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角色”意识的培养【精简3篇】

时间:2015-07-07 03:46:4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篇一:培养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角色”意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角色”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教师、学生和家长三个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角色”意识。

首先,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教师应该以引导者的身份,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他们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展开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特长,共同完成语文任务。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与尊重他人的意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其次,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他们应该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有着独立思考和表达的权利。在课堂上,学生应该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够用合理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学生还应该培养批判性思维,善于分析、评价文本,培养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此外,学生还应该主动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最后,家长在培养学生“角色”意识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校保持良好的沟通。他们可以通过和学生讨论、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和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此外,家长还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学习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家长的引导和激励,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角色”,并付诸实践。

总之,培养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角色”意识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学生和家长在此过程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只有通过三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够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主体和创造者。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而不懈奋斗。

篇二:发挥“角色”意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重要环节。而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角色”意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本文将从课堂教学、课外拓展和评价反馈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发挥学生的“角色”意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他们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语文的魅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文本中的主人公,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感受并理解文本中的情感和思想。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共同完成语文任务。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与尊重他人的意见,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其次,在课外拓展中,学生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写作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本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阅读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有着独立思考和表达的权利。

最后,评价反馈是发挥学生“角色”意识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及时的评价和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提高。教师可以通过口头评价、书面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我评价和互评,提高自己的自我认知和学习能力。通过评价反馈,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在语文学习中的“角色”,并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

总之,发挥学生的“角色”意识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课外拓展和评价反馈等方面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够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主体和创造者。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发挥学生的“角色”意识而不懈奋斗。

语文教学中“角色”意识的培养 篇三

语文教学中“角色”意识的培养

标题中的“角色意识”,是艺术创造的一个术语,也是一种较高的境界。艺术大师斯坦斯拉夫斯基对此就是非常重视和强调的。他曾对莫斯科大剧院的艺术家们语重心长地说过:“当你一脚踏进剧院的大门,就必须把家里的所有烦恼和不快统统抛至脑后。”他认为,只有这样,艺术家们才能沉浸在戏剧中角色的情感世界里。

由此,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们也能得到一种启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理解课文语言所蕴含的情感,把握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方法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去体验,去假想,去把自己的生活、感情和课文所展示的、以及你要展示的生活、感情相比照、相联系……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对语文教学是有着极其重要意义的。

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实际上也是一种让学生进入角色的途径和形式。笔者永远忘不了,每每学习《雷雨》《阿Q正传》等课文,笔者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堂气氛顿时异常活跃起来,同学们纷纷举手,跃跃一试,就连性格内向、平时寡言少语的同学也不甘示弱。由此我们完全能够体会到: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进入了角色,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就浓烈起来。

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可以准确理解课文语言所蕴含的情感。学生进入了角色,用角色去感受课文,感受生活,感受人生,那么,课文的情感内容也就落到了实处。记得前几年教《包身工》这课时,除了讲这篇课文选材和组材的特点,还得讲这篇课文的思想意义;但是每每讲到后者,尤其讲到“芦柴棒”们“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远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她们会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之类的内容说,平静的教室里出现了交头接耳、小声嘀咕、脸红低头的现象,甚至有学生慢条慢理地说:“这群少女不害羞!”引来同学们的哗然。那笑声令笔者战栗

,至今记忆犹新。这次再教,笔者就换了一种方法。笔者满怀激情地说:“同学们,谁不是父母的心头肉,谁不希望有幸福美好的少年?想想看,假如我们就是‘芦柴棒’这样的包身工,难道我们不喜欢穿得漂漂亮亮,而喜欢‘蓬头、赤脚’?难道我们不喜欢‘几室一厅’,而喜欢在‘充满汗臭、粪臭和湿气’的马桶边‘横七竖八’地躺着?难道我们不喜欢‘牛奶+鸡蛋’,而喜欢争抢‘豆腐渣+锅巴’?……”这样,终于激起了学生对帝国主义和买办洋奴们的仇恨,唤起了学生对包身工悲惨境遇的同情。

还记得教《大堰河——我的保姆》,笔者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这位同学读得平平淡淡,毫无感情可言。于是,笔者要求这位同学做一做本课文的作者——诗人艾青:“现在你就是艾青,这首诗歌就是你写的,诗歌中的‘我’就是你自己,请你再读一次。”待到他变换了角色,以“艾青”身份重读这首诗歌时,感情饱满,读得如泣如诉,哀婉动人,并情不自禁地做起了动作。全班同学为他热烈鼓掌。角色变换由读者变成作品中人,同学们对诗歌的感情感悟得更加深透了。

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可以透视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进入了角色,就会把自己的感情和课文中人物的感情相沟通,就会把自己的生活与课文中人物的生活相比照,从而能够走进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笔者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为了使学生准确把握文中林黛玉的性格特征,笔者在具体分析林黛玉形象之前,提出了一个问题:“假如你是林黛玉,你会以什么样的心态走进贾府,你的一举一动会怎样?”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我’感到新奇。”有的说:“‘我’感到兴奋。”有的说:“‘我’会有新奇而紧张的心态。”有的说:“‘我’将会小心翼翼。”答案不一而足。那么哪一种答案正确呢?笔者再次提示道:“想想看,‘我’是以什么样是身份走进贾府的?在什么背景之下走进贾府的?”最后,同学们有了较为一致的答案:“我”因为母亲去世以后,在家“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姐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投奔贾府,而且以前也听母亲说过外祖母

[1][2][3]

语文教学中“角色”意识的培养【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