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论文【优秀6篇】

时间:2014-08-01 01:43:4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浅谈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论文 篇一

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在科学领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体现,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素养要求。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首先,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是提升他们科学素养的基础。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是学习科学的动力和源泉。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实验、观察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鼓励他们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其次,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条件。学校和家庭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器材、图书和网络资源,让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科学实践。同时,学校和教师也应该创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到科学研究和实践中,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第三,合理设计科学教学内容和方法也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资源,设计有趣、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教授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和分析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

最后,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科学素养的榜样。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科学经验,注重自身的继续学习和提升,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教师还应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引导他们关注科学伦理和社会责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合理设计科学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教师的榜样作用,我们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

浅谈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论文 篇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素养作为一种重要的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首先,学校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注重科学教育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科学实践活动和实验课程。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教师的科学素质培养,提高他们的科学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科学教育。

其次,家庭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为他们提供积极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到科学实践和实验中,引导他们探索和发现科学的奥秘。同时,家庭还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与孩子一起探讨科学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最后,社会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应该加强对科学教育的支持和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学实践机会和资源。各类科学馆、科技展览和科普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此外,社会还应该加强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学氛围和社会环境。

总之,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学校的科学教育、家庭的培养和社会的支持,我们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科技发展的需求,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浅谈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论文 篇三

  一、立足于做,突出教学的实践性

  现代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实践操作的重要性,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一切可以让学生操作的因素,为学生提供演示、动手实验、练习的机会,使其在实践操作中动脑、动手、动口,去发现新知、发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如学习《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时,课上教师让学生观察实验袋内都有些什么实验材料,并让其想办法证明这些材料是否导电。学生通过思考,想出了很多验证的方法。教师让学生用自己想出的办法亲自试一试这些材料是否导电,各小组研究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去,按照自己的思维去研究、探索。通过实验,学生发现:有些材料能使小电珠发光,这说明它们能导电;有的材料不能使小电珠发光,这说明它们不能导电。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找出了规律,也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形成做了铺垫。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了磨练,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着眼于疑,强化教学的探索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源。质疑是思维的“启发剂”,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强等特点出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学会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学会通过主动的尝试和探索解决问题。

  如学习《杠杆》一课时,课前教师准备一块大石头,上课时教师问学生:“谁能想个简便的方法让大石头移动?”问题提出后,学生纷纷举手谈想法,教师让同学们分组进行实验,研究用哪种方法省力。此时,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有用手搬的,有用绳子拉的,有的用木棍撬……通过实验,最后学生一致认为在棍子下面垫上砖来撬的方法省力,为以后研究杠杆的知识奠定了基础。通过这一质疑活动,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

  三、着重于用,注重教学的应用性

  好的教学应该是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科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一次次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爱科学,善于学习,为终身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如教学《植物的分身术》一课,常用的是扦插法、压条法和嫁接法,教材中对每一种方法只作了简单介绍,真正学会这些方法要让孩子们去实践。我根据其爱好,每四个学生为一组,每组研究一个课题,要求是“怎样才能使新的植物体成活率高”。课后有的同学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到苗圃考察,有的问父母和亲戚邻居,家里的花盆、盆里的植物枝条成了他们的实验材料。经过一段时间搜集资料和动手实验,我又在课堂上让他们讨论、探究,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各抒己见,有的引经据典,有的用实物比较,有的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见解各不相同。有的认为植物的营养繁殖要在适宜的季节;有的认为扦插要把茎的上部剪成平的,下部用刀削成斜的;有的认为要适当增加温度、湿度和光照……最后经过归纳、总结,得出全体同学认可的结论。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应以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为对象,提供给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材料进行科学探究,并适当地将这样的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堂以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是科学,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好科学在生活中的用处是那么的广泛,从而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产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就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浅谈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论文 篇四

  加强生本管理,提升核心素养,老师必须强化核心概念,夯实基础。立足学生的思维水平,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设计情境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借鉴历史的发展脉络,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发展。生本教育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教育理念。生本教育将彻底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未来的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学是教育的核心工作,如果课堂实现了生本位管理,整个教育将随之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一、生本位管理的内涵

  所谓生本管理,就是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是确立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切管理活动。

  二、树立生本管理理念,提高教育质量

  1.生本位管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核心素养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中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要尊重学生的感情需要、兴趣爱好、个性特点;要全面激发各方面的因素;要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兴趣、个性发展、个人成长是“以学生为本”管理模式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手段。培养核心素养还要从课程体系出发,从教育方法改进方面入手。

  2.“师本位管理”向“生本位管理”转变

  现在教育与传统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由“师本位教育”向“生本位教育”转变。生本位教育理念是在现代教育的理念基础上产生出来的,要把学生放在管理活动的主体地位,生本管理是学生管理的核心和动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3.“灌输模式”向“自主学习模式”转变

  生本教育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问题的思考,改变以往管家式、保姆式、包办式的教育模式。要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就要调动学生的原动力,转变为自主学习模式,加强生本管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生本管理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高质量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教学质量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的概念,教学质量涉及了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主要包括教学、培训、科研工作等的质量和德育质量、学生素质教育质量、学生学习质量等,而实施生本教育管理可以有效地提升这些教学质量。

  2.生本管理通过改变教育机制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生本位管理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顺应学生的个性发展,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从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入手,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对于学校教育而言,如何有效快速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培养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能力超强的学生,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学校当前的主要任务。学校往往改变不了受传统教育的束缚,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机制,生本管理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运行机制。

  3.生本位管理通过培养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要在学生学好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发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要实施生本位管理,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4.核心素养培育需要具有时代性、前瞻性

  核心素養框架的确定必须具有时代性与前瞻性。从全球范围来看,核心素养的选取反映了社会经济与科技信息发展的最新要求,强调创新与创造力、信息素养、国际视野、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社会参与及社会贡献、自我规划与管理等素养,内容虽不尽相同,但都是为了适应21世纪的挑战。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

  如何构建生本管理模式,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不断探索生本位管理模式;生本位管理模式的实施要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不可生搬硬套,套用固定僵化的模式;生本教育每个学校都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生本位教育模式下,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从事符合他们天性的劳动。

  参考文献:

  [1]李兆忠.做生本教育的明白人[J].文学教育(下),2016(2):128.

  [2]褚宏启,张咏梅,田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小学管理,2015(9):4-7.

浅谈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论文 篇五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分析

  (一)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就业的制约因素

  在传统职业教育看来,获取工作并且胜任岗位的决定因素在于毕业生职业技能的强弱,然而,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强调,真实的工作环境与诸多的教育培训,是快速提升毕业生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对于刚刚离开校园进入社会的高职学生而言,企业最关注、最看重的往往是他们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以及职业心理等因素,这也是高职学生顺利被企业接纳与认可的重要考察项目。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更新与岗位需求变迁的不断加快,对于求职者职业素养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因此,作为职业人完善并超越自我的必经之路,职业素养是制约高职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

  (二)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有利因素

  所谓就业竞争力,是指高职学生通过教育逐渐形成的、在其择业过程中既能够良好满足用人单位与社会需要,又能够在就业岗位上充分发挥与发展自我的一种独特能力。实践证实,职业素养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各行各业对于从业者的要求不尽相同,但各行各业对于职业素养的要求却是基本一致的。传统高职教育往往过于注重技术知识的传授与职业训练的培训,轻视甚至直接忽视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现代高职教育已经意识到这一不足,作为就业的敲门砖,职业素养在高职学生就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成败。

  (三)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角色定位的重要要求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当他们初次踏入社会之后,首先要面临职业角色与社会角色两大角色定位的选择问题。就职业角色定位而言,要求就业者具有较强的奉献品质、敬业精神、服务观念以及规划意识等等,这是高职学生走出“校园”这座象牙塔、步入“社会”这架大染缸必备的能力。就社会角色定位而言,要求高职学生步入社会之后能够尽快地、顺利地融入其中。这是因为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高职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特性更为显著,要求高职学生具备良好、快速的职场适应能力,充分满足市场与社会发展需要,有效降低企业成本,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在积极学习、踏实做事和认真工作中有效提升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总之,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角色定位的重要要求,对自身职业素养具有很高要求。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机制

  (一)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培养

  大力培养人才与良好服务社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国家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着重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坚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培养出充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合格人才。基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使得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当高职学生初步适应大学生活、逐步养成大学学习习惯后,开始步入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实质性阶段。在这一阶段,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应积极架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之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职业操守以及职业习惯的逐步养成,进一步优化教与学。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的争夺战愈发激烈,再加上人才流动频率的日益增大,使得企业在招聘和录用人才时对其职业操守、职业道德等要素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应注重学生良好职业习惯的培养与形成,并联合企业、家长与学生,制定符合高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从而为学生未来事业的发展铺垫良好思想基础。同时,为了拉近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距离,降低行业陌生感,在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管理过程中,应适时、恰当地将企业管理模式融入其中。此外,紧抓新生入学职业培训,将企业职业行为习惯与企业职业道德有条不紊地融入学生日常训练中。

  (二)日常行为规范中融入职业素养培养

  实践证实,通过开展一系列职业养成训练活动(如日常行为规范、定期穿职业装等),对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队合作等良好品质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智能。自2010年起,我校开设了国学课程,“国学经典”、《礼仪手册》的学习成为大一新生的必修课程,国学与礼仪知识被有效运用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为了促进职业养成行为规范的落实,我校秉承“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建设原则,紧密围绕“环境文化、行为文化、思想文化”等三方面展开校园文化建设。同时,为了创设良好的校风与学风,我校以规范师生的学习习惯、日常行为以及礼仪礼貌为入手点,认真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如《寝室文明条例》、《教学场所文明条例》、《校园网络文明条例》、《学生职业素养提升与评价机制》。此外,以学生为实施主体(如学生会、纪律委员会等),展开文明监督与日常检查,有效培养学生养成注重自身行为、礼仪礼貌的良好习惯,实现职业素养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融合。

  (三)实践活动中纳入职业素养培养

  培养“高素养、高技能、高认知”的三高人才一直都是我校良好发展的重要关键。所谓高素养,是指高职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与人文素养;所谓高技能,是指高职学生具有较精湛的专业技能;所谓高认知,则是指高职学生具有建功立业、发愤图强的崇高理想。为了让高职学生充分体会职业素养在其就业与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养方式,通过积极开展技能竞赛、学生活动、社会实践、企业家访谈、志愿服务等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其校园生活中初步感知企业、感知社会,在亲身实践中切身感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为此,我校与国内诸多企业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积极推动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给予学生于真实企业环境中有效锻炼的良好机会,帮助学生重新进行自我定位,进一步提升其职业素养。当前,我校主要根据学生在校与企业实习两大阶段展开相应实践活动。

  1.在校阶段高职学制多为三年制,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主要集中于大一和大二阶段,针对这一普遍情况,我校设计了如下特色实践模块。

  2.实习阶段在大二下学期,我校开始定单班,展开定单培养。而对于大三整个学年,是高职学生正式进入企业的实习阶段,同时也是学生职业素养形成与确立的关键阶段。为此,我校主要采取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来展开职业素养教育,企业不同,所采取的素养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例如,进入三星公司,将进行三星的企业文化教育;进入联想公司,则进行联想的企业文化熏陶。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特色实践模块设计与实施,促使一名高职学生三年职业素养的教育与培养的完美落幕,实现由高三毕业生向一名准职业人的良好转变。

  三、结语

  总之,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广大高职院校必须充分重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职业素养提升机制,并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其高效落实,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高素养、高文化、高技能的人才,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良好发展。

浅谈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论文 篇六

  [摘要]

伴随着信息的不断更新,教育者也越来越把教育核心转向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高中化学若将教学重心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化学信息素养,将加深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进一步探究。本文从三个方面浅谈在化学教学中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

化学教学;信息素养

  纵览各大重点高中化学教学的教学方式,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给学生传授化学知识点时,都普遍重视发展并提升学生的化学信息素养。现在甚至未来化学学科的教学发展重心应该转向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以此强化学生化学知识的长度和宽度。

  一、结合图表,讨论探究

  化学是通俗易懂的文字与直观形象的一系列图表的结合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图表,培养学生边观图边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展开学术讨论,共同探究知识点的奥秘。如,在学习“元素周期表”内容前,很多学生总觉得自己在对元素周期表中周期与族间存在的元素递变规律分析的思路存在一定的障碍,为健全学生对周期、族元素间化学、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的认识,所以,我将自己制作的元素周期表投影仪上展示,让学生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族与族、周期与周期之间的递变规律,并督促他们在各元素上标出它的性质,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进一步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元素、族元素物理、化学性质递变规律。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得出结论:处于同一周期的各个元素间自左向右呈现出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譬如Na、Mg、Al、Si、P、S、Cl、Ar就处于同一个周期,伴随着其最外层的电荷数量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而非金属性则呈现为增强规律。在这些图形和表格的帮助下,大家对元素周期表里面的元素性质变化规律开展讨论,充分地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能够自觉规范书写化学元素,而且也学会了结合观察图表学习的方法。

  二、融入网络,筛选整合

  在当下这个网络越来越发达的的时代,任何的学习都与网络紧密联系,所以要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有价值的资料辅助学习。如,在学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内容时,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于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的特点和具体的应用掌握程度不够理想,部分学生对析氢腐蚀、吸氧腐蚀两类腐蚀的概念理解含糊,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牺牲阳极、外加电流两种阴极保护法的对应概念理解不清,据此笔者及时鼓励学生课后利用网络搜索几个典型的电化学腐蚀的例子的视频,以及电化学防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运用例子,例如:2H++Fe=Fe2++H2、2Fe+2H2O+O2=2Fe(OH)2,然后让学生就这两个电化学腐蚀例子,筛选整合吸氢腐蚀与吸氧腐蚀的特点及这两者之间的区别、联系。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总结整合有效信息,最终充分理解并运用这节课的知识点。在课前以及课堂融入网络让学生第一时间知道化学知识点在社会上的动态,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另外,也能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同时可以更好地强化对这些知识点的有效理解。

  三、观察实验,加工解释

  掌握实验操作要点及实验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是学好化学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培养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实验现象,进而组织信息对其加工解释的能力是化学教学的一大重点。

  如,在学习在“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内容的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设置了实验探究Cl2与NaOH反应产物的化学性质,笔者在一只烧杯中加入NaOH溶液及色素,然后烧杯上方放置一只充满Cl2的倒置烧瓶和一只注射器,大家观察到在挤压注射器并打开止水夹时Cl2与NaOH发生反应并形成颜色鲜艳的喷泉,等反应完全时,再向烧瓶中注入CO2气体,会发现色素褪色,学生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猜想可能是Cl2与NaOH反应产物NaClO与CO2的水溶液反应使的色素褪色:NaClO+CO2+H2O=HClO+NaHCO3,然后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提出证明措施,以此来加工解释HClO的漂白性更强。借助典型的化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精心细致观察实验过程,通过逻辑思维过程去解释实验产生的现象背后的原因的教学思路,已经在许多重点高中都被采纳,而且都取得不错的成效。基于信息素养能力提升的化学教学成为当前学科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能力养成,强化对信息的有效选取、加工与整合,为他们对化学学科的深层次研究埋下铺垫。

  参考文献:

  [1]高晓莹,吴春峰.提升学生化学信息素养的有效平台[J].化学教与学,2015(9).

  [2]周春霞.论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6).

浅谈如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论文【优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