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论文(实用3篇)

时间:2016-07-01 07:42:1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篇一

标题:音乐教学中的多元智能理论应用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分析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原理以及初中学生的智能特点,提出了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元智能理论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认为,音乐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初中音乐教学,学生发展,教学方法

引言:多元智能理论是由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一种关于智能的新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样化的,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等多个方面。而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的智能也是多样化的,因此应该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正文: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各种智能。首先,语言智能是学生在音乐教学中重要的智能之一。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音乐的历史背景、分析音乐作品的歌词和歌曲结构等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其次,逻辑数学智能也是音乐教学中需要重视的智能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分析音乐的节奏、音高和音色等要素,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和推理,提高他们的分析和创造能力。此外,空间智能和音乐智能也是音乐教学中需要培养的重要智能。教师可以通过展示音乐的视觉表现形式,如音乐视频、舞蹈和乐器演奏等,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音乐表演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方面,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任务。例如,对于语言智能较强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写音乐评论或创作歌词;对于逻辑数学智能较强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分析音乐的结构和编写简谱;对于空间智能较强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设计音乐舞台和演出布景。其次,教师还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媒体。例如,可以通过音乐游戏、音乐比赛和音乐欣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结论: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可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音乐。

参考文献:

1. Gardner, H. (198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York: Basic Books.

2. Armstrong, T. (2000). Multiple Intelligences in the Classroom. Alexandria, VA: ASCD.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篇二

标题:音乐教学中的跨学科整合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跨学科整合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通过分析跨学科整合的概念和初中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提出了在音乐教学中如何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的具体方法和策略。本文认为,音乐教学应该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跨学科整合,初中音乐教学,学科综合能力,教学方法

引言:跨学科整合是一种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融合的教学方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音乐与语言、数学、艺术等学科之间的关系。因此,跨学科整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音乐知识,提高他们的学科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正文: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跨学科整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的内涵和意义。首先,音乐与语言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歌曲和音乐作品的歌词,了解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语言表达方式。其次,音乐与数学学科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分析音乐的节奏、音符和音阶等要素,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律。此外,音乐与艺术学科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教师可以通过音乐表演、舞蹈和视觉表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意识。

在具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方面,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例如,可以设计一些有关音乐历史和文化的课程,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时期的音乐风格和艺术形式。其次,教师还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和项目制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和创作,让他们运用语言、数学和艺术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音乐作品。

结论: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进行跨学科整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音乐知识,培养他们的学科综合能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中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Beane, J. A. (1997). Curriculum Integration: 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2.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usic Education. (2014). The School Music Program: A New Vision. Reston, VA: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usic Education.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篇三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

  在艺术类型中,音乐是比较抽象的艺术,音乐从历史发展上可分为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初中音乐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一.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语言类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同时,它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实践以及长久的训练。首先,音乐学科通过更加直白且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乐曲目所提供的场景之中,真实感受其所表达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音乐的魅力。这种方式只是学生个人的感官感受,非专业音乐欣赏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乐教学则是通过理论教授学生怎样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美妙,以及怎样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评价不同音乐。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相关实践。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相关情感。学生通过自主创作以及练习相关音乐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体会乐曲炫技之处。

  二.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

  (一)合理导入教学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个人的投入度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音乐教学中教学导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加注重张扬个性,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兴趣更大,然而理论教学毕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现了众多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却不愿意上音乐课的现象。初中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等原因,在音乐课上的积极性远不及小学生来得浓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注重运用有吸引力的手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上音乐课,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导入教学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首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导入方式,例如讲故事以及成语典故等方式。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学生可以跟随音乐故事的情节,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从而更好地对相关音乐更加感兴趣。而成语典故则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关传说等,更是传达了先人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向学生讲述成语故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时,很多成语故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听的,教师讲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导入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课堂。初中生毕竟具有一半儿童爱玩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视之如猛虎,而应该正视它。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其本质,并进行合理利用。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音乐小游戏培养乐感,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主动的进行音乐学习。同时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进行导入教学。

  (二)运用对比教学

  对比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对比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两件事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区分。这种方法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音乐的对比教学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法教授学生从各种对比因素分析音乐。不同音乐在音乐家的创作、演奏以及相关技巧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教师首先,可以将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进行对比。尤其是经典作品常常会被后人进行改编或者运用不同的乐器予以演绎。然而,为什么要这样改编,改编之后的作品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有点与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方面以及各种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三、结合学生心理开展教学

  1.中学生学习音乐的心理。

  中学时代是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时期,在身心的发展方面,是一个充满矛盾很不稳定的时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心理学指出:在情绪和兴趣以及理解会对人类的活动有很大地影响,精神快乐,情绪舒畅,认知效果好,学习兴趣会积极、学习效果会更强。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感觉""理解""实践"等学习音乐,把激发学生兴趣放在首位。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就会越来越强,学习效果更好。

  2.教师在学生心理基础上的音乐教学。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一种自由、舒畅、相互交流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身入其境,注意力集中,唤起丰富的想象,引起联想和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展音乐实践创造活动,让其在实践中提高。通过创造宽松、民主的音乐气氛和环境,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艺术实践,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课前教师应精心选材,合理安排音乐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等手段来增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教学内容要丰富,视听结合学习音乐,从视觉上增进愉悦,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对于课堂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以鼓励性的小礼品作为奖励,为教学增添活力。创设音乐气氛或意境,使学生对要学习的音乐产生亲切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觉器官,让学生辨别乐器、从而理解音乐。在音乐作品前编上一段入情而简短的导语,这些导语的建立必须与中学生对该作品的熟悉情况和学生音乐操作能力的实际发展水平。

  三、以民间舞蹈为切人点的音乐教学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舞者的身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独立的艺术形式,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学习的一个综合性的艺术。我国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仅在汉族地区就普遍流传着龙舞、狮子舞、花鼓等民间舞蹈形式,其他少数民族舞蹈也都具有各自的特色,相应伴随的音乐风格也不相同。大部分民间歌舞是载歌载舞、歌舞结合,形成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课堂教学中学习民间舞蹈,先了解民族舞蹈的基本元素;其次感觉如何,舞者的身体动作来表达思想和感情;第三了解如何使用身体语言表达民族音乐。前两点通过欣赏教学达到第三点,并通过实践学习培训。开发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使用奥尔夫、罗斯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强调音乐与舞蹈、语言、动作相结合,开展动态的音乐课。达尔克罗斯的"体态律动学"是把音乐、舞蹈高度结合,学生伴随音乐节奏,通过身体反映音乐情绪和要素,通过练习去体会舞蹈动作与节奏、旋律的结合。在教学生学唱乐曲时,教学生有本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跟着音乐边唱边跳,全身心的投入其中。鼓励学生自己创编新的舞蹈动作,激发学生想象力,以增强学生们的舞蹈律动感,指导学生制作舞蹈道具、自制简单小乐器,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协调能力。学生们喜欢民族音乐,随着民族音乐进行民族舞蹈的动作表演对他们来说是很乐意接受的。

初中音乐教学论文(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