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心理教师的敏感度论文(推荐3篇)

时间:2012-02-09 08:29:1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谈心理教师的敏感度论文 篇一

敏感度是心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备的一项能力。敏感度可以理解为对学生情感、行为和需要的敏锐观察和洞察力。心理教师的敏感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心理教师的敏感度可以帮助他们准确把握学生的情感状态。学生的情感状态对于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心理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体态语言以及日常行为等,能够较为准确地了解学生内心的情感状态,如喜怒哀乐、焦虑压力等。通过对学生情感状态的敏感观察,心理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困扰和问题,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其次,心理教师的敏感度可以帮助他们识别学生的行为问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行为问题,如攻击性行为、自闭行为等。心理教师通过对学生行为的敏感观察,可以及时察觉到学生的问题行为,并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引导。通过及时的干预和指导,心理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促进他们的行为发展和成长。

此外,心理教师的敏感度还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学生的需求。学生的需求多种多样,包括学习需求、情感需求、社交需求等。心理教师通过对学生需求的敏感观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需求,并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相关的支持和帮助。例如,对于学习需求较高的学生,心理教师可以提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指导;对于情感需求较强的学生,心理教师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倾听等。通过满足学生的需求,心理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总之,心理教师的敏感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通过对学生情感、行为和需要的敏锐观察和洞察力,心理教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心理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敏感度,不断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只有这样,心理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谈心理教师的敏感度论文 篇二

敏感度是心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备的一项能力。心理教师的敏感度不仅仅是对学生情感、行为和需要的敏锐观察和洞察力,还包括对自身情感的敏感。心理教师的敏感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心理教师对学生情感、行为和需要的敏感观察和洞察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生。敏感度使心理教师能够捕捉到学生的情感变化和行为表现,并通过适当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心理教师的敏感度也包括对自身情感的敏感。心理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情感状态进行观察和了解,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好地与学生建立情感连接,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其次,心理教师的敏感度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如焦虑、抑郁、攻击性行为等。心理教师通过对学生情绪和行为的敏感观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引导。同时,心理教师对自身情绪的敏感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情绪、调节心理状态,以更好地应对学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

此外,心理教师的敏感度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心理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敏感观察,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同时,心理教师对自身情感的敏感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心理教师的敏感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心理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的情感、行为和需要保持敏感观察和洞察力,还需要对自身情感进行敏感。只有通过对学生和自身情感的敏感观察,心理教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应对学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心理教师应该注重提升自身的敏感度,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谈心理教师的敏感度论文 篇三

关于谈心理教师的敏感度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谈心理教师的敏感度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担任心理教师的两年里,不论是跟学生课堂的互动,还是跟学生私下的接触,我都认识到心理教师的敏感度非常重要。灵敏而准确的判断,在很多时候都能帮助到彼此。

  在刚开学不久的一节心理课上,有位学生一开始就出言不逊,而且不论老师说什么,他要么就带领周围的'学生重复老师的话,引得哄堂大笑,要么就是跟旁边的同学大声说话,肆无忌惮。更让我奇怪的是这个学生平时上课态度特别好,回答问题很积极,表达能力也特别好。

  起初,我虽然不能忍受这种情况的发生,但考虑到课堂需要,我一再克制,善意地提醒那个学生,始终没有批评他。快下课的时候,矛盾已经严重激化。就因为这一个学生的捣乱,整节课的效果都受到了影响。下课铃响后,我把他喊出了教室。在他跟我去办公室的路上,我们一句话都没说。到了办公室,我直入主题:“我想你一定有话对我说吧?”我的态度不好,表情也不愉快,眼神更带着敌意。这孩子一脸不屑地说:“老师我很正常啊,我一直就这样!”最后,通过我的软硬兼施,他终于松口了,第一句话就说:“老师你为什么要说我心理有问题?”我当时第一反应是这孩子绝对冤枉我了。回想上一节课的情况,我十分确定没有说过这样一句话,而且之前甚至都不知道这个孩子坐在哪个位置。但是我保持耐心,问他为什么这样说。原来,他说我在讲到心理状态变化的时候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某些同学在小学的时候活泼外向,但是上了中学他可能会变得沉默内向。在举这个例子的时候我的手势指向了他的方向,下课后别的同学就起哄说他有心理问题,还在后面议论他。所以,他非常讨厌我,才在我的课堂上起哄、捣乱。

  认真听完他的讲述,我先是淡然一笑,然后澄清了三个事实。第一,从我的专业角度出发,我是绝对不可能说哪个学生心理有问题,何况还是在课堂上。第二,我问了他一个问题:“你如何断定是老师这样说之后同学才议论你的?”最后,详细问同学是怎样评价他的。第二个问题对他的触动最大,他仔细想了很久,好像明白了些什么。

  在我们之间的对抗减弱之后,孩子敞开胸怀跟我聊了很多。聊天过程中,我了解到他成绩很优秀,上课也特别积极,每次发言都像是个人演讲,热衷于表现自己。在提到同学对他的评价时,从他的口中得知同学其实不喜欢他太过于表现自己,所以才起哄说他心理有问题,这孩子就把这种怨气撒到了老师身上,因为想来想去只有在心理课上才提到了心理问题的话题。

  我问他:“我是指着你说你有心理问题的吗?”孩子好像也明白了什么,说我只是顺手指了某个方向,没有指向具体的某个人。在一步一步的澄清中,他终于明白其中的误会,认识到是自己曲解了老师的意思,转嫁了自己的怨气。

  我们的谈话愉快地结束了。结果,第二天有很多学生来心理咨询室咨询,还是在那个男孩子的带领下。他一进门就说:“老师,我给你带人来了,他们都说有很多问题向你咨询。”笑容很灿烂,我看到了写在脸上的真诚,在他看来,这是表达友好的一种方式,也是支持老师的一种表现。

  回过头来反思这件事,如果当时在课堂上我就直接批评那位学生,后果不知道会变成怎样。事实证明我的坚持是正确的。总结起来,这件事能成功解决,除了教师的耐心,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教师的敏感度。一个教师对课堂状况的敏感度以及对学生反应的敏感度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心理教师来说。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个别谈话中,敏感度都是一个心理教师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它不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找到问题,解决问题,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减少阻抗。所以,做一个合格的心理教师,就要有一颗敏感的心。

谈心理教师的敏感度论文(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