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商业竞争和进入壁垒【最新3篇】

时间:2012-06-09 05:41: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论我国商业竞争和进入壁垒 篇一

商业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然而,在我国的商业环境中,存在着一些进入壁垒,限制了竞争的公平性。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讨论我国商业竞争和进入壁垒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首先,我国商业竞争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垄断行为。垄断行为导致市场上少数大企业垄断了资源和市场份额,限制了其他企业的进入和发展。这种垄断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阻碍了新兴企业的发展。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途径是加强反垄断法律的执行力度,打击垄断行为,保护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其次,我国商业竞争还面临着行政审批的进入壁垒。在一些行业,企业要想进入市场,需要经过繁琐的行政审批程序,这给新兴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加快审批进度,降低进入门槛,为新兴企业创造更好的竞争环境。

另外,我国商业竞争还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的问题。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在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还不够完善,侵权行为时有发生。这给企业创新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加强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力度,加强执法力度,打击侵权行为,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好的保护环境。

最后,我国商业竞争还面临着市场准入的壁垒。在一些行业,由于市场准入的限制,新兴企业很难进入市场进行竞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加强市场监管,打破垄断,推动市场的开放和竞争,为新兴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

总之,我国商业竞争和进入壁垒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只有通过改革和创新,打破各种壁垒,才能促进商业竞争的公平性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论我国商业竞争和进入壁垒 篇二

商业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然而,在我国的商业环境中,存在着一些进入壁垒,限制了竞争的公平性。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讨论我国商业竞争和进入壁垒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首先,我国商业竞争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行业壁垒。在一些行业,存在着技术门槛、资金门槛等进入壁垒,限制了新兴企业的进入和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创新和技术研发,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降低进入门槛。同时,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支持政策,为新兴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

其次,我国商业竞争还面临着不公平竞争的问题。不公平竞争主要体现在价格倾销、虚假宣传等方面,严重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不公平竞争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加强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提高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另外,我国商业竞争还面临着金融壁垒的问题。在一些行业,企业要想进入市场,需要获得融资支持,但由于金融体系不完善,新兴企业很难获得融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加强金融体系的建设,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为新兴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服务。

最后,我国商业竞争还面临着人才壁垒的问题。在一些行业,由于人才稀缺,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进行竞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持和培训,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人才保障。

总之,我国商业竞争和进入壁垒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只有通过改革和创新,打破各种壁垒,才能促进商业竞争的公平性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论我国商业竞争和进入壁垒 篇三

论我国商业竞争和进入壁垒

商业的进入壁垒是新企业进入流通产业所面临的一系列障碍。要从深层次上解释我国商业竞争的格局,需要对我国的商业壁垒作必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控制我国商业进入壁垒的基本途径。

      一、我国商业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体制改革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单一所有制形式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传统商业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调整商业所有制结构,打破国有商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大力发展集体和个体商业,并允许工业自销,引进外资等。特别是近年来,受相对稳定且较高的.商业利润的诱导,出现了“百业经商”的热潮,商业企业和从业人员数量剧增。到1994年底,全国已有商业经营机构1368.8万个,商业职工3808.9万人,分别比1978年的122.1万个和608万人增长10.2倍和5.26倍。目前在我国商业领域已形成了国有、集体、个体、联营、股份、外资等多种经济成份相互竞争的格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无疑大大增强商业企业的竞争活力,提高了社会流通能力。但在我国的商业竞争中由此也产生了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商业组织规模普遍较小,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在我国商业体制改革过程中,原来用行政手段联结商业企业经营活动的纽带被割断,许多国营商业被化整为零,改革以来新建的商业组织又是以独立性很强的中小规模企业为主,经营组织规模普遍较小,更缺乏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商业企业。根据有关资料,1993年美国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为4910亿美元,占全美零售总额2.3万亿美元的21.34%,而我国1995年最大的50家零售企业的销售额仅为499亿元人民币,仅占全国社会零售总额的2.45%。从单个企业看,1993年美国的西尔斯·罗巴克零售公司的销售额为50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4216.40亿元;而1995年我国最大的零售企业上海“一百”的年销售额也仅23.49亿元,相当于西尔斯公司的1/181,差距甚大。由于我国商业企业的组织规模小,分散经营,就难以实现规模经济。

2.商业经营业态过于单一,经营定位趋同化。近几年来,许多老商场纷纷投资装修扩建,扩大营业场所,同时各地又兴建了相当数量的大型商场,致使大型百货商店的数量迅速增加。目前,上海市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大商场已有100多家,而北京市仅在近5年内已新建31个大型百货商店,正在建设中的有52个,近期即将开工建设的还有75个。不难预见,过不了几年,北京将成为世界上大型百货商店最多的城市。在我国其它城市也存在大型百货商店热,而超级市场、折扣商店、专业商店等经营业态没有得到较快发展。同时,大型百货商店豪华的营业场所和设施、昂贵的地租和大量的投资贷款,又迫使其经营中高档产品,经营内容趋同化十分明显,缺乏建立在市场细分基础上的经营特色。

3.经营网点缺乏整体布局,低水平过度竞争日趋激烈。在空间分布上,近几年来新建的大中型商业企业大多集中在城市中心商业区,过于密集,而居民住宅区的商业网点建设相对不足。又由于这些商业企业的经营业态和经营内容雷同,缺乏经营特色,因此,为争夺有限的顾客,不可避免地发生低水平过度竞争,表现为许多商业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策略,在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各种削价大战、重奖大战此起彼伏,一些企业为了压倒竞争对手,强行让利,经营利润接近于零,有的甚至亏本销售,其结果使国家和企业利益严重受损。

4.商业企业的销售额大幅度滑坡,经济效益持续下降。作为上述商业结构和竞争行为的一种必然结果,近几年来,许多商业企业销售额大幅度滑坡,经济效益持续下降。1995年,北京市10家大型商场中有8家商品销售额下降,杭州市13家大型商场的销售额首次出现负增长。据内贸部统计,1995年全国商业企业仅实现利润2.39亿元,同比减少83

.9%。

      二、我国商业的进入壁垒分析

为什么

[1][2][3][4]

论我国商业竞争和进入壁垒【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