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工作的积极心理学视域论文【精彩3篇】

时间:2015-08-09 01:43:2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中班主任工作的积极心理学视域论文 篇一:激发学生积极心态的策略

摘要:高中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要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和管理,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高中班主任如何通过一系列策略来激发学生的积极心态,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积极心理学;学生心理健康;学业成绩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学生的心理健康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高中班主任作为学生的重要指导者和管理者,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并通过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积极心态。本文将从班主任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一系列策略来激发学生的积极心态,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

一、了解学生需求

班主任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状态。通过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班主任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潜在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积极心态的基础。班主任应该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与学生建立起信任和尊重的关系。同时,班主任还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三、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学生积极心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可以通过给予学生适当的挑战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自信心。同时,班主任还可以通过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激发他们的积极动力。

四、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班主任应该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班主任可以组织学习小组,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合作;还可以提供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五、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心理辅导课程、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应对困难的能力。

结论:高中班主任工作的积极心理学视域为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提供了重要的指导。班主任应该从了解学生需求、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等方面入手,以激发学生的积极心态,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明. 高中班主任工作的积极心理学视域[J]. 教育教学研究,2018,(1):24-27.

2. 王芳. 高中班主任工作的策略研究[D]. 北京师范大学,2017.

高中班主任工作的积极心理学视域论文 篇二:班主任的自我成长与心理健康

摘要: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压力较大,需要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协调学生家庭与学校的关系。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了班主任如何通过自我成长和心理健康的维护来提高工作效能和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自我成长;心理健康;工作效能;学生发展

引言:高中班主任作为学生的重要指导者和管理者,需要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协调学生家庭与学校的关系。然而,由于工作压力较大,班主任的自我成长和心理健康常常受到影响。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如何通过自我成长和心理健康的维护来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能和学生的发展。

一、关注自我成长

班主任应该注重自我成长,通过学习和培训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班主任可以参加各类教育培训课程,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二、建立良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

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导致他们常常加班加点,忽略了自己的生活需求。班主任应该学会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保持良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他们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培养个人兴趣爱好、与家人朋友进行交流等方式来实现平衡。

三、积极应对工作压力

班主任工作的压力较大,他们需要承担学生的学业指导、管理和学生家庭的协调工作。班主任应该积极应对工作压力,通过放松身心、进行适度的运动、与同事进行交流等方式来减轻压力。

四、寻求专业支持和帮助

班主任可以寻求专业支持和帮助,如参加心理辅导课程、与同事进行交流、请教学校心理咨询师等。这些专业支持和帮助可以帮助班主任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提高工作效能。

结论:高中班主任工作的自我成长和心理健康对于提高工作效能和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班主任应该关注自我成长,建立良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积极应对工作压力,寻求专业支持和帮助。通过这些方式,班主任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亮. 高中班主任的心理健康与工作效能[J]. 现代教育管理,2019,(5):45-47.

2. 李敏.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 教育建设,2018,(3):76-78.

高中班主任工作的积极心理学视域论文 篇三

高中班主任工作的积极心理学视域论文

  说理教育是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最基本的教育方式,有效说理应建立在班主任运用积极心理学的基础上,要求班主任的说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高中班主任在实施说理教育时,要以积极关注为背景,以充分共情为前提,在实施说理教育中要认真倾听,激发学生思考。

  说理教育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启发开导学生,使学生提高认识、明辨是非、形成正确观点的正面教育方法,是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最常使用、最基本的教育方式。不过,不是所有的说理教育都能发挥预想的功效,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说理能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否从积极心理学视域着眼,启发、尊重和依靠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引导学生开展内部思想矛盾斗争,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提高思想认识。对于高中班主任来说,从积极心理学视域着眼对高中生进行有效说理尤为重要。

  高中生的思维具有较高的抽象概括性,开始形成辩证逻辑思维,独立思维的能力得到高度发展,思维开始具有组织性、深刻性和批判性,逐步形成对世界、人生的比较稳定、系统的看法,但是有思想片面和认识模糊的情况,成人对他们进行有意识的指导非常必要。高中生自尊心强而敏感,最怕别人看低自己,最希望得到承认和鼓励。在行为调控的动力方面,他们由外部控制为主向内部控制为主发展,表现为受自我的独立意向支配而不是受社会和成人的要求支配,不服从传统和权威的安排。在师生交往中,高中生既反对刻板、呆板和婆婆妈妈式的管教,力图提高自我教育和管理的地位,又反对教师对自己冷漠放任、不管不问的态度。他们首先看重教师对自己的态度,然后才是知识的传授,对教师的智慧、人格、品德等方面要求很高。鉴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高中班主任在实施说理教育时,要以积极关注为背景,以充分共情为前提,在实施说理教育时要认真倾听,激发学生思考,这样的说理教育才有实效。

  一、在积极关注的背景下实施说理教育

  每位高中班主任必须抱有一种信念,即每个人身上都有潜力,都具有积极向上的成长动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外界的帮助,每个高中生都可以做得比现在更好。班主任有了积极关注的理念,与学生接触时的各种言行就会体现对学生无条件的关爱、理解、尊重。对于内心敏感细腻的高中生来说,一定会感受到班主任浓浓的师爱和真诚的期待,会积极听从班主任的指导并落实到行动中。

  某高一男生,上语文课总是捣乱,弄出各种怪声音,不仅自己语文成绩下降非常明显,也害得其他同学无法正常上课,语文教师非常头疼,几次找他交流没有任何效果。班主任找该男生谈话时,他表现出毫不在乎的样子。班主任没有发火,先请他说说自己的优点,然后班主任细数他刚进校时各种好的表现,肯定他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学生,表示对他充满了期待,只是对他的现状非常担忧。他感受到了班主任的真诚与积极关注,低下头说出了自己的心事:三岁时,父母离婚,他一直与父亲一起生活,非常渴望得到母爱。进入高中以后,偶然在语文课上做小动作,被语文教师发现并教育,他从语文教师那里感受到了久违的母爱。为了更多地体验这份“母爱”,他产生了一种错误的想法:通过在语文课上故意捣乱,吸引语文教师的注意,博取语文教师的关爱。班主任对该生的成长经历表示同情,对他渴望母爱的心理表示理解,请他想想怎样合理地获得他人的关爱,实现共赢,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大家都受到他的不良影响。他明白了自己这种行为的危害并积极改正,后来各方面都有了大的改变,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班主任在发现高中生身上的闪光点、潜力和良好的出发点时,要实事求是,针对高中生的实际问题,客观分析其现有的不足,给高中生信心、支持、鼓励和帮助。

  二、在充分共情的前提下实施说理教育

  高中生只有信服班主任,才愿意耐心倾听班主任的谆谆教诲。为此,在实施说理教育前,班主任要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进入高中生的参照框架,把自己放在高中生的处境中尝试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找到问题的实质,然后实施说理教育。在班主任的充分共情前提下,高中生会觉得自己被理解、接纳、关怀,从而感到愉快、满足,就会静心听取班主任的说理教育。

  某高二男生想辍学,父母、亲戚无论怎么劝说都没有效果,家长只能求助学校。当我来到他家时,首先看到了房门上两张黄色即时贴,上面写道:不要和我谈学习,我再也不念书了;不要进我房间,我身上有刀,否则后果自负。我敲开了他反锁的门:“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学好功课,拿到高中文凭,到高校继续深造,你也一样。可是由于高中文化学习难度比较大,竞争又很激烈,努力之后的成绩并不如你所愿。你担心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因此产生了辍学的念头。”他边听边点头:“是啊!我也想过好好学习,考上理想的大学。可是,我几次数理化考试都不及格,与其这样学下去,考不上理想的大学,不如早点学门手艺。”我回应他:“这么看来,你目前遭遇的困难是怎么找到适合你的高中学习方法,那我们就这个方面来共同探讨。”我们一起探讨改进的方法,他表示愿意立刻重返课堂,继续学习。返校后,他埋头学习,数理化等学科渐渐有了进步,一年后考取了理想的大学。

  班主任在与高中生共情时,要从高中生的角度出发,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们的情感、思维,先接纳他们的言行(不管正确与否),然后和他们讨论,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言行需要调整。高明的说理教育给学生的感觉不是“老师对了,我错了,老师真有水平”,而是“我原来错了,现在自己想明白了,我还行”。班主任要善于把自己的共情传递给学生,还要使用尝试性、探索性的语气,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必要时做出适当修正。

  三、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实施说理教育

  班主任在实施说理教育时,要弄清高中生的.思想,了解他们认知方面的偏差,有的放矢、切中要害。为此,班主任在和高中生说理时,要耐心倾听学生讲述事件的经过,在事情发生前、中、后的心理过程,对这件事的思考。这样,班主任才会全面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学生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才能抓住关键点进行说理教育。实践证明,许多高中生在讲述的过程中,会自我反思,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不教而教的效果。

  某高二男生,因为网恋想放弃高中学业。我在和他交谈时,首先认真倾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在网上认识了一位外地的女孩,渐渐产生了好感。女孩已经工作,他想到女孩所在的城市打工,和她恋爱结婚。他认为爱她就要为她付出,就要有行动。父母反对他辍学,怎么劝都劝不住。他问我:“我已经18岁了,我难道不能决定自己的幸福吗?我已经接受了义务教育,我可以选择打工,堂堂正正地生活。”我在耐心倾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时,请他思考并回答:爱情和好感有哪些区别?恋爱结婚需要哪些条件?高中阶段谈恋爱与工作以后谈恋爱的利弊有哪些?他一一回答这些问题,说着说着,他忽然领悟到自己对爱情的认知比较片面、肤浅、理想化,自身还不具备谈恋爱的条件。他放弃了辍学的想法,决心好好学习。

  班主任在倾听学生说话时,要做到真诚和平等,让学生感受到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平等;要在专注中包含警觉,捕捉学生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乃至破绽之处,并能洞察学生的细微变化;要保持宽容大度,善于面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善于倾听各种不同的声音。另外,倾听还要讲究诚信,需要班主任替学生保密,班主任一定要信守诺言,不对外张扬。

  高中阶段正是品德塑造、知识积累、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期。说理教育是班主任的一项基本功,高中班主任要从积极心理学的视域,走进高中生的心灵,恰当地运用说理方式,帮助高中生更好地成长。

高中班主任工作的积极心理学视域论文【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