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的常规管理论文(优选3篇)

时间:2018-01-05 05:24: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幼儿园班级的常规管理论文 篇一

幼儿园班级的常规管理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将从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创设、班级规则的制定和执行、班级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等方面探讨幼儿园班级的常规管理。

首先,幼儿园班级的常规管理需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幼儿园班级应该布置明亮、宽敞、整洁的教室,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玩具和教具,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同时,班级环境应该注重安全性,设置合适的防护措施,确保幼儿的安全。此外,幼儿园班级还应该注重环境的和谐性,营造一个亲切、温馨的氛围,促进幼儿与老师、同伴之间的良好关系。

其次,幼儿园班级的常规管理需要制定合理的班级规则,并确保规则的执行。班级规则应该明确、简洁,符合幼儿的理解能力,并能够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规则的制定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幼儿的意见和需求,让幼儿参与其中,增强他们对规则的认同感。同时,班级老师需要及时、有效地执行班级规则,对违规行为进行适当的处理,以保证规则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最后,幼儿园班级的常规管理需要组织和管理班级活动。班级活动是幼儿园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促进幼儿的多方面发展。在组织班级活动时,班级老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点,精心安排活动内容,确保活动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同时,班级老师还应该注重活动的管理,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及时对活动进行评估和总结,以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幼儿园班级的常规管理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通过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制定合理的班级规则和执行、组织和管理班级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班级管理的优化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班级老师和幼儿家长的共同努力,以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为幼儿的成长铺就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班级的常规管理论文 篇二

幼儿园班级的常规管理对于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班级管理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本文将从班级组织管理、师生关系建立和家园合作等方面探讨幼儿园班级的常规管理。

首先,幼儿园班级的常规管理需要进行有效的班级组织管理。班级管理包括班级规划、教学组织和学习指导等方面。在班级规划方面,班级老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制定符合幼儿发展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在教学组织方面,班级老师应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学习指导方面,班级老师应针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化的指导和辅导,帮助幼儿提高学习成绩和能力。

其次,幼儿园班级的常规管理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班级老师应当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与幼儿建立亲近、信任的关系。班级老师应积极关注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关心幼儿的需要和问题,及时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班级老师还应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师生之间的凝聚力和互动性。

最后,幼儿园班级的常规管理需要与家园合作。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园合作能够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班级老师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共同协商解决幼儿的问题。同时,班级老师还应鼓励家长参与班级活动,分享幼儿的成长和进步,增强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信任和支持。

综上所述,幼儿园班级的常规管理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有效的班级组织管理、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积极的家园合作,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幼儿园班级的常规管理需要班级老师、幼儿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以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班级的常规管理论文 篇三

幼儿园班级的常规管理论文

  幼儿园的班级是幼儿园进行保教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幼儿正式进入人类社会生活的第一个场所。常规就是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规则,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必须学会遵守规则。对于幼儿园来说,班级的规范是幼儿园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证,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工作。

  一、创设和谐宽松的环境,让幼儿生活在关爱的氛围中

  幼儿从不同家庭来到幼儿园,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再加上教师的许多要求与家庭不一致,容易产生分离焦虑。因此,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宽松、宛如家庭的环境是保证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前提。

  1.保教人员要密切配合、要求统一。班级中的教师与保育员要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对待幼儿的态度和要求要统一,否则容易让幼儿产生误解,无所适从。如要求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手脏了随时洗,不论是教师还是保育员在组织幼儿活动时都要对幼儿提出统一要求,让幼儿保持手的清洁卫生。

  2.保教人员态度和蔼可亲、精神饱满。孩子离开家庭和亲人,在幼儿园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老师通过温暖的拥抱、鼓励的眼神、甜蜜的微笑、轻轻的抚摸等表情、动作,消除他们的分离焦虑,让幼儿知道老师像妈妈一样爱他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幼儿会心甘情愿地听取与遵从老师的建议,会自觉甚至不自觉地遵守那些有益于自己和整个集体进步的规则制度,慢慢地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建立一定的规则意识。

  3.寓规则教育于环境之中。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进行常规培养的时候,可以采取幼儿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将对幼儿的要求在一些明显的地方设立图示、标记等,让幼儿参照执行。如在盥洗室张贴洗手的图示,让幼儿按照步骤来洗手;在楼梯上贴上小脚印,提醒幼儿顺一边上下楼梯;在安静的游戏区张贴一个嘴巴前竖着食指(表示“

嘘”)的.标志,告诉幼儿在游戏时不要大声喧哗,如果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可以指一下标志,孩子慢慢就会适应规则等等。

  教师也可以将幼儿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主要内容和规则通过不同的标志(或照片)张贴在班级内,让幼儿明白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应该怎样做,使各项活动有序地进行。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接受并遵守幼儿园的规则。

  二、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师幼共同建立班级常规

  在常规建立时,教师应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与孩子平等、合理讨论建立幼儿园班级常规。

  1.师幼共同制定常规。让幼儿参与常规制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例如幼儿午睡时脱衣服的顺序,应该先脱上衣还是先脱裤子,脱下来的衣服应该怎么放更方便起床后的穿衣服,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会纷纷出主意想办法,最后在孩子们讨论的基础上,大家一起约定:应该先脱裤子,再脱上衣,尤其是冬天,脱完裤子后先坐到被窝里不会着凉,将脱下来的裤子叠好放在床边,再将脱下来的上衣叠好放在裤子上面,正好起床时坐在被窝里先穿上衣再穿裤子,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孩子们商量好后,老师请能力强的孩子按照顺序给大家示范,加强印象。幼儿参与制定规范,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2.教师的身体力行有助于幼儿遵守常规。幼儿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教师的榜样作用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如要求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教师在给幼儿分餐前,用正确的方法主动洗手,同时提醒幼儿洗手,教师自己便后主动洗手等;再如组织幼儿做操时,教师要与幼儿共同做操,要精神饱满、动作到位等等,这些都会给幼儿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比教师的言语要求效果要好得多。

  3.要给孩子反复实践的机会。一个常规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给孩子提供不断反复实践的机会。以洗手为例,有的幼儿看似听从指挥去洗手了,但到水管前只是湿了一下手,根本起不到清洗的作用,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录像,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洗手,提供多种肥皂、洗手液等吸引孩子主动洗手,增加练习的机会。开展比比谁的小手最干净等评比活动,让幼儿养成自觉洗手的好习惯,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保教人员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幼儿感受到平等、满足和尊重,切不可操之过急。

  4.树立幼儿榜样,互相学习。及时有效地表扬做得好的孩子,树立幼儿心中的幼儿榜样。《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在常规教育中,可以将竞争机制引入其中,幼儿同伴间相互激励的评价实效性较强,他们在真实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同伴间以友爱的情感、真诚的语言进行准确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这会调动幼儿遵守规则的积极性。

  三、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健康持续发展

  幼儿园建立常规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对幼儿园教职工和幼儿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规范,以保证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因此,在幼儿遵守常规基础上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教育最高境界,可为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每一种习惯的养成不是孤立的,它离不开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日常生活活动,就餐、睡眠、如厕等日常生活行为对幼儿来说是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活动。研究表明,一个好的习惯需要21天才能养成,因此,保教人员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要目标一致、坚持不懈地对幼儿提出要求,直到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止。

  2.家园密切合作,养成幼儿良好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在行为习惯的培养上,要做到有效家园沟通,延续幼儿园的某些常规制度,家园配合、协调一致、始终不渝地坚持下去,直到新习惯在孩子身上根深蒂固。如要养成孩子早晚刷牙的习惯,父母在家中要给孩子提供幼儿用的牙刷、牙膏,要自己主动与孩子一起刷牙,直到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总之,在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中,保教人员应站在尊重幼儿、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幼儿园班级的常规管理论文(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