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作业指导书

时间:2018-05-04 05:39:2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标准作业指导书

  标准作业指导书

  一份好的作业指导书,应该能让作业人员很快理解。应该尽可能用图片来提供作业指导,仅辅助以很少的必要的文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标准作业指导书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标准作业指导书1

  1.目的

  规范耐酸性试验所用磷化液的配制、酸度测定和使用,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试验材料和设备

  磷化液原液、氢氧化钠、纯水、甲基橙指示剂

  容量瓶、碱式滴定管、250ml三角烧瓶、滴管、10ml移液管

  3.游离酸和总酸度的测定

  3.1 游离酸度的测定

  游离酸度是指磷化液中的游离h+的浓度(含部分游离磷酸),单位为“点”。其定义为:取10ml磷化液,以甲基橙或溴粉兰作指示剂,用0.1mol/l 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naoh所消耗的毫升数,即为此磷化液的游离酸点数,也称游离酸度(fa)。

  将10ml的配置好的磷化液用移液管移至三角烧杯中,加4滴甲基橙(或溴酚蓝)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颜色由红色变为橙色(或用溴酚兰指示液滴定至由黄变为蓝紫色)时所消耗的毫升数即为游离酸度。

  3.2 总酸度的测定

  将10ml的配置好的磷化液用移液管移至三角烧杯中,加4滴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颜色由无色变为淡红色时所消耗的毫升数即为总酸度的值。

  4.标准磷化液的配制

  称取磷化液原液,按照磷化液:纯水=3:97的比例配制,并加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调节游离酸度至客户要求的范围内。

  5.磷化液的使用注意事项

  磷化液每次使用之前和使用过程中,应取样检测,确保游离酸度在客户要求的范围内。如果游离酸度偏低,应重新配制磷化液。

  标准作业指导书2

  一、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按照gb601-2002之规定执行。

  二、除gb601-2002标准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均应在分析纯以上,所用制剂及制品,应按gb603-2002的规定制备,试验室用水应符合gb?t6682-1992中三级水的规格。

  三、按照gb601-2002之规定制备的标准滴定溶液,除高氯酸外,均指20℃时的浓度。在标准滴定溶液标定、直接制备和使用时温度有差异,应按附录a补正。标准滴定溶液标定、直接制备和使用时所用分析天平、砝码、滴定管、容量瓶、单标线吸管等均需定期校正。

  四、在标定和使用标准滴定溶液时,滴定速度一般应保持在6ml/min∽8ml/min。

  五、称量工作基准试剂的质量的数值小于等于0.5g时,按精确至0.01mg称量,数值大于0.5g时,按精确至0.1mg称量。

  六、制备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值应在规定浓度值的±5%范围内。

  七、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时,必须两人进行试验,分别各做四平行,每人四平行测定结果级差的相对值(级差的'相对值是指测定结果的级差值与浓度平均值得比值,以%表示)不得大于重复性临界级差[crr95(4)]的相对值(重复性临界级差的相对值是指重复性临界级差与浓度平均值得比值,以%表示)0.15%,两人共八平行测定结果极差的相对值不得大于重复性临界级差[crr95(8)]的相对值0.18%。取两人八平行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为测定结果。在运算过程中保留五位有效数字,浓度值报出结果取四位有效数字。

  八、标准中标定滴定溶液浓度平均值的扩展不确定度一般不应大于0.2%,可根据需要报出,其计算参见附录b(资料性附录)。

  九、使用工作基准试剂标定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当对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值的准确度有更高的要求时,可使用二级纯度标准物质或定值标准物质代替工作基准试剂进行标定或直接制备,并在计算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值时,将其质量分数代入计算式中。

  十、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小于等于http://ad.ahsrst.cn时,应于临用前将浓度高的标准溶液用煮沸并冷却的水稀释,必要时重新标定。

  十一、除另有规定外,标准滴定溶液在常温(15℃∽25℃)下保存时间一般不超过两个月,当溶液出现混浊、沉淀、颜色变化等现象时,应重新制备。

  十二、贮存标准滴定溶液的容器,其材料不应与溶液起理化作用,壁厚最薄处不小于0.5mm。

  标准作业指导书3

  1、前期检查

  a.将模具安装在机台上,并且连接所有冷却回路、油压回路、气压回路;

  b.确认连接热流道系统的温控器是否正常;

  c.打开控制器主电源,接着逐一开启各组温控,并且启动除湿功能,观察各组温控表的温度变化。

  2、启动初期应注意事项

  a.检查所有电线接头有无松脱、电线有无破损露出铜芯现象,或发生漏电,漏气等现象,如有发生,立即修复。

  b.开启所有冷却回路,使模具保持在恒温,尤其是使用对温度高敏感度的材料,更应注意。

  c.用最大背压,将塑料挤进热浇道系统,当料出现在进浇点时即可。

  d.打开温度控制器。

  e.待温度上升至设定温度时,即可成型。

  f.前20模,需特别注意,射出量是否等于成品的重量,如发现成品的重量不足时,应立即查明原因。

  3.热流道系统的关机程序:

  a.用一般清洗螺杆的材料来清洗热流道系统;

  b.关掉温控器,不停的空射,直到射不出胶为止;

  c. 保持冷却水一直开启,直到模具温度接近室温为止。

  4.暂停使用:

  如需暂停,要把温控器关掉或把温度降低50%

  5.换色

  a.用全新的pp料空射来冲洗炮筒和热流道系统;

  b.把温控器关掉;

  c.让冷却水一直运作,直到模具温度接近室温;

  d.重新打开温控器,把温度调高20度,

  e.再次冲洗,这时粘在热流道的流道孔上的料经过冷却后再次加热会自动脱落,对于换色会有较大帮助,如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重复操作。

  6.保养

  a.如塑料对热敏感度高或具有腐蚀性,在每次停机时,应使用pp料冲洗热流道系统,将驻留的材料清除。

  b.清除所有水气、雾气、油渍等杂物,以防止模具生锈。

  c.将模具保存在干燥通风之处。

  d.如果模具的保存时间太长,湿气可能侵蚀加热器,使用前,务必除湿。

  e .如果使用针阀系统,需每季做1~2次的保养,以防止碳化腐蚀或因空气不洁而造成阀针或气缸活动的不顺畅。

  热流道系统的故障通常故障来自于:

  a.加热器损坏:受潮、不当的操作。

  b.漏料:模板及加工位公差过大、不当的安装与操作。

  c.阀针运行不顺畅: 密封圈破损、气道有杂物、阀针套与阀针配合过紧或装阀针时阀针套里有杂质导致。

  如果发生问题,我们希望了解下列情况:

  a.成品的瑕疵或热流道的损坏情形,最好附照片;

  b.模具的公差是否保证;

  c. 产品使用的环境,射出压力、射出温度、射出时间;

标准作业指导书

手机扫码分享

Top