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空未必空

时间:2013-09-03 07:11:5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云空未必空

摘 要:中国小说史上,《红楼梦》第一次深切地关怀眷顾女性世界,它是女子的一曲赞歌,同时也是对她们的哀悼与怀恋。而妙玉,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旨从文本出发,分析妙玉特别的身世、性情及其命运,品味繁花似锦的大观园中别一种悲剧。

关键词:《红楼梦》 人物妙玉

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识码:a

――superficial understanding of miaoyu

geng sheng-ying

(jianghan vocational art college hubei?qiangjiang 433100 )

判词:

画: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诗: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曲:【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妙玉,是筹备省亲阶段,17、18回一笔带过的,系一带发修行的小道姑。“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小时候因多病而入空门,“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住在京师西门外的牟尼院,并有嬷嬷丫头伏侍。还提到她“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这种天生之丽质,加上后天的文才,即为妙玉之妙。而另一样儿,倒是更重要的――孤僻高洁,第一次出场即有所表现:林之孝家的告诉王夫人道:“请她,她说‘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当时王夫人显得宽仁慈悲,笑道:“她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高傲些。”于是,下帖子专门请了来了事儿,并且入住了大观园的净土专院“栊翠庵”。

刚刚王夫人只说对了一半,妙玉孤僻高洁的性格,不仅是出身决定的,更主要的原因是她的经历。一个小姐,从小囿于空门,虽同样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可这种深幽寂寞的日子怎么能和锦绣温柔的闺房生活相比?她举目所见,充耳所闻,周身所感,既没有温馨的天伦之爱,亦没有快活的手足之伴,更别说甜蜜的男女之情。她的身边除了几个仆人,就是她的师傅,而她的师傅,有着比她更长久的空门岁月,她能给妙玉的,只能是更深重的尼姑气息。所以,与妙玉有十年邻居之缘的邢岫烟,说她最喜爱的两句诗是“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所以,她自称“槛外人”,即不入流俗之意。又说妙玉喜欢庄文,或又自称为“畸人”,即畸零之意,这当然符合一个一般尼姑的思维惯式,无可异议,而问题是,妙玉又非一般的尼姑。

这就要说到妙玉和书中男主人公宝玉的关系。其实,他们的故事不多,但在本来文字有限的妙玉身上,有几抹和宝玉的重彩关联文字,就值得我们注意了。首先,第四十一回“品茶栊翠庵”,是谁品呢?本是贾母带领众人游园,行至妙玉处,大家喝茶休息。妙玉敬完贾母之后,悄悄拉宝钗黛玉到耳房内,几个人吃起了“梯己茶”,招待黛钗的茶盅都是古玩奇珍,而给后至的宝玉使用的,是妙玉自己日常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情理上言之,尊重待客用有名目的酒杯,而切己的人可随主人之便,殊不知,敬则远矣,亲则近矣。尤其是一个如此僻性的妙玉,用自己的东西招待宝玉,正是心中存了亲近之意,可以不分彼此,不较你我。所以当宝玉提出抗议时,妙玉便不爱听了,幸亏宝玉机灵,很会博得女孩子的欢喜(妙玉也是女孩子),他说“到了你这里,自然

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妙玉听了很高兴,就又给他找了一个大盏,斟给他喝。或许,妙玉隐约意识到了宝玉激起的平静生活的涟漪,她需要给别人也给自己打针强心剂,证明绝无此事,于是她正色道:“你这遭吃的茶托他两个的福,独你来了,我是不给你吃的”,和男人宝玉划清界线。几个吃过茶,宝玉“随出来”,意为落后,和妙玉讨论刘姥姥吃过的茶杯,细心善言的宝玉还说叫几个小幺儿打几桶水来洗地,以代贾母众人表叨扰污染的歉意。妙玉自然更是欢喜,在不理解的众目睽睽之下――李纨就说过她“可厌”,宝玉的存在,有遇知音之感,所以妙玉会不加掩饰尽展本性,说道:“只是你嘱咐他们,抬了水只搁在山门外头墙根儿下,别进门来。”第一文库网这样的话,往往是对牛弹琴,甚至招来讥嘲,而说给宝玉,却是一种身心的舒畅,他不仅不会给妙玉的怪僻高洁以白眼,还会刮目相看,欣赏有加。

这也就是,50回“宝玉乞梅”的深层心灵原因。当时李纨出了主意,宝玉乐为,要冒雪前往,大嫂子要“命人好好跟着”,这个时候,一向敏锐精细的'黛玉说了一句话:“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值得我们品味,为什么有人跟着就不得了呢?是因为多了个小丫环儿的脚印就把栊翠庵踏脏了吗?想来未必。若真跟着丫环儿,那到了栊翠庵,她就成外人,妙玉一个尼姑,怎好守着外人,有深取知己的举动?连上次当着林薛的面还要正色表明和宝玉泾渭分明呢,何况小丫环儿们。妙的是,作者没有一字写及讨梅过程,此时无文胜有文,只让笑欣欣回来的宝玉说了一句话:“你们如今赏罢,也不知费了我多少精神呢。”宝玉这句话,一半是实,一半是撒谎,说它实是因为要讨得栊翠庵的冬雪红梅,自然须和其主人交涉,给是给了,宝玉肯定又要说上一些知己话,不失分寸,恰到好处,而把握这个度,当然要费精神。说它撒谎,是因为不一会儿,宝玉就笑向宝钗黛玉道:“我才又到了栊翠庵,妙玉允每人送你们一枝梅花”,若果真费劲儿,他岂肯再去碰南墙呢?

再次,便是63回宝玉生日,妙玉不仅知道、记得,还送来了一张粉红笺子,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虽然标榜“槛外人”,以明寂灭之心,可这一举动本身就印证了判词上的定语“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不虚。

妙玉之所以能位列金陵十二钗,又能得宝玉深取,还因为她的才学。18回提到过,邢岫烟曾经说过,而那“阜比仙”的才华真正展露到76回。那是个凄清的中秋夜,颦儿和云儿在凹晶馆联诗,妙玉却从栏外山石后转出,引二人前往栊翠庵烹茶小坐,妙玉且“提笔微吟,一挥而就”,将刚才的诗续为十五韵,颦儿云儿赞赏不已,说道:“可见我们整天是舍近而求远,现有这样诗仙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虽是恭让谦辞,却也说明妙玉诗才不凡。

或许,这也是她孤傲高洁的资本吧。妙玉乖僻清高不献媚于他人,和贾府老祖宗说话都是轻描淡写,刘姥姥、抬水的小厮更是不入她的眼了。那么她为什么变本加厉、一意孤行呢?听邢岫烟说她投到这里来,就是因为先时“不合时宜、权势不容”,为什么不改一改呢?天性孤僻、秉性难移是一个原因,另外,妙玉的稍嫌矫揉造作的清高孤僻,更是她的一种遮饰的武器,和探春一样,她这样做,恰恰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无亲无故的小姐,无权无势的尼姑,要想在贾府这个势利场中自辟净土,有个安身之所,不得不关上山门,板起脸面抬起头颅做人。所以以清高著称的黛玉对她都是小心谨慎、敬而远之;李纨嫌她“可厌”,大概也是因为孤高不易亲近;还有当宝玉看到生日贺贴大跳时,众丫头们说:“我当谁的,这样大惊小怪,这也不值得。”栊翠庵位于花木繁盛的大观园的安静的一角,妙玉则亦远离着飞杯歌盏、笑语欢颜而索居一隅,她看不上众人,别人也因攀不近而疏远她。

可是,槛内、槛外毕竟一隙之隔,妙玉可以拒绝俗世,却同样呼吸着青春的空气,这空气滋养着宝玉、黛玉、宝钗等人,是不可能被妙玉拒绝的。为什么要单单拉出黛钗二人去吃“梯己茶”?为什么要在宝玉乞梅之后又主动送梅呢?为什么三百六十五个日子恰恰要记住宝玉的生日呢?为什么中秋深夜,要走出紧闭的庵门呢?这样一个妙龄少女,有着花容月貌,又有着灵心慧性,她怎么会不神往于热闹温暖的雪天聚会?怎么会不被出类拔萃的林薛所吸引?怎么会无视无闻于大观园的春夏秋冬、花开花谢、人来人往中的青春腾跃?又怎么会面对翩翩少年、红

颜知己,而心如止水、不为所动?但是,诗社她没有参加,雪景她没有共赏,林薛宝玉等知音,她想走近却又强制自己抽回去,当众儿女吟诗作赋、踏雪饮酒、抽签庆寿之时,妙玉却被茧缚在栊翠庵,这个茧,是社会给的,是命运给的,也是她自己一步步作牢的。在妙玉身上,一对矛盾强烈地冲突着:青春的召唤与沉寂的尼庵,前后牵掣着她,她不可能象智能那样冲破禅关,亦不甘于索味的“牢坑”生活,于是,自封于山门后蒲团上的妙玉,在月色如水的中秋深夜,悄悄步出了那道“槛”,或许在黑暗中,她可以暂时取下面具,用少女的身心去拥抱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的

空气,去怜爱天上的明月和嫦娥??

41回贾母等人离去,妙玉“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而76回中,林史二人离去,妙玉“送至门外,看他们去远,方掩门进来。

云空未必空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