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精彩3篇】

时间:2011-08-07 05:44:43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一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将探讨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物理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引言

高中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而问题教学法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将重点探讨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问题教学法的基本原理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在问题教学法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学习指导者和问题解决者。问题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

1. 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知识,还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问题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主动搜索和整合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3. 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问题教学法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出问题和情境。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和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为什么夏天室内比室外凉快?”或者“为什么月亮会有月相变化?”等,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探索和实践。问题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探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并通过分析和归纳,解决问题。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问题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共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三、问题教学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具有以下优势: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问题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和创造者。

3. 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问题教学法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问题教学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1. 教师的角色转变。问题教学法要求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问题解决者,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2.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教学法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有些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存在困难。

3. 教学时间的限制。问题教学法需要较长的教学时间,而高中物理教学时间较为紧张,因此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结论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科素养的提高。然而,问题教学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克服。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问题教学法,并结合其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篇三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高中物理作为一门抽象性强的学科, 其知识体系较为复杂, 对学生的思维逻辑性要求较高, 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问题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 一方面, 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还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深度, 整体上提高了教师教学的质量。从问题教学法应用的前提条件与应用分析两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 高中物理教学; 应用;

  在物理课堂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开展教学, 首先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既要照顾到学生的思考方式与和思维模式, 还要注意在引入问题教学法时不要太突然, 要循序渐进, 以免影响下一步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对物理教材的思考与研究, 进而去寻找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的答案, 在探究答案的过程中一步步的掌握知识,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过程, 还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 提高学生的能力, 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前提条件

  1. 问题教学法应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来提出问题是运用问题教学法的前提。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掌握学生的学情以及基本需求, 这是问题有效提出的最基本要求。若教师不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实际情况提问题, 就有可能在提出问题的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 也就无法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与探讨。并且教师提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对于学生学习物理有很大影响, 问题的难度过大, 则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问题的难度过小, 则会使学习程度较好的同学消极上课, 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 问题设计的太过简单使学生们失去了探索答案的乐趣, 使学生们无法在探究问题与寻找答案的途中得到很好的锻炼, 也就使问题教学法失去了意义。所以,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力水平, 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设置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努力就能有结果。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给予他们信心, 在了解学情时应放低身段, 不要给学生一种畏惧的心理, 要尊重学生, 对于学生提出的好与否的意见都应虚心接受, 这样教师才能客观的找到问题, 准确掌握学生的学情, 不断地完善教学。

  2. 问题应具有延伸性与趣味性

  问题应具有延展性。教师将问题既立足于教材, 又延伸至课外, 进而实现理论与现实相结合, 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高中物理教材中能够将问题与生活结合起来的内容并不多, 所以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将问题尽量延伸, 将教材中的重、难知识点与现实结合, 给学生看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实际用处, 给与他们学习的动力。问题的设计还应具有趣味性。学生对于学习物理的兴趣很大程度是来源于教师在课堂上所展现的形象, 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兴趣的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引起学生的注意。比如, 将问题的设计与学生经常接触的故事、电影等结合, 才能提出真正高质量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

  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 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注意很多事项, 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提问也要把握好时机。在课堂的`导入阶段, 适当的小问题可以将学生零散的心思集中于课堂上来, 有助于教师知识点的教授, 也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问题的好奇心, 进而产生对课堂知识的渴求。教师在教课时, 要着重在知识的重难点处进行提问, 若提问在重难点之前, 会使学生使用许多不必要的精力去解决问题, 可这并不是本堂课最重要的任务, 则很有可能打乱教师的授课计划;若在重难点之后提问, 长时间精神的高度集中会使学生产生厌倦, 对问题也没有了兴趣, 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会打击到学生, 也对今后的课堂教学产生不利的作用。在本堂课结束时进行发问可以帮助学生整理本堂课所学知识, 理清知识脉络, 还可以对下节课所要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发问, 鼓励学生在空闲时间围绕问题对下节课知识进行预习。

  2. 提问应循序渐进

  高中物理教材中有众多实验, 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时应引导学生, 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思考。在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这一章节时, 教师拿出两种外形相同但重量不同物体, 向学生进行提问:谁先落地?原因是什么?然后教师向学生进行实验演示, 让学生观察结论与实验结果是否相同。接着教师进行新一轮实验, 改变以上两种物体的外形, 再将两种物体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 向学生进行相同的提问, 这时, 学生的兴趣就被教师所调动, 教师再进行进一步的提问, 影响物体下落速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最后, 教师将一片羽毛和一片铁片放在真空管中进行自由落体实验, 让学生观察实验, 完成本节课的知识教授。这种提问方式是循序渐进的, 使学生的思维在跟着教师走的同时也能自己思考问题, 找寻答案。教师还要适时追问, 在不脱离本堂课内容的前提下, 针对核心问题积极追加问题, 能够让学生更好理解所学知识, 在面对问题时能够举一反三的解决问题。

  3. 善于将问题变形

  高中物理中的许多习题只是变换或增减其中某些条件后, 就成为了另一种类型的题目, 在发现这一特点后, 教师在授课时就应有意识的将问题“变形”, 拓展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懂得条件的重要性, 对问题有更加深入的认知与理解。就像高二课程中有关单摆的学习, 在学生掌握了单摆周期公式, 理解单摆模型后, 教师可以在单摆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匀强磁场, 让学生再求单摆周期, 在多次问题变形后, 不但让学生掌握了单摆这一章节的知识, 并且巩固了电磁场的知识。

  4. 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 不但要教授学生知识, 还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对于物理这一学科的学习, 学生们通过亲自实践获得的知识往往超过从教材中获得的知识, 所以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探究。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理解物理知识, 在光的折射这一章节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亲自去实践有关光的折射的各种现象, 如将一枝笔放进水中, 学生会看到笔像被折断了一样, 出现了错位的现象;将物体放进水中, 物体看起来会变大好几倍, 在这些简单的实践中, 学生发现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这增加了生活的乐趣, 还使学生掌握了物理知识。小组与小组之间还应多加交流与合作, 互相分享自己获得的新知识, 但是学生总体的物理知识不足, 有些问题仍需要教师的解答, 教师在其中的辅助与引导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结语

  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一系列的任务要求, 这对于高中物理教师而言则是一项新挑战, 这就要求教师在以往教学方式上进行一些改变。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既能解决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所产生的问题, 又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形成了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 共同进步的学习环境, 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帮助教师解决了这一难题。为了将问题教学法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教材知识与问题的紧密结合, 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渴求度, 培养学生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素质, 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会有显著的提升。在今后的高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以问题教学法为主要教学方法, 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模式, 以便更好地设计问题进行教学, 达到最优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雷剑.STS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农机.

  [2]孙胜霞.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M].鲁东大学, 2013.

  [3]滕绍波.课改后探究式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35) :144

  [4]杨洪亮.“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 2014, (11) :153.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论文【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