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浅析论文(优选3篇)

时间:2018-04-04 06:42:1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浅析论文 篇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习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浅析,以期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改进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首先,课程设置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基础。在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除了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还应包括信息检索、信息安全、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内容,以满足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需求。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不同的选修课程,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和发展机会。

其次,教学方法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实践、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升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技术实践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评价体系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主要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项目作品、实际操作等,以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可以引入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交流合作。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注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改进。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做好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浅析论文 篇二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实践教学、教育资源和教师培训三个方面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浅析,旨在为进一步改进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首先,实践教学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因此,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项目、实验课程等方式,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信息技术竞赛、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其次,教育资源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起着重要作用。教育资源的配置不仅包括硬件设施的建设,还包括教学软件、教材、网络资源等。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学校和政府也应加大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

最后,教师培训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教师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主体,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班,提供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同时,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教育改革,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注重实践教学、教育资源和教师培训的改进。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做好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浅析论文 篇三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浅析论文

  【摘要】:计算机作为一种不再新鲜的新兴事物,在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形成自身的学科特点。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慢慢成为关注的焦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和创新性。本文根据多年计算机教学的经验,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简单讨论。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计算机早已深入到人们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全新的学科,必须要有新的教学方法,体现出新的学科特色。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满足他们求知欲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一名信息技术的教师,一方面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一方面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双管齐下,才能培养出全面的人才。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具有许多其他学科所没有的特点。

  (1)工具性:就像语文识字和数学加减乘除一样,计算机的基础能力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将得到广泛运用,成为每一个人工作的必备工具;

  (2)变化性:计算机的诞生发展不过短短几十年,信息技术也一直在以较快的速度更新,许多新的内容将在本学科内出现;

  (3)技术性: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课程开设分别在理论和技术应用领域进行知识传授,都体现出一定的技术性;

  (4)实用性:不论是现在的学习生活,还是以后的日常工作,计算机信息技术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上是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些基本特点,教师应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科特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接触掌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知识,实现应用创新的目标。

  一、合理安排课程,积极答疑解惑

  作为计算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段,抓住中学生喜欢获取新鲜知识的特点,设计的教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创造的氛围。例如在讲授word、excel等office软件的基础知识时,许多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践上机操作,让他们进行自我摸索探新,锻炼思维和学习方式。理论和实践的课程比例1:1是比较合适的,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适当增加上机的时间。面对新的事物,学生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总是无穷无尽的,教师首先要正确的面对这些提问,尽管其中的某些问题会显得幼稚。然后教师应该对提问的学生积极地解疑和引导,努力开拓学生思维,往创造性的方向发展。

  二、布置独特作业,进行个性化考核

  说到底,计算机只是一个工具,所以对一个学生的评判不能只靠一次笔试或机试,因为这样的考核方式是对学生创造性和求知欲的扼杀。Internet的普及和发展,让中学生对网上的.精彩页面和动画视频念念不忘,我们可以“牺牲”一点静止软件操作的课时,增加一些动态软件的教授,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虽然学生在学过word、画图等之后也能自行设计制作出一些名片贺卡,但对自己从小就钟爱的动画片却知之甚少。所以,我想是否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小动画的制作呢?这样既可以让他们掌握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又可以触及一些稍微有深度的新软件。在教学实践中,Flash的引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他们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发挥创新精神打下了基础。布置一些简单小动画制作的作业,可以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也让他们发现其实网上的东西并不复杂。他们充满信心地进行自我实践,加深了知识印象,也拓展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期结束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设计一张会动的新年贺卡来进行考试。改变千篇一律的试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地通过所学的各种知识和实践去完成考试内容,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鼓励学生思考,拓展创造性思维

  虽然很多计算机知识看上去是“死”的,但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确是一门高速发展变化的学科,创新是其改革前进的灵魂。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能力。一方面,教师需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因为创造从问题开始;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通过多种方式来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引导的时候要注意启发他们的辩证创造思维,保持思维的相对性与求真性,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在实践练习过程中,最好不要用一样的题目,可以提供一个范围的框架,让学生自己去想象发挥,自己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比如让学生用word设计书目,什么样的页眉页脚,什么样的版式版花,都由学生自己去决定。计算机教师应该把教学活动当作一种文化的渗透熏陶,让学生产生自觉自主学习的意愿,这样才有可能开发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教师对学生的习作首先要进行肯定,然后鼓励他们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向新的角度思考,拓展创造性的思维,学以致用,学以创新。计算机教学,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成为“我要学”的生力军,激励他们自主思考,发挥出潜在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王克胜.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五种“流行病”及其防治[J].中国电化教育,2008,(03)

  [2]韩正涛.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4)

  [3]孙惠颖.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建议[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12)

  [4]蔡海珠.课程改革中对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反思[J].新课程(教师),2008,(04)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浅析论文(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