻执行。并采取了预防事故的有效措施,其结果是公司的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事故大幅度的下降,产品的质量也提高了,而且超额地完成了钢铁生产计划。这个事件引起了美国和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成立了安全协会(即现在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的前身),普遍地把"安全第一"奉为神圣的法律。

这就是说,"安全第一"不是哪国政府、哪个人随心所欲想出来的,更不是臆造的,而是根据事物自身的客观规律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失败与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方针,违背这条规律就要受到血与生命为代价的惩罚。

我国政府早在建国初期就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早在1951年就提出了"安全第一"的口号,而且,又在1952年第二次全国劳动保护会议上规定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1957年,周恩来为中国民航题词"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1959年,周恩来视察井陉煤矿时指出:"在煤矿安全生产是主要的,生产和安全发生矛盾时,生产要服从安全。"1960年,当我国第一艘万吨轮"跃进"号在航运中触噍沉没后,周恩来对当时的交通部长说:"你们搞航运的,也要安全第一。"

后来"安全第一"又多次的写入了我们党和政府的许多文件里。国务院在[1983]85号《通知》中指出: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搞好安全生产,是经济管理、生产管理部门和企业领导的本职工作,也是不可推卸的

责任。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是我国1985年1月3日,由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正式确定的安全生产方针,已被写入了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决议作为党的工作方针。1987年1月26日,国家劳动人事部在杭州召开会议,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劳动保护方针,写进了我国《劳动法(草案)》。1987年4月,劳动人事部在北京召开各省市劳动人事厅(局)长会议时,把这一方针写入《劳动保护务例(草案)》中。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二十一世纪,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生产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2002年6月29日,我国以法律形式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写入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安全生产法》中。这部法律的第一章总则中第三条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00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第30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在听取了有关安全专家关于"事故频发的原因"理论阐述后指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关键是要全面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这是"综合治理"被作为生产安全工作方针的首次提出。现行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仅是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视安全的政治主张,同时,也是我国政府依法治国关于安全生产的总方针、企业培养员工安全心理的总原则。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安监局应急办专家组

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安全生产网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经过书面授权转载,必须注明出处、作者。

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