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理论的论文(最新3篇)

时间:2019-09-07 06:29:2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面子理论的论文 篇一

面子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以解释人们在社交互动中如何维护自己的社会形象和尊严。面子理论起源于东方文化,但也逐渐被西方学者所关注和研究。本文将从理论的起源、核心概念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深入了解面子理论的本质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首先,面子理论最早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面子”概念。在中国社会中,面子被视为一个人的社会身份和尊严的象征,是社交互动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面子理论将“面子”定义为个体在社交互动中对他人的评价和自我形象的关注程度。个体在追求面子的过程中,会采取不同的策略来维护自己的形象,例如通过言语、行为和外貌来表现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尊严。

其次,面子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面子威胁”和“面子恢复”。面子威胁指的是个体在社交互动中可能遭受到的对自己形象和尊严的威胁,例如被他人的嘲笑、批评或贬低。面子恢复则是指个体在面临面子威胁时采取的行为策略,旨在修复受损的形象和尊严。面子恢复的策略可以是直接的,例如通过道歉、辩解或自我表白来恢复面子;也可以是间接的,例如通过转移注意力、回避冲突或寻求外界支持来恢复面子。

最后,面子理论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面子理论不仅可以解释人们在社交互动中的行为和心理反应,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一些社会现象。例如,面子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害怕公开场合,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形象受到他人的质疑和评价;面子理论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在遭受批评或嘲笑后会感到尴尬和难堪,因为他们的面子受到了威胁。

综上所述,面子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人们在社交互动中如何维护自己的社会形象和尊严。通过深入研究面子理论的起源、核心概念和实际应用,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行为的动机和心理机制,以及如何在社交互动中更好地维护自己的面子。

面子理论的论文 篇二

面子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对个体在社交互动中维护自己形象和尊严的行为和心理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将从面子理论的发展历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面子理论以及面子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加深对面子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首先,面子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东方文化中的面子概念。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面子理论也逐渐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和研究。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发现,虽然不同文化下对面子的定义和重视程度有所差异,但面子理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都有其普适性和适用性。

其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面子理论有其独特之处。在东方文化中,面子被视为一个人的社会身份和尊严的象征,个体在社交互动中会更加注重维护自己的面子。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体更注重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对于他人的评价和尊严关注相对较少。这种文化差异导致了面子理论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和解释有所不同。

最后,面子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子理论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们在社交互动中的行为和心理反应,还可以在实践中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维护自己的面子。例如,在商业领域中,了解面子理论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从而设计出更具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在教育领域中,面子理论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制定出更合适的教育策略。

综上所述,面子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对个体在社交互动中维护自己形象和尊严的行为和心理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研究面子理论的发展历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面子理论以及面子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面子理论,提高自己在社交互动中的形象和尊严维护能力。

面子理论的论文 篇三

有关面子理论的论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面子理论的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问题提出

  面子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说是使用频繁且涵义丰富的一个词。许多国内外心理学研究者认为面子是非常典型的心理现象。“面子是个人从他人获致的社会尊严,或经过他人允许、认可的公众形象”。这种定义是对过去关于面子定义的整合,也是对已有面子定义的补充。有学者指出大学生对面子概念的理解有误区,即面子就是金钱、地位、情感的占有等观念,引发心理健康问题。由于大学生是一个高素质群体,因为怕“丢面子”而“要面子”约束自己的行为。目前直接针对大学生具体的面子需求的测量与分析尚属空白,所以在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对大学生面子需求的测量与分析。通过对大学生面子需求的了解,我们可以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面子观养成提供依据。

  二、大学生面子需求量表的编制

  何友辉认为对面子的测量转化成一个界定归属领域的'问题,根据内在—外在,获致性—先赋性,道德的—非道德和个人—关系的维度对面子属性进行划分,但没有具体实证。朱瑞玲通过收集没面子事件进行划分,认为“没面子”事件因素结构包括能力失败、品德问题、行为失误和性道德事件,但收集的没面子事件是全社会范围,包括不同职业和不同年龄段,并没有针对大学生这一独立群体进行分析。所以此研究是通过收集大学生面子事件,对“有面子”、 “没面子”事件的属性的划分。并在这个面子事件属性划分的基础上,编制面子需求量表,测量大学生面子需求。陈之昭编制的面子需求量表有两个次量表:“爱面子”和“薄面子”。前者是对有面子事件的重视程度,后者是对没面子事件的重视程度,但只研究了台湾地区男女生在“爱面子”和“薄面子”上的得分比较。朱瑞玲对中国大学生样本调查时测量面子需求强度是采用没面子事件下的难堪程度来测量其强弱。这两个面子需求量表都没有指出大学生对在不同属性下的面子事件的重视程度的差异。所以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大学生面子事件的属性和编制面子需求量表测量大学生对不同属性的面子事件的重视程度,邀请56位大学生,就日常生活中觉得有面子及没有面子的事各写出5到10项。共搜集有面子事件173件,没面子事件181件。

  根据何友辉对面子的界定属性方式对大学生有面子事件属性进行分类:(自身、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 成就、先赋条件、道德品质)。

  根据朱瑞玲划分没面子事件属性的模式可以分为四类:能力失败(举例:学习成绩不好,考试挂科)、行为失误(举例:因为着装不整而被讥笑)、品行不端(举例:考试作弊被通报批评)及声誉尊严(举例:在同学面前被老师训话或指责)。将面子事件分类完成后,从每一类中各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将其加以修饰后作为面子需求量表的项目制成两个次量表:18题面子事件制成 “爱面子”量表和20题没面子事件制成“薄面子”量表。

  量表答题方式采用里克特(Likert)的量表法,每一题分为6个强度的等级。回答“爱面子”量表,受试者必须以该事件使他感到有面子的程度区分:“谈不上面子、稍有面子、比较有面子、挺有面子、很有面子、极有面子”,等级得分从0—5分,“薄面子”量表则须依据事件使他感到没面子的程度分为:“谈不上没面子、稍没面子、比较没面子、挺没面子、很没有面子、极没面子”, 等级得分从0—5分。

  三、大学生面子需求量表测量结果与分析

  共施测218份问卷,有效问卷213份。男生87名,女生126名。

  测得面子需求量表中“爱面子”量表的一致性信度a=0.9006,“薄面皮”量表的一致性信度a=0.8992。

  体现了该量表一定的内容效度。

  1、大学生对不同属性的有面子事件的爱面子得分,成就(2.54)、先赋条件(2.25)、道德品质(2.33)。

  先赋条件4.590

  道德品质2.362/0.712

  表示在p=0.01水平上显著。

  表示在p=0.05水平上显著。

  从表1可以看出,在有面子事件中,大学生对拥有高成就的有面子体验最强,而且与先赋条件、道德品质方面得分高低差异显著。其次是对拥有优秀的道德品质被赞扬的有面子体验,最低的是先赋条件,但在道德品质方面与先赋条件方面得分没有显著高低差异。

  2、不同主体的有面子事件的爱面子得分比较

  自身2.872.482.532.63

  关系密切的人2.202.022.122.12

  t6.324/4.615 /4.430/ 6.725

  表示在p=0.01水平上显著。

  从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主体是自身的有面子事件的体验比对主体是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的有面子事件的体验要强,而且在成就方面、先赋条件、道德品质这三个维度上都是对主体是自身的爱面子程度要高,呈现显著差异。

  3、大学生对不同属性的没面子事件的薄面皮得分:能力失败(2.40),行为失误(2.59),品行不端(3.31),声誉尊严(2.57)

  行为失误-2.241

  品行不端-8.377-9.925

  声誉尊严-2.2750.3308.435

  表示在p=0.01水平上显著。

  表示在p=0.05水平上显著。

  从表3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品行不端的没面子体验最强,即假设做了品行不端的事,受公众评价所产生的难堪程度最高,而且与其他几个维度的难堪程度得分高低显著。第二是行为失误,第三是声誉尊严受损,能力失败带来的难堪程度在这四个维度中最低。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通过对大学面子需求量表的编制与测量,对大学生面子需求的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列举的有面子事件归纳出成就、先赋条件以及道德品质三个方面,他们对自己成就所带来的有面子体验最强;大学生们所列举的没面子事件中,归纳出能力失败、行为失误、品行不端和尊严受损四个方面,在没面子事件中,大学生群体对品行不端所带来的难堪程度最强。

  朱瑞玲研究台湾大学生提到性道德这一方面,但是大陆大学生并没有讲述。以另一个角度看来,这些大学生受访者可能以偏向陈述一些有关自己严重性较低的没面子事件,可以解释为一种自我防卫。陈之昭指出面子的测量涉及“面子事件”本身之主观重要性,每个面子事件必然涉及某些社会价值,而

个体对这些社会价值有其主观的重视等级,还有涉及自我知道他人的评价方向及强度,即他人对自我行为表现的评价,甚至还有面子在社会情境下,对象的重要性、场合、对象的熟悉度,对象人数、归因等因素的考虑,该面子需求研究并没有考虑这些涉及的因素,所以需进一步研究涉及的面子因素对大学生面子需求的具体影响。

面子理论的论文(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